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工業

煙草生產的組織和管理

煙草是卷煙工業的主要原料。煙草的栽培和生產是發展卷煙工業的基礎。煙草生產的發展不僅直接決定卷煙的產量,而且基本上決定了卷煙的品種和質量。因此,對煙草的栽培、基地的建立和良種的推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一、煙草產區的形成和發展

煙草是卷煙的主要原料,它是從海外傳入我國的。據明代名醫張介賓所著《景嶽全書》記載,煙草的傳入始於明朝萬曆年間(一五七三至一六二○年),隨後逐漸普及開來,全國各地南起台灣、廣東、福建,北至遼寧、吉林等地都有種植。最初傳入及種植的煙草都是曬製的,所以叫做曬煙。烤煙的傳入較晚。一九○○年,台灣省首先開始種植烤煙。在二十世紀初,以山東、河南、安徽3省為主的我國早期烤煙生產區,是我國卷煙工業的主要原料基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東北,迫使遼寧、吉林兩省農民種植煙葉,因而也就形成東北煙葉產區。三十至四十年代形成以貴州、雲南為主的西南烤煙區。因此,一九四九年全國解放時,我國的煙草生產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安徽、遼寧、吉林、貴州、雲南7大產區。據統計,這7大產區的烤煙產量占總產量的90.7%。

建國以來,我國煙葉產區不斷擴大。一九八三年,全國煙葉(包括烤煙、曬煙等)種植麵積已經發展為1,151.6萬畝,比一九四九年的91.3萬畝增長11.6倍;一九八三年,全國煙葉總產量2,761.2萬擔,比一九四九年的86萬擔增長31.1倍。為了促進煙草品質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我國政府先後製訂了一係列獎售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一)傳統產區種植麵積的擴大。煙草是一種土壤和氣候條件適應性特別強的經濟作物。因此,煙草適宜集中種植。據國家統計局一九八三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和7個煙葉傳統產區的種植和生產情況,列表:

上述7個產區的煙葉播種麵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國有關總數的59.8%和69.3%,其中,7個產區的烤煙播種麵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國有關總數的68%和78.3%。這些產區主要是依靠傳統的老基地生產,從六十年代以來,也發展了一批適宜種植煙葉的新的生產基地,如雲南省的大理州、祥雲、楚雄地區,河南省的洛西地區,山東省的沂南、沂源地區。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五年,中國煙草工業公司總結和推廣了河南襄縣喬莊的烤煙生產經驗,協同產區農業和商業部門,建立了25,000畝烤煙高級原料基地,對提高烤煙質量起了積極作用。

(二)新產區的開拓和發展。一九五二年以來,我國烤煙新產區有了迅速的發展。烤煙分布從建國初的7個地區擴展到21個省、自治區。在14個新區中,發展較快的是湖南、廣西、黑龍江、四川、廣東、福建6個省、自治區。

烤煙新產區的開辟對滿足需要起了積極作用,但一九七○年以後開發的新產區,有些由於片麵強調地區自給,忽視地區的“宜煙”條件,產生了不良後果。實際收購的資料證明,已經在新區形成一批煙葉質量較好的“宜煙”地區,如湖南的郴州、廣東的梅縣等等,但是多數新產區的質量較差、上等煙葉的比重很低、煙葉香氣差、吃味平淡、勁頭小、雜氣刺激性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有關部門進一步重視農作物的種植條件。自一九八一年起,我國烤煙生產的布局已經列入國家農業區劃的科研項目。農業部、輕工業部、商業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期間共同作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對大量煙葉樣品的品質和地區生產條件作了逐項分析,決定發展宜煙地區的生產,逐步減少次適宜地區的種煙麵積,停止不適宜植煙地區的生產。這是一項正在進行的長期的工作。

(三)建立晾曬煙生產基地。晾曬煙是發展混合型卷煙的重要原料。建國以後,我國即開始注意建立晾曬煙原材料基地。

香料煙是一種小葉型晾曬煙,具有特殊的濃鬱香氣,是用於混合型和香料型卷煙中的重要調香原料。香料煙原產土耳其,我國於一九五○年引進,首先在浙江省新昌縣試種成功,逐漸擴大為我國第一個香料煙生產基地,種植麵積近萬畝。但長期以來,由於片麵追求高產,以致品種退化,質量下降。進入八十年代,輕工業部煙草工業科學研究所協同有關部門和煙廠,在湖南雙峰、河北張家口和河南洛陽等地試種獲得成功,初步建立了生產基地,提高了煙葉品質。

白肋煙是一種晾煙,原產美國,具有特殊的濃香,是混合型卷煙的重要原料。我國自一九五六年引進,在湖北恩施地區和四川達縣、萬縣等地試種,由於氣候、土壤適宜,種植得法,逐步擴大成為我國白肋煙生產基地。一九七九年,全國種植麵積達17萬畝。

在積極引進國外良種晾曬煙的同時,有關部門還努力搞好國產晾曬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的晾曬煙栽培已有400來年的曆史,種植遍及全國各地。從一九六二年開始,輕工業部煙草工業科學研究所花了3年時間,調查搜集了17個省、自治區145個縣的紅、黃曬煙樣品,通過對313個等級樣品的鑒定、分析和分類,初步對各種類型煙葉的色、香、味和用途作出了評價。一九七一年以來,長春卷煙廠用延邊地區曬煙試製成混合型人參煙,受到國內和港澳地區消費者的歡迎。一九八○年五月,全國煙草工業濟南會議提出了改革卷煙產品的方向是發展混合型低焦油煙。為此,輕工業部煙草科學研究所又組織力量分赴貴州、湖南等地,會同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晾曬煙資源實地考察,並搜集鑒定樣品。在廣東、吉林、安徽、河南、河北、廣西、雲南等省、自治區,有關部門也都對當地的晾曬煙資源深入進行了調查研究和擇優定點工作。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一九八三年,我國的晾曬煙收購量已經有了明顯增加,為發展混合型卷煙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