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軍損兵折將,蔣介石“引退”以謝國人,李宗仁出麵收拾國民黨這個爛攤子,代任總統。李宗仁上台後,繼續開展“和平”攻勢,但其“就地停戰”與“劃江而治”遭到中共嚴厲拒絕。4月20日談判破裂。

在與中共談判的同時,南京政府還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擋人民解放軍的攻勢。蔣介石還企圖利用和談,在三到六個月時間內使國民黨正規軍擴充到350萬至500萬人。

1949年1月25日,已經“引退”的蔣介石在溪口召見何應欽、顧祝同、湯恩伯等,共同策劃長江布防。蔣介石決定把長江防線劃分為兩個戰區,西線15個軍約25萬人由白崇禧指揮,東線25個軍45萬人由湯恩伯指揮。

針對南京政府的假和談,真部署,人民解放軍也積極準備渡江。4月20日晚,國共和談破裂。深夜,人民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渡長江,國民黨的東西防線全線崩潰。

解放軍三路大軍渡過長江後,解放了上海、南京。國民黨政府遷往廣州,內部四分五裂。蔣介石於7月14日由台北飛抵廣州,16日成立國民黨非常委員會,自任主席,再次從幕後轉到台前,公開指揮國民黨殘餘力量以求最後一戰。此時國民黨雖仍擁兵200萬人,但已成喪家之犬,不堪一擊。人民解放軍在華北、西北、東南、華南、西南及海南島,痛擊國民黨軍。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毛澤東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會議經過充分討論協商,一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會議選舉以毛澤東為主席的80人組成的第一屆政協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大會發表的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舉行首次會議,主席、副主席宣布就職。會議推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毛澤東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會議決定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會議公告向全世界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願同任何外國政府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外交關係。

同日下午,北京市各界群眾30萬人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著舉行閱兵式,朱德總司令驅車檢閱了部隊,並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迅速肅清國民黨殘餘軍隊,解放尚未解放的國土的命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100餘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卻不能使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辛亥革命以來的38年,中華民國經曆了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的統治,由於統治階級投靠帝國主義,實行封建獨裁專政,嚴重脫離人民,嚴重破壞和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把中國人民推入了貧窮、落後、受奴役、受欺淩的黑暗深淵。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走上獨立、自由、和平、統一的道路,一個強盛的新中國在東方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