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貿體製改革方麵,實行外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縮小指令性計劃,擴大市場調節範圍。與此同時,對6家外貿專業公司實行了“核定基數、超收分成、虧損分擔、一定三年”的承包經營責任製;批準成立了一批地方工貿公司、農貿公司,並授予相應的進出口經營權。由於進行了上述一係列的放權讓利改革,使企業有一個比較寬鬆的經營環境和必要的經營自主權,極大地激勵了企業出口創彙的積極性。
在企業改革方麵,一九九○年預算內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有70.7%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製,同時進行了企業租賃、企業兼並的試點。在農村改革方麵,設立以科技型、外向型和創彙型農業為導向的海南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並在瓊海縣、白沙縣進行了縣級綜合改革試點。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海南經濟特區是在底子薄、基礎差的條件下起步的,因此很注重紮紮實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一九八九年九月初,又提出了“用政策、打基礎、抓落實”的九字方針,堅持在打基礎中紮紮實實前進,辦特區三年多來,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加強。一九九○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55億元,為一九八七年的221.9%。
(一)能源建設。一九八七年,海南從國外引進兩台燃氣輪機發電機組,一九八八年又由海南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上海外經技術合作公司和上海電器公司承包建設海口馬村火力發電廠2台12.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於一九九○年七月投產發電。一九九○年海南完成能源建設投資3.5億元,為辦特區前一九八七年的188.8%。至一九九○年,海南特區共有5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45座,火電廠10座,列車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達到68.2萬千瓦,比一九八七年增加40萬千瓦;年發電量15億度,比一九八七年增長了2倍多,極大地改變了海南長期缺電的狀況。經國務院批準,大廣壩水電樞紐工程也於一九九○年七月正式開工,這項工程一九九三年建成後,將增加發電裝機容量24萬千瓦。
(二)交通建設。在港口建設方麵,一九八七年底,馬村港2萬噸級卸煤碼頭建成。一九九○年六月,洋浦港建成兩個2萬噸級的碼頭,洋浦港務局正式成立。海口秀英港、八所港等的擴建改建工程也陸續開工。一九九○年,海南特區在用港口14個,共有萬噸級以上的泊位6個,一九九○年貨物吞吐量929萬噸。在公路建設方麵,那大至洋浦全長59.2公裏的洋浦港疏港公路於一九八九年一月建成投入使用,國務院批準修建的全長272.7公裏的環島(東線)高速公路,已於一九八九年下半年動工興建,計劃一九九三年完成。至一九九○年已有公路近1.3萬公裏,陸地交通條件大為改善。海口機場擴建工程於一九八五年完成後,一九八八年又建成一座麵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綜合候機廳和新的航管樓,改善了通航條件。一九九○年,海口與國內17個城市開通了航班,並開辟了至香港、泰國、新加坡的國際航線。三亞鳳凰機場一期工程,也已於一九九○年上半年開工興建。
(三)電信建設。海南辦特區後,郵電部門及時加快長途電信建設步伐,對廣州至海口的微波電信線路進行擴容,增開十二路和超高十二路載波機,增加電話電報傳送,緩解通信供需矛盾。一九八九年底,長途電路比辦特區前的一九八七年增長96%。一九八九年三亞衛星通信地麵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在三亞這一海濱旅遊城市和祖國大陸之間架起了“空中橋梁”。一九八八年海口市開通350線長途程控,一九八九年三亞市開通240門小程控,通什市開通2000門改進型縱橫製市話交換機,這三個城市的電話可直通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一九八九年,又安裝了512線用戶電報交換機。一九九○年,海口市郵電局還開通了128線自動轉報係統,進一步加快了電報的傳遞速度。市內電話通信有長足進展,辦特區三年完成了4項新建、11項擴建市內自動電話工程,新安裝自動電話1.71萬門。到一九九○年,19個市、縣中除瓊中、定安、陵水外,其他16個市縣都安裝了自動電話,海口市首次使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光纖纜作為市話中繼傳輸手段,改變了過去以明線和普通電纜為主的市話中繼方式。“八五”計劃期間,海南還將在12個市縣增建10.5萬門程控電話。
(四)市政建設。海南特區城鎮建設突飛猛進,一九九○年海南用於市政建設、房地產開發和城鎮其它方麵建設的資金達6.7億元。海口市作為重點發展城市,新開辟了五個開發區,新建擴建道路10餘條,新建人行天橋5座,新建日產15萬噸自來水廠一座,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海口市的總體規劃已經國務院批準,將建成海南經濟特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亞、通什等市縣的市政建設也有較大進展。
三、狠抓投資軟環境建設
(一)加快經濟法製建設。海南特區建立後,於一九八八年八月召開了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產生了海南省人代會常務委員會,加強地方立法工作,為吸引外資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海南的立法權,海南按照“一手抓改革和建設,一手抓法製”的方針,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從辦經濟特區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出發,以經濟立法為重點加快立法工作。從一九八八年八月起至一九九○年底,海南經濟特區先後頒布一批地方性法規。經過省人代會正式立法的有12項,其中有《海南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規定》、《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海口市經濟合同管理辦法》等經濟法規,對促進海南開發建設,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起到重要的作用。《海南經濟特區外商投資條例》、《海南省天然橡膠保護管理條例》、《海口市勞動力管理暫行辦法》等三項經濟法規草案,省人代會正在審議。《海南經濟特區公司條例》、《海南經濟特區股票、證券發行管理規定》、《海南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等九項法規已列入近期立法計劃。《海南經濟特區條例》、《海南省經濟開發區條例》等正準備著手起草。由於突出經濟立法這個重點。圍繞改善投資環境為中心,一個具有海南經濟特區特點的法規體係正在形成。
