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東歐國家和南斯拉夫(1 / 3)

中國同東歐國家和南斯拉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都建立了很友好的關係。從五十年代末期起,中蘇關係開始逆轉,中國和東歐大多數國家的關係也隨之日漸疏遠。但中國同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關係在經受考驗後卻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同阿爾巴尼亞之間長期存在的友好關係,在七十年代出現了很大的波折。

▓中國同羅馬尼亞的關係

中蘇關係的惡化對中羅關係的影響是短暫的。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羅馬尼亞領導人喬治烏·德治向中國駐羅大使表示,羅馬尼亞要調整對華政策,希望同中國加強友好接觸,改善關係。中國領導人劉少奇和鄧小平在同羅馬尼亞駐華大使談話時,讚揚羅馬尼亞的獨立自主方針和正確處理兄弟國家關係的做法。從此,中羅兩國關係日益好轉。兩國領導人頻繁地互訪,特別是中國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副總理曾不止一次地訪問羅馬尼亞,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總統和毛雷爾總理也不止一次地來中國訪問。雙方領導人親切、誠摯的會談,不斷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和兩國間的友誼。

在國際舞台上和雙邊關係中,中羅兩國是互相支持,密切合作的。在政治方麵,從一九六四年起,羅馬尼亞就堅持正確處理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旗幟鮮明地抵製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一度出現的對中國的圍攻;在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羅馬尼亞起了值得稱道的橋梁作用;為了促進某些西歐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同中國建交,羅馬尼亞也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中國也關心羅馬尼亞維護獨立和主權的鬥爭,並致力於開展兩國間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繼一九五八年兩國簽訂第一個長期貿易協定之後,一九七一年又簽訂了第二個長期貿易協定。一九七八年,雙方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長期協定、建立中羅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委員會協定和科學技術合作協定。一九八二年,兩國又簽訂了關於發展經濟和科技合作的長期綱領協定以及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在這些協定的推動下,中羅經濟科技合作有了可觀的發展。一旦這一合作過程出現某種困難,雙方都願意共同努力,想辦法加以克服。當羅馬尼亞在經濟上蒙受某種意外打擊時,例如一九七○年遭到特大洪水災害,中國也盡力履行自己的一份國際主義義務。

中國領導人一再向羅馬尼亞領導人提到:中羅關係所以如此友好,是因為它建立在獨立、主權、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也因為中羅兩國在國內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根據本國的特點,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而在國際事務中,又都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反對強權政治、侵略擴張和劃分勢力範圍,支持被壓迫國家和被壓迫民族的正義鬥爭。中國領導人還一再談到:當中國用自己的腦子考慮問題、用自己的腿走路、因而遭到別人橫加幹涉時,羅馬尼亞敢於主持正義,堅持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中國對此深表感謝。

一九八二年四月,齊奧塞斯庫總統再度前來中國訪問。胡耀邦總書記對他說:中羅關係是在波濤洶湧、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發展起來的,“歲寒然後知鬆柏之蒼勁”。實際生活證明,中羅兩國走的是團結、合作的道路,而且團結、合作得越來越密切;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困難,會有看法上的分歧,但無論如何,“我們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奮鬥目標,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的一致,是主要的,是把我們緊緊連結在一起的根本所在”。齊奧塞斯庫也表示,盡管由於具體情況不同,而且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曾有過而且今後還會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兩國關係是非常好的。雙方都同意將繼續互相支持,互相鼓舞,共同前進。

▓中國同南斯拉夫的關係

五十年代後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在那種極不正常情況的影響下,中南關係於兩國建交後不久就又趨惡化。但即使在這一段時期,南斯拉夫仍一直強調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要求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也對南斯拉夫遭受自然災害表示關切。

到六十年代後期,國際形勢出現了新的情況,中國和南斯拉夫都有改善彼此關係的願望,從而開始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一九六九年,中國接待了南斯拉夫貿易代表團,雙方簽訂了新的貿易支付協定。一九七○年,兩國互相派出大使,結束了一九五八年以來雙方實際上僅保持代辦級外交關係的局麵。一九七一年,南斯拉夫外交部長特帕瓦茨訪華,雙方進行了坦率的會談,促進了相互的了解,一致確定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係的準則。中國方麵表示:盡管兩國存在著一些分歧,但不妨礙兩國關係正常化。中國方麵還對南斯拉夫奉行不結盟政策、在不結盟運動中起積極作用表示讚賞。一九七五年,在中南相互了解已有很大增進的情況下,南斯拉夫聯邦執委會主席比耶迪奇應邀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在接見他時,讚揚鐵托總統象鐵一樣堅強,表達了中國對南斯拉夫堅持獨立自主方針的高度評價。鄧小平副總理同比耶迪奇主席會談時也指出:中南兩國對許多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是相同或類似的;中南關係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正麵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比耶迪奇此行為鐵托總統一九七七年訪華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