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信集團的創建者、前總裁田溯寧的創富之路
事業的開創者往往都對新事物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在美國一出現,田溯寧就認識到Internet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戰略意義。
對於1993年來說,“信息高速公路”在美國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概念一出,就使得長期在美國大學研究應用網絡的田溯寧博士敏感地感到了Internet之於整個社會經濟的戰略意義,他立即在《光明日報》上刊發長文《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對中國現代化的意義》,提請大家重視Internet。同時,田溯寧和他的夥伴也看到一個商機——利用Internet技術,將中國企業及中國經濟發展的信息介紹給美國,同時將美國經濟及美國企業的信息傳遞給中國。
田溯寧們久居美國,深知美國人不了解中國,美國人會吃驚北京有地鐵,更不用說和他們談北京有大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技術了。另外,美國企業也有非常多的信息,在中國看不到。田溯寧們知道Internet能做這些事情。此為亞信緣起。
這個主意在今天叫ICP。因為是信息服務,除了中國,以後還想拓展到整個亞洲,所以,公司取名Asiainfo(亞洲信息)。亞信天使投資(第一筆投資)是華僑劉耀倫所投的50萬美元。劉耀倫任亞信董事長至今。
田溯寧想法很好,也爭取到了包括道瓊斯(道瓊斯現在還有一個欄目叫“亞信每日新聞”,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亞信做的了,亞信做到1996年)在內的兩千多個信息服務商作為用戶,但往下做,才發現沒辦法做下去。
第一,中國沒有Internet,亞信收集的美國信息隻能打印後寄到中國;第二,沒有Internet,中國的信息收集非常困難,要讀所有的報紙,進行信息篩選,然後錄入,時效性大打折扣。所有的焦點由此集中在了中國沒有Internet上。
中國究竟何時才會有因特網?誰去創建中國的因特網?田溯寧和亞信期待著、期待著……
“亞信”要突圍,田溯寧終於回國創業,中國“亞信”建設了Chinanet上海熱線、北京169多媒體信息平台、中國金融骨幹網、北京科技信息網等近百個網絡工程。
1995年,美國Internet主幹網業已鋪設完成,大學和企業已經開始使用Internet,www也開始流行,很多人在談Internet商業化。
公司內部的原因和美國外在的Internet氛圍,使得田溯寧於1995年3月毅然離開美國,放棄亞信在美國的經濟信息服務業務,回到中國投身中國Internet基礎建設。
1995年3月,亞信開始和國家科委合作在國內介紹Internet,試圖通過宣傳,讓大家開始討論一個技術,叫IP;用一個網絡,叫Internet。
此時的中國電信已經注意到Internet在美國的火熱商業化進程。近年來在引進新技術方麵一直保持遠見和魄力的中國電信很快決定中國也要做Internet,於是,向美國Sprint公司租用了64K國際線路,擬在北京、上海建兩個節點的試驗網絡。
1995年,在中國建Internet,誰都不會,中國電信對Sprint說,“既然租了你的線路,就由你來做吧。”Sprint也不知道該怎麼建,1995年沒多少人知道Internet具體該怎樣建設,真正知道的人都在大學裏麵。
Sprint最初用一家美國公司做這個工程,但是,等這家美國公司快要做完的時候,才發現它使用的技術是錯的。
Sprint請的專家對Sprint公司說:“我不管你們怎樣去解決法律和金錢的糾紛,但這個單子一定要讓亞信做。”最後的結果是,Sprint付全款給這家公司,然後對這家公司說:“不用你做事情。”
中國電信這張單子不大,一共隻有幾十萬美元,目的是想試驗一下,Internet在中國能開哪些業務,有沒有用戶需要。
亞信要做的是:購買整套網絡設備,調製Cisco2501路由器,通過衛星連到美國,北京上海之間用DDN光纖專線連接,然後,在上麵開通電子郵件、Gopher、新聞組、telnet等Internet服務。
為支持這些服務,亞信要在服務器端開發一些軟件,但開發量不大,因為Unix操作係統本身有很多現成的軟件可用,另外還有很多免費的軟件。亞信寫的第一個軟件是中文telnet軟件,用顏色命的名,叫“粉”。
讓中文在Internet上傳輸也是件很複雜的事,Internet上第一個傳輸中文的IETF標準是亞信製定的,在此之前,Internet上沒有傳送中文的統一標準。
北京上海試驗網使用的路由器隻有16個撥號端口。16個撥號端口意味著隻能允許16個用戶同時上線。北京上海加在一起一共32個撥號端口,一個端口大約能支持10到20個用戶,所以,此網絡最多能夠支持500個用戶。
北京有外企呼籲電子郵件服務,這群人也是BTA(北京電信)最先想到的服務對象,但網絡建成後並沒有立即對外開通撥號服務,直到1995年6月,BTA才開始提供撥號服務,對象是自己的技術人員和一些大的企業。
盡管北京、上海試驗網是一個很小的Internet項目,但它是兩個國家的Internet互聯,所以,涉及到了Internet的方方麵麵,要解析中國的DNS,要申請中國的IP地址。田溯寧為中國申請的第一批Internet地址以168開頭。
北京、上海兩個節點的完成正值Netscape在美上市成功,Internet一夜之間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遼寧省電信找到亞信,要建沈陽、大連兩個節點,遼寧電信的態度是:“不管怎麼建,隻要能連到Internet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