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人類經過了漫長的洪荒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便產生了民族。從此,這些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便在世界的開化史和文明史上,共存、活動、蕃息;互相競爭,彼此往來;友好時和親會盟,敵對時兵戎相見,演出了一幕幕蔚為壯觀的史篇,開拓著疆野,創造著文明,把社會不斷地推向前進。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都在發揮著重大的影響,產生著巨大的作用。凡是處理得較好的,它便是一個政治安定、社會發展、人民受益的積極因素;反之,就引起政治動亂、社會震蕩,甚至戰禍不已,造成國家衰落、人民受苦,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啟示我們,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須十分重視,認真對待,妥善解決。為此,研究民族問題,就成為建設國家的一大使命。
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給我們現在和今後千秋萬代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這個遺產,包含了中國各個民族曆史上所創造的業績。要認識曆史,繼承遺產,把它用來培育現在和今後中國各民族的發展,都需要我們對中國各民族的曆史作全麵、係統、深入的研究。
曆史作為一麵鏡子,要正確解決好中國的民族問題,更需要對中國各民族的曆史加以全麵、係統、深入的研究,去探索、去認識中國各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道路上所經曆的光明與黑暗,平坦與坎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作為我們現在和未來正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借鑒,這將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無論是認識曆史,或是作為現實的參考,還是留作將來的借鑒,對中國民族史進行全麵、係統、深入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國40多年來,尤其是新時期以來,我國許多民族史研究工作者對中國民族史作了大量的研究,成績卓著,碩果累累。近10年來,約略統計,出版民族史專著200餘種,其中包括民族專史、古代民族史、地方民族史、民族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宗教史、民族關係史、民族人物傳記等等;論文有萬餘篇。國家民委組織專家學者編寫的中國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的《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已經出齊,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一本簡史。翁獨健先生主編的《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和許多專家學者共同編寫的《大百科全書·民族卷》等一些重要著作也已陸續間世。但是,作為全麵、係統、深入研究中國民族史的專著還不多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需要我們去加以創造,加以開拓。正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經過五六年的共同努力,編寫成了這部超過100萬字的《中國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