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裏長城
所在省市:北京
景點簡介: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所有到北京去的人都以遊覽萬裏長城為快,"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了中外遊人的一句豪言壯語。雄偉壯觀的萬裏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曆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伊斯坦布爾的聖.索非亞教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的奇跡。今天,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點而加以保護。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曆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裏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從山峻嶺之巔,黃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誌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整個人類的驕傲。萬裏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曆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曆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裏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鍾山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鍾山又名紫金山,是南京的著名風景區,也是南京名勝古跡比較集中的地方,東西寬約7公裏,南北約3公裏,麵積約20多平方公裏,最高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曆史上有人用"虎踞龍盤"來形容南京地勢險要。這個"龍盤",就是指的巍巍紫金山,它好像一條巨龍盤臥在南京的東麵,在陽光映照下山頂上出現紫金色光芒。鍾山早在六朝時期(229--589),就建有大小寺庵幾十座,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區。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晚年就是在這裏度過的,並寫過一些關於紫金山的詩詞。其中《遊鍾山》寫道:"終日看山不厭,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解放後,以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同時並舉的方法,將紫金山全部綠化。今天,出中山門往東,一直到紫金山腳下,一路上是由兩行粗壯的梧桐樹組成的林蔭大道,即使在夏季烈日當空之時,陽光也難透過濃密的樹葉,射到馬路上。到達紫金山,看到的是大片的樹林和青翠的竹林,在這綠色的海洋裏,散落著著名的名勝古跡:中山陵、靈穀寺、明孝陵、天文台,以及廖仲愷、何香凝墓,鄧演達墓。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國最大的天文台,它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也是太平天國天堡城遺址。山上有一座座拱圓形銀白色建築。那就是天文台的裝置測量天體的儀器、設備的建築物。天文台建於1934年,是我國解放前唯一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成了我國最大的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在一些現代化的天文儀器中,有一台觀察人造衛星的天文望遠鏡。該台保存著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渾儀、簡儀、圭表和渾象等。這些古代天文儀器多數是明代鑄造的。其中最精妙的是渾儀,亦稱渾天儀,兩千年前的漢代就發明了這種測量天體位置和運動的儀器。這些古代天文儀器,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水平,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的天文儀器之一。
周莊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周莊周莊位於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周莊"鎮為澤國,四麵環水",鎮內小河縱橫交錯,呈井字狀,臨河形成街市,錯落有致的民宅背水麵街,半數以上是明清之際的建築,據稱有近百餘幢古宅,60餘座磚雕門樓。窄直的河道上橫臥著24座石橋,其中元至清古橋10餘座。在江南一帶,水鄉古鎮約有數百之多,保存尚好的僅周莊、同裏、南浮、烏鎮等5處。周莊因最具神韻,遂有"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之說,譽為"江南第一水鄉"。由鎮中"貞豐澤國"(沈鵬書)牌樓朝南過青龍橋,沿河而行,便至富安橋。此橋為單孔拱橋,橋端四隅依河建有形式高低各異的樓閣,構築獨特,為江南橋梁中僅有。在橋的東南側坐落著號稱"江南第一富家"、元明之際的沈萬三之後沈本仁所述的"敬業堂",俗稱"沈廳"。沈廳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末改名"鬆茂堂",坐東朝西,臨河跨街計有七進,間有五個門樓,熔蘇、徽工匠手藝於一爐。沈廳前為水牆門(河埠),靠街的牆門樓上懸"沈廳"的匾額,進門再過茶廳,便是正廳"鬆茂堂",為兩坡硬山式,前後均有廊,並設花格長廊。正中堂額白底黑字;為清末狀元張春手書,家具為晚清樣式,風格渾厚。正廳所對"積厚流光"磚雕門樓,雕摟精巧,為蘇式磚雕之傑作。廳後為大堂樓,供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沈萬三彩塑,後二進小堂樓和廳後院上下都可相通,陳列著出土文物及民俗器物,內有一架神龕式"千工床",內外三層隔屏,雕工相當考究,單以戲曲人物造型共有34幅之多,是為高手所作。出沈廳沿街北走便到張廳。張廳原名"怡順堂",是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逢(孟清)後裔在明正統年間所建,清初為張姓所購,改稱"玉燕堂",坐東朝西五進,正廳及後樓為明建築,餘為清代所建。"玉燕堂"寬敞明亮,布置一式仿明紅木家具,古樸典雅。廳後庭柱所置楠木鼓墩柱腳,是江南建築罕見之物。正廳通向後院是條幽深的備弄,長20餘米,南牆壁上有8個燈龕。後院有條名為箬徑的小河穿宅而過,通向銀子濱(傳為沈萬三藏銀之處);其盡頭相傳為沈萬三水家所在。箬徑上用花崗條石砌成丈餘見方的水池,用以來往船隻交會和調頭,水池駁岸上嵌有如意狀係舟纜石(俗稱牛鼻頭)。因有"轎從前門進,船自家中過"的說法來概括張廳獨特的建築風格。張廳往北在河道交彙之處有圓拱橋(世德橋)和方孔橋(永安橋)聯袂而築。雙橋均建於明萬曆年間,俗稱為鑰匙橋。著名美籍華人畫家陳逸飛名作《故鄉的回憶》創作素材取之於此,於是水鄉風光舉世聞名,雙橋也成為周莊的象征。澄虛道院位於鎮西,當地有"先有澄虛,後有周莊"之說、道院簡樸清雅,有正門,聖帝殿,鬥姆殿,樓上為文昌帝閣,亦稱指歸閣。院房逐進增高,含有"歲歲升天"之意。道院西側,貞豐橋下,有幢名為"德記酒家"的百年老屋,民國9年(1920年),著名南社詩人柳亞子邀友4次痛飲於此,酣酒作詩,稱之"迷樓",並賦"迷樓曲"二首,唱和者甚眾,傳為文壇佳話。迷樓亦由此出名。如今,周莊即將推出旅遊特色項目----夜遊古鎮。為讓中外遊客在"水中桃源"休閑度夏,觀賞古鎮迷人的夜景,周莊在條條小河中安裝傍水燈,把雙橋、富安橋、員豐橋、青龍橋、太平橋等14座橋梁襯托出一條清晰的輪廓;而掛著紅燈的艘艘小木船,在河中蕩漾,乘坐在小船上的遊客,一邊盡情觀賞迷人的夜景,一邊聆聽悠揚悅耳的蘇州評彈、錫劇演唱和簫、笛吹奏,景情交融,美不勝收。
珠穆朗瑪峰
所在省市:西藏
景點簡介:珠穆朗瑪,藏語意為“聖母”,位於定日縣境內,喜瑪拉雅中段的中尼邊界上,海拔8843.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峰頂常年積雪,4-6月氣候最佳,是登山的黃金時節。能登上世界最高峰。俯瞰壯麗山川,已成為登山健兒們的宿願。珠穆朗瑪峰麓冰塔林位於珠峰腳下5300米到6300米的廣闊地帶,是世界上發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態。在5800米的冰川上,舉目所及,一片潔白。神奇的天公造物,讓人目不暇接,那宛如古代城堡般的懸岩,層次分明,風化岩石形成的高大石柱、石筍、石劍、石塔,成群結隊,風情萬種,綿延數公裏。由於珠穆朗瑪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絕天下,故被登山探險者們譽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園”
235 中國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