對於奧古斯都帝國來說,就算是真的無法與亞美尼亞王國結盟,帕提亞王國那邊的結盟也不一定失敗;即便是這兩個王國都最後沒有與奧古斯都帝國結盟,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奧古斯都帝國無法接受的,隻不過奧古斯都帝國會失去對付塞琉古帝國鐵甲騎兵的一個好辦法而已。
但對於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來說,事情就不僅僅是那麼簡單了;一旦他們錯過了與奧古斯都帝國的結盟,他們王國內部首先就會陷入紛亂之中,那些剛剛得到希望的權貴們立即就會遭受更大的失望,這就會直接導致他們對自己的王國和王室徹底喪失信心。
另外,誰也不敢保證塞琉古帝國會不會在奧古斯都帝國主動挑起戰爭之前向發動對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的戰爭;畢竟,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可不知道四大帝國結盟的事情,他們同樣也不知道塞琉古帝國根本不會在短期內發動針對他們的戰爭。
在亞美尼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看來,塞琉古帝國在吞並了本都王國以後,隻要休整完畢肯定會對他們開戰;這也是他們在本都王國覆滅以後聯合在一起,並大規模擴軍的原因所在。
談判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實力也相差懸殊,這樣的談判亞美尼亞王國又怎麼可能占據優勢呢;被奧古斯都帝國使者們堅決的態度弄慌了神的亞美尼亞國王,直接就表示願意同意奧古斯都帝國的結盟要求,隻要奧古斯都帝國可以接受之前答應的那個條件就可以了。
原本奧古斯都帝國還打算付出塞琉古帝國的本都行省和卡帕多西亞行省為代價的談判就這麼輕易達成了,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也是要趕緊上路前往帕提亞王國了;至於亞美尼亞王國的君臣,他們就要在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返回亞美尼亞王國之前安排好他們選擇的人。
在奧古斯都帝國使者返回奧古斯都帝國的時候,他們會帶走亞美尼亞王國國王的一個兒子和十四個家族的選擇的繼承人;假如亞美尼亞王國真的有什麼不測的話,這十五個人就是重建亞美尼亞王國的關鍵,他們將會成為新的亞美尼亞王國國王和十四個家族的主事人。
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在亞美尼亞王國的王室衛隊的護送下一路安全的抵達了帕提亞王國的首都阿薩基亞,在有了亞美尼亞王國的成功結盟在前之後,與帕提亞王國的結盟也是進行的異常順利。
隻不過帕提亞王國在領土訴求上的態度要比亞美尼亞王國強硬的多了,他們堅持認為塞琉古帝國的以萊美斯行省根本就是帕提亞王國的領土;所以,在以奧古斯都帝國為主的聯盟徹底覆滅塞琉古帝國以後,以萊美斯行省必須要重新回到帕提亞王國的統治下,這就是帕提亞王國的底線。
帕提亞王國所提出的要求,實際上還是在奧斯卡給出的底線範圍內的,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在實在無法迫使帕提亞王國像亞美尼亞王國一樣同意結盟以後;最後還是向帕提亞王國允諾了他們想要的條件,以萊美斯行省會在戰爭結束以後回到帕提亞王國的統治之下。
這樣一來的話,自然就會招致亞美尼亞王國的不滿了,畢竟他們在領土上什麼也得不到,而帕提亞王國卻可以得到以萊美斯行省;無論以萊美斯行省是不是曾經屬於帕提亞王國,現在也都是被他們認為是奧古斯都帝國允諾給帕提亞王國的占領地。
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在與帕提亞王國簽訂好了同盟協議原路返回到阿爾塔沙特的時候,立即就受到了亞美尼亞王國君臣的一致詰難;為了維護這個同盟的穩定,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隻得對憤懣的亞美尼亞王國君臣做出了無奈的妥協。
塞琉古帝國的亞述地區將會在戰後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第四個行省,這是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對亞美尼亞王國開出的最後條件;亞美尼亞王國憑空多得到了一個行省自然不會拒絕了,就算是亞述地區貧瘠了一點,那也是一個行省不是嗎?
這也是奧古斯都帝國的使者們自行商議決定的,相比於本都地區和卡帕多西亞地區,亞述地區就顯得太過於微不足道了;甚至就連亞述地區以東的巴比倫地區也比亞述地區繁華富裕的多,他們也隻能在穩定亞美尼亞王國的同時,盡可能用最小的代價來完成這個盟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