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美術(1 / 2)

隋、唐、五代的美術

隋、唐、五代美術概況

隋文帝楊堅在公元五八一年統一了全國以後,繼續采用北朝以來的均田製,恢複了農業經濟。隋煬帝時又修成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大增強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隋煬帝楊廣曾為了修建洛陽宮室耗費了很大的人力和財力,加以發動徒勞無功的對外戰爭及其他靡費的結果,終於引起了農民起義,從而導致了隋王朝的覆滅。

隋末農民起義之際,各地豪族也趁機紛起。李淵、李世民父子取得了戰爭的最後的勝利,繼隋之後建立了大唐帝國。

唐太宗李世民和盛唐初期的女皇帝武則天努力於鞏固政權,恢複並發展農業生產。在此期間,唐朝的軍隊先後擊潰了北方的東突厥,西北的西突厥,解除了邊疆上長時期的最大威脅。唐朝的軍隊和政治力量進入天山南北和中亞一帶。同時唐朝也和吐蕃、高麗、百濟、交趾都有了接觸,並發展了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聯係。唐朝版圖之廣超過了漢代,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從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前後共約一百三十年,農業生產已大大恢複而臻繁榮,同時由於驛站製度和南北運河運輸的便利,唐朝工商業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成為商業的中心城市。城市中工商業有行會組織和飛錢製度,國外貿易也很興盛。

唐玄宗李隆基的時期,安史之亂(公元七五五—七六三年)成為唐朝政治和社會發展的轉折點。安史之亂最後被平定下去,但長安、洛陽和黃河流域各地都遭受到很大的破壞。在戰爭之後,掌握兵權的藩鎮演成割據的局勢,中央政府則為宦官所把持,同時,科舉出身的新進士大夫和舊貴族之間爭奪權利,各結成朋黨,糾紛不已。吐蕃族在康藏一帶此時已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回紇族也興起於西北,大唐帝國在八世紀大大的削弱了。

由於貴族官僚地主進行土地兼並,各種苛捐雜稅和各種壓迫,使農民的騷動最後變成大規模的起義。公元八七四年,爆發王仙芝為首的起義,其後,黃巢繼王仙芝為起義軍的領袖,他的部隊轉戰南北各地。黃巢攻入長安以後,在唐朝和沙陀族騎兵的聯合壓力下又被迫退出。黃巢起義雖失敗了,但大唐帝國也隨之瓦解。

公元九○七年,擁有軍隊的朱溫滅唐,建立了“梁”,此後唐、晉、漢、周相繼以軍權的實際掌握者篡奪不已。他們的統治在黃河流域,共曆經五十三年,史書上稱之為“五代”。在此時期,另有十個割據的政權,稱為“十國”。其中以四川的西蜀、江南的南唐、浙江的吳越,較少受戰爭的破壞,地方經濟保持繼續發展的趨勢。北方的契丹族興起於東北,占據了“燕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建立了遼國。

五代時期不斷的戰爭,落到人民頭上不僅是戰爭的負擔,還有戰爭破壞的惡果,農村十分蕭條。但同時封建統治者為了把財富集中到自己政權所在的中心城市,在剝削農村的基礎上,新的城市如汴梁、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又相繼發展了起來。

周世宗柴榮統治時期采取措施恢複黃河流域的經濟,並收到了效果,因而加強了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為宋朝的建立作好了準備。

隋唐時期統一的局麵下,使南北朝時期各方麵的文化積累得到進一步的融合,出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最燦爛的時期。

唐代承繼了漢魂的文化傳統,也接受了兩晉南北朝以來學術思想上的新發展,並且把邊地各族的文化都吸收到中原地區的漢族文化中來。唐代不僅發揚中國的優良傳統,而且善於利用域外的,特別是印度和波斯文化中的有用的因素。同時,隨了唐朝的政治影響,中國文化廣泛的傳布到中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唐代文化在東亞文化發展上處於先進地位。

唐代的宗教是很複雜的。除了在群眾中具有廣泛影響的佛教和道教以外,近東的襖教、摩尼教、回回教、景教都先後傳入中國。佛教在唐朝已經從理論上中國化了,並分成持不同教義的各種教派,到印度學習並取回大批佛經的玄奘法師,以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毅力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