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固定資產投資經驗總結

新中國三十六年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曆史,是一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係從無到有、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曆史。新中國的投資管理,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技術裝備水平,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生產力布局等,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三十六年間,投資管理在各個方麵不斷自我總結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積累了極其珍貴的曆史經驗。

一、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必須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及其發展相適應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是國家經濟體製的重要組成部分,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的確立和變革必須立足於國家政治、經濟形勢及其發展變化的要求,與所處的政治、經濟環境相適應。這是建立並不斷完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的客觀要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麵對舊中國留下的千瘡百孔的國民經濟基礎以及人民大眾極端貧窮的現實,國家把醫治戰爭創傷,迅速恢複和繁榮國民經濟作為這一時期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為適應國家當時所處的經濟環境,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實行了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體製。這對於集中全國財力、物力和技術力量保證重點建設,迅速發展國民經濟、調整生產力布局,建立新中國的工業體係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後,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經濟關係的複雜化,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又經曆了集權和分權的多次變化。盡管每次變化基本圍繞著劃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限,然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時刻注意配合實現不同時期經濟建設的目標,而不斷調整和變革自身的管理體製,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逐漸開始了全麵的經濟體製改革。為了適應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及時地總結了舊的投資管理體製與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的不適應性,對投資體製進行了多層次多方位的改革。不僅有力地配合了經濟體製改革的進展,也為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演變的曆史說明,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製必須根據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要求,正確處理好集中與分散的關係,當集則集,當分則分,無論是集權還是分權都要保證宏觀經濟管住管好,微觀經濟放開搞活;必須立足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發揮計劃機製和市場機製的綜合擴大效應,注意運用計劃手段和各項經濟杠杆在投資分配和投資運行中的調節作用;必須有利於促進橫向經濟聯合,從資金的籌集、分配到投資活動的組織、實施,都要注重發揮企業、銀行等經濟組織的作用,促進經濟組織間的橫向經濟聯係;必須有利於形成責、權、利相結合的宏觀和微觀運行體係,強化投資決策的責任製和預算約束,強化各投資主體的自我抑製機製。

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必須堅持投資規模與國力相適應的基本方針

正確確定和有效控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使之與國力相適應,這是關係國民經濟能否正常運行的一個重大問題。陳雲一九五七年就曾指出:“建設規模大小必須和國家財力、物力相適應。適應還是不適應這是經濟穩定或不穩定的界限。”趙紫陽在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我國三十多年的經濟建設經驗反複證明,基本建設投資的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這是穩定整個國民經濟的基本條件。”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中,中國一直堅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國力相適應這一基本方針,通過計劃控製和對投資建設的監督,保證了許多年份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國家財力、物力的基本適應。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也曾先後出現過幾次投資規模膨脹,每次投資規模膨脹雖然成因各異,背景不同,但都給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嚴重威脅。積三十六年的經驗教訓,使人們深刻了解到,要使國民經濟正常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國力相適應,在宏觀經濟決策上必須牢固樹立量力而行的思想原則,科學認識速度與效益、願望與可能的辯證關係,自覺地堅持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

第二,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安排必須堅持財政、信貸、物資、外彙綜合平衡的基本方法。根據社會提供資金、物資和技術力量的實際能力科學地安排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合理地確定在建總規模和年度投資規模。實踐證明,靠赤字預算、信用膨脹和外貿逆差支撐高投資是行不通的。

第三,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國家、地方政府和各主管部門的項目決策責任製度和投資資金分配、使用的責任製度,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與長官意誌助長投資規模超經濟增長。

第四,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製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措施的研究,建立並不斷完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宏觀調控體係,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計劃部門以及各級財政、金融組織的宏觀調節功能,實現對固定資產投資全方位的綜合控製。

第五,正確確定控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目標和範圍,既要控製住年度投資規模也要控製好在建項目總投資規模,既要控製住基本建設投資規模也要控製好更新改造投資規模,既要控製住預算內的投資規模也要控製好預算外的投資規模。