(二)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九八七年下半年到一九八八年下半年這一年中,海南流動人口大幅度增加,其中海口市流動人口達11萬多人,相當於常住人員的31%,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經濟生活空前活躍,各種矛盾也比較突出,給社會治安帶來了一些問題,刑事案件上升幅度較大。海南特區及時采取措施,從一九八八年九月至一九八九年春節前後,開展了三次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統一行動,並連續開展了五次專項鬥爭,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年,海南特區又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打擊各種經濟犯罪活動和除“六害”的鬥爭,加強了綜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海南特區始終把強化社會治安,當作促進特區發展、改善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麵,加強治安管理的法規製訂和治安管理隊伍的組織建設,建立健全了各種治安防範網絡,加強了法製宣傳教育,使海南特區社會風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三)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加強廉政建設。一九八九年七月,為了加強黨政機關的廉政建設,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連續公布了三項規定:《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加強廉政建設的若幹意見》、《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領導作風的規定》,《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廉潔從政的規定》。到一九九○年,海南省政府已有42個廳局建立了廉政製度,占廳局總數的95.4%,並於一九九○年建立了省反貪汙賄賂局,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處理了一批經濟犯罪分子,純潔了國家機關,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係。為了更好地為境內外投資者服務,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海南辦特區之初,就設立了省經濟合作廳,統一審批外引內聯項目,提供綜合性服務,簡化辦事手續,以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隨著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一九九○年六月建立了海南省投資促進委員會,由省長擔任主任,省經濟合作廳為其辦事機構。省投資促進委員會實行統一歸口領導,一個窗口對外,除了製定有關外商投資的政策方針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省利用外資大中型項目的審批和協調落實上,提倡主動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和高效意識,把外引內聯工作納入程序化、標準化、公開化軌道。同時成立了省台灣投資協調小組,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以適應台商來瓊投資者日益增多的需要。協調全省的引進台資工作。
(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九八八年九月,中共海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放手發展生產力,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隨後成立了由省委直接領導的“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一九九○年一月,召開了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交流會,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培養典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海南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以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從海南實際出發,強調抓根本,抓基層,抓重點,辦實事,著重抓了五個方麵的工作: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同放手發展生產力統一起來;二是發揚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的精神;三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四是積極改善服務態度,努力提高辦事效率;五是樹立社會主義時代風尚,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打擊犯罪活動。
海南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多方麵的進展,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輿論環境開始形成。到一九九○年,各市、縣、自治縣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經過廣泛深入進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教育和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有關政策教育,更新了觀念,為海南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思想保證和輿論先導。在創建文明單位、文明鄉村活動中,僅一九八九年就湧現出各類文明鄉鎮695個。在以富島強兵為主題的軍民共建文明活動中,開展扶貧致富,進行思想和法製教育,培養軍地兩用人材。通過開展“掃黃”和“除六害”鬥爭,社會醜惡現象得到有效的遏製。黨政機關廉政建設也見成效。一九八九年三月成立海南省職工思想工作研究會,加強了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湧現出一大批獻身特區建設、熱愛集體、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敢於和壞人壞事作鬥爭的優秀分子。科教文衛事業在改革開放中也有新的進步。城鄉人民文化生活空前活躍。
發展外向型經濟
海南經濟特區在起步建設中,加強對外經濟合作,注重抓好外引內聯和成片開發工作,使外向型經濟建設有了良好開端。
一、蓬勃興起的橫向經濟聯合
海南的橫向經濟聯合,在辦特區前就已開始,建經濟特區之後,得到蓬勃發展。一九九○年底,內聯企業達4889家,全國其他地區在海南設立辦事機構580家。
內地投資企業已成為海南開發建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一九九○年全省內聯企業的工業產值達4.2億元,已占全省工業產值的14.5%。橫向經濟聯合搞得較好的部分市、縣,所占的比重更大,定安縣當年內聯企業的工業產值占該縣當年工業產值的39.85%,海口市則占30%,澄邁占22.15%。一九九○年化纖行業內聯企業的工業產值,占該行業產值的68.57%。內聯企業促進了海南科技事業的發展,至一九九○年底,全國各地在海南舉辦的科技實體已達267家,科技人員4891人,其中高中級科技人員2710人,大大增強了海南科學技術力量。內聯企業也增強了海南的出口創彙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內地投資的出口創彙企業家,創彙額達4000多萬美元。一九八九年省府通報表揚的全特區出口創彙超過300萬美元的企業共39家,其中內地投資企業9家。內地投資企業還填補了海南生產上的許多空白,增加了海南的經濟實力和工業發展後勁,扭轉了一些企業的虧損。
二、發展中的利用外資工作
海南在一九八○年創辦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一九八三年開始利用第一批國外貸款。海南舉辦經濟特區後,運用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促進了利用外資工作。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年共審批外商投資企業1093家,協議外商投資額達7.91億美元,外商實際投資3.2億美元。分別比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七年八年總和增長2.7倍、2.3倍和3.2倍。三來一補、出口信貸、外國銀行商業貸款等方式利用外資也獲得了發展。
通過利用外資,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工業、農業、交通、旅遊等領域建設了一批骨幹項目。利用的外資占全社會建設投資的15.6%。許多技術、設備及產品都彌補了海南空白,增強了海南經濟實力。一九九○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工業產值達3.2億元(按一九八○年不變價格計算),占當年海南工業產值11.14%,出口創彙3300萬美元,占出口創彙總額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