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西方曆史經驗
戰後時期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80年代末葉和90年代初葉,我們聯係20世紀上半期西方經濟政治的發展情況,對戰時期西方經濟的發展做了幾次研究,對90年代和21世紀西方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本章第一、二兩節,概述了我們的研究成果。1997年夏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們對東亞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做了闡述,並且研究了美國民主黨著名學者林頓·拉魯什關於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理論。本章的第三節談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是筆者答某大報記者問的要點,第四節概述拉魯什的主要觀點這兩方麵的研究成果,目的是對本章第一、第二兩節所述的我們關於戰後西方經濟發展及其中長發展趨勢的觀點提供佐證。
二十世紀西方經濟發展的回顧
(一)20世紀上半葉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尖銳危機
在20世紀上半期,除了20世紀初葉以外,西方是在空前慘烈的戰亂和空前嚴重的危機中度過的。其間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大危機,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從1913年到40年代末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內,西方工業生產幾乎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農業生產更是大幅度下降。在20世紀上半期,西方國家中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的隻有美國。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隔岸觀火,不僅未受到戰爭破壞,反而大發戰爭橫財。在30年代大危機中美國經濟雖然也在劫難逃,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經濟惡性膨脹,成為西方經濟的盟主,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在戰時完成從所謂英國時代向所謂美國時代的過渡。
20世紀上半葉西方經濟政治的總的特點是天下大亂,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原因何在?用一句話來概括,是進入壟斷和國家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的激化所使然。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其工業化是在20世紀初葉完成的,這與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在時間上正好吻合。在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空前尖銳。其具體表現,一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貧富分化進一步發展,壟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及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二是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新老工業化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而進行的鬥爭愈演愈烈。三是西方工業國與廣大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日趨激化。正是在這些尖銳矛盾的基礎上,爆發了以30年代大危機為代表的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趨嚴重的經濟危機又是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和催化劑。現在我們需要加以研究的問題是在20世紀下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否繼續對西方經濟的發展起支配作用,其作用有那些新的特征,這些新特征產生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在這個基礎上怎樣預測西方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戰後西方經濟波動趨勢和經濟危機特征
戰後時期的西方經濟發展以70年代初葉的美元危機(即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和石油危機為分水嶺,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所謂高速增長階段,第二階段是停滯和低速增長階段。第一階段的特點是經濟增長率較高,並且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均較低;第二階段的特點是經濟增長率低,失業率高,伴隨著或高(70年代)或低(80年代)的通貨膨脹。西方國家經濟年均實際增長率,50年代為4.1%,60年代為5.1%,70年代為3.1%,80年代為2.7%。。
戰後時期40餘年,西方世界發生多次經濟危機,其中同步性的世界經濟危機有4次。從經濟增長率的角度看,戰後西方經濟不僅呈明顯的波動,而且波動呈每況愈下的趨勢。
戰後西方經濟危機和經濟周期與戰前相比,其明顯特點是次數較頻繁,間隔時間較短;危機烈度較小,持續時間較短;周期各階段界線不甚分明,複蘇階段和蕭條階段不易區分;各國的經濟周期不一定同步。在60年代晚期以後,除個別例外情況,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每10年發生2-3次經濟危機,包括國別危機和世界性同步危機。但80年代西方經濟發展又呈現新的特征,兩頭兩尾是危機期,中間是經濟上升期,危機持續時間甚長,危機後複蘇緩慢,增長率不高。將危機期增長速度和上升期增長速度加以平均,整個80年代的經濟增長速度低於戰後其他年代。
(三)發展中國家經濟對工業國家的依附關係和劣勢地位
在壟斷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特別是戰後時期,西方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係的兩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在經濟政治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論述西方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發展中國家。與西方工業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方麵有三個要點。
1、其經濟增長和波動與西方工業國家有驚人的同步性。發展中國家年平均實際增長率,60年代為5.6%,70年代為6.3%,80年代為3.2%。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周期波動不僅對西方工業國家亦步亦趨,而且波動的幅度比西方工業國家更大。
2、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遠遠高於西方工業國家。從70年代到8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年經濟增長率從6.3%下降到3.2%,而年通貨膨脹率卻從15.4%上升到將近40%。人稱80年代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失去的十年”,確非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