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飲食服務業(1 / 2)

黑龍江飲食服務業

黑龍江地區的飲食服務業,包括飲食、旅店、理發、照相、浴池、洗染、冷飲等行業,其中以旅店、飲食業出現較早。古者不論,清順治年間城鎮出現後,飲食服務業即漸具雛形。清末民初形成較為完整的行業,當時的飲食服務業以中小型店鋪和攤販居多,隻有哈爾濱、齊齊哈爾有少數大型飯店、旅館。1909年(宣統元年),哈爾濱飲食服務業店鋪達378戶。民國初期,齊齊哈爾飲食服務業店鋪為285戶。其後,外商興辦的旅館、飯店等有所增加。1913、1914年,猶太人和日本人在哈爾濱開設了旅館、飯店和西餐茶食店等。1914年黑河有外商開辦的飲食服務業24戶,其中日商和俄商經營的各11戶。縣城的飲食服務業也發展到一定規模。1926年,雙城縣有179戶,呼蘭縣有169戶。

東北淪陷後,黑龍江地區飲食服務業一度發展較快。哈爾濱市1937年飲食服務業達1753戶。齊齊哈爾市1936年飲食服務業有340戶,1939年達461戶。佳木斯市1939年飲食服務業達487戶。克山縣城1931年到1935年間,新增飲食服務業網點89戶,其中各種小食鋪43戶。在此期間,日商開設的飲食服務業戶數大量增加。齊齊哈爾市1937年日商經營的飲食服務業41戶,1939年增加到91戶。哈爾濱市1937年日商經營的飲食服務業273戶,其中飲食業143戶,服務業130戶。1941年以後,日偽加緊經濟統製,物資匱乏,市場蕭條,飲食服務業陷入困境。佳木斯市1944年飲食服務業減少到297戶,比1939年下降39%。齊齊哈爾市到1945年8月,飲食服務業隻有147戶,比1939年減少69%。

1946年黑龍江地區解放以後,飲食服務業得到恢複和發展。哈爾濱市1947年飲食服務業3084戶,比1937年增加75.9%。齊齊哈爾市1947年飲食服務業恢複發展到412戶。縣鎮飲食服務業也逐漸繁榮。訥河縣的訥河、拉哈兩鎮,1948年飲食服務業144戶,其中飯店83戶,服務業61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黑龍江地區各級政府加強了領導與管理,飲食服務業得到進一步發展。1949年,黑龍江地區飲食服務業11386戶,1953年增加到13807戶,1955年達15482戶,分別比1949年和1953年增加36%和12.1%。飲食服務業的營業額,1947年為1947萬元,1953年為6675萬元,1955年為5744萬元。

1956年1月,省、市、縣各級國營飲食、福利公司先後成立,並接管了原由各部門分別領導的飲食服務業企業,實現了飲食服務業的行業統一領導與管理。各級管理機構成立後,在發展國營飲食服務業的同時,加強了對私營飲食服務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末,黑龍江省組成公私合營飲食服務業2087戶,合作飲食服務店組3033戶,私營飲食服務業仍有2290戶。1957年末,全省私營飲食服務業進一步減少到984戶,到1958年末隻剩下197戶。由於網點撤並過多,群眾生活不便。旅店經常掛“客滿”牌子,許多旅客找不到店住,飯店顧客排隊,十分擁擠。1958年“大躍進”,社會就業人口增多,飲食服務市場供需矛盾更加緊張,“吃飯難、住店難、理發難、洗澡難”等問題日益突出。國營飲食服務業也出現品種減少,質量下降,技術力量不足,職工勞動強度過大、不安心工作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