三、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必須保證重點建設

在發展國民經濟的各個曆史階段,合理確定投資重點是進行經濟建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鄧小平曾經指出,重點建設搞不上去,什麼打好基礎,振興經濟,實現四個現代化,都是空話。要真想搞建設,就要搞點骨幹項目,沒有骨幹項目不行。中央領導強調,重點建設的成敗,直接關係到經濟振興,關係到四個現代化的進程,關係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些論述,高度概括了重點建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十六年中國投資建設的曆史事實也清楚地證明了這些論斷是千真萬確的。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選擇了國民經濟急需發展的能源、冶金和機械加工等156項骨幹工程為中心的投資重點。這批項目的建成投產大大改變了中國工業生產落後的麵貌,改善了中國的工業布局,為中國工業體係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後來更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準備了物質條件。六十年代初,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集中石油戰線的主要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了以大慶油田開發為中心的重點建設,為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七十年代又集中抓了13套化肥等成套設備引進工作,對於增加中國化肥生產和促進化學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又選擇能源、交通、原材料、電子、化工等190個項目作為投資重點。這些項目的建成,對於緩和中國能源、交通緊張和原材料短缺的情況,調整產業結構和促進技術構成的高級化具有重大意義,對於實現中國的四化大業起著重要的物質保證作用。

重點建設的曆史實踐證明,為了保證搞好重點建設,尤為需要加強投資的管理工作。投資管理跟不上,不僅難以形成資金、物資和施工力量綜合配套供應,影響工期和效益發揮,而且還可能造成重點建設重點浪費。重點建設投資管理的實踐經驗告訴人們:在計劃安排上要切實搞好綜合平衡,保持適當的投資規模,以保證重點建設順利進行和按期建成投產;必須十分重視搞好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把建設項目的決策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大型重點建設項目,更要反複進行科學論證,慎重決策,真正把前期工作搞好;切實保證重點建設項目按合理工期組織建設,努力做好重點項目生產建設的協作配套工作,協調好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關係,在資金、物資和技術力量上切實搞好配合,保證重點項目建設的連續性;必須安排好重點項目配套工程的同步建設,使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後盡早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在重點建設過程中隻有主體、配套一起抓,統籌兼顧全麵安排,才能確保重點項目如期實現其社會經濟效益。

四、管理固定資產投資必須統一安排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實現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社會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的具體實現過程一般是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和重建以及局部更新改造進行的。基本建設與技術改造處於十分密切的交溶狀態,二者很難清楚地劃分開。從性質上看,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都包括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從資金來源上看,很難說基本建設的資金來源就是社會積累基金,技術改造的資金來源就是企業補償基金;從建設形式上看,很難說新建、改造、擴建、重建的項目就是純屬於基本建設,技術改造項目就沒有改建、擴建內容。這就充分證明,固定資產投資是一個整體概念,它既包括著基本建設投資,也包括著技術改造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活動的客觀規律,要求統一安排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但是中國較長一段時間,人為地將固定資產投資一分為二劃作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兩個部分,形成兩條投資渠道,並從計劃、物資、資金、核算、統計等方麵實行分別管理。趙紫陽在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資金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應當統一安排、統一使用。”這是總結中國投資管理的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

從三十六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曆史看,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由分口安排走上統一歸口安排具有曆史必然性。這不僅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隨著經濟發展而變化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投資管理不斷適應經濟建設新形勢、新特點而逐漸科學化的體現。實踐證明,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統一安排益處甚多。

第一,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統一安排有利於國家對投資的宏觀控製。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計劃管理應該是全口徑的管理,以便實現全麵的綜合平衡。但是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分口安排難以實現上述要求。多年來,在控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方麵,許多項目在基建計劃中被壓縮掉了,又改頭換麵以技術改造項目上馬,給國家控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造成許多障礙。實現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統一安排就可以在計劃上統籌兼顧,搞好綜合平衡,為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的有效控製提供條件。

第二,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統一安排有利於項目的科學決策和按建設程序辦事。企業的技術改造往往是改擴建與設備更新同施並行的。因而需要統一考慮經濟效益,統一規劃,協調行動。但是由於分口安排,往往造成相互不能銜接,難以照應。在基本建設方麵,雖然要求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但由於隻管半麵很難做到科學決策;雖然強調按建設程序辦事,但真正按程序辦事的也隻有基本建設投資這一塊。因而整個投資項目的總體效益很難得到保證。實現基本建設投資與技術改造投資統一安排就可以對項目進行統一的可行性研究,全麵地權衡利弊,搞好決策,按照建設程序科學地安排實施,以保證實現投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