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貸(續)(1 / 3)

工商信貸(續)

貸款進入固定資產與科技領域

一、開辦技術改造貸款

一九七九年以後,在銀行信貸製度改革中,貫徹關於銀行要成為發展經濟、革新技術的杠杆的方針,突破對固定資產領域不能貸款的禁區,開辦了技術改造貸款和科技貸款,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技術改造貸款的由來和發展。

一九七九年以前,固定資產領域是銀行貸款的禁區,而實際上由於財政撥款不能完全適應固定資金周轉的特點,有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國家計劃又難以照顧到,作為一種靈活措施,銀行信貸早已進入固定資產領域。在工商信貸方麵,五十年代中期,銀行開辦了大修理貸款,用於解決企業大修理基金在一年以內先用後提的困難,積極支持了企業固定資產大修理的正常進行。但由於貸款期限和額度控製過嚴,這項貸款從開辦到一九七九年隻發放幾千萬元。一九七○年,為支持集體“五小”工業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開辦了城鎮集體工業“五小”設備貸款,到一九七九年全國共發放約10億元,對“五小”集體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深受企業歡迎。一九七五年,中國人民銀行每年向冶金工業部黃金局提供1億元左右的黃金生產設備貸款。以上三種貸款,是在堅持財政撥款和銀行信貸資金基本分工前提下的一種靈活措施,不涉及信貸製度的改革,但它的實踐給人們以啟示,銀行貸款進入固定資產領域,是具有生命力的。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四川省部分全民所有製工交企業在進行擴大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試點中,迫切需要更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變生產落後的狀況。由於財政困難,企業本身的更新改造資金又嚴重不足,提出了要求銀行貸款支持的問題。當時,在四川主持工作的趙紫陽商得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葆華的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首先對擴權試點企業宜賓化工廠發放了設備性貸款300萬元,支持企業進行陽極電解槽的技術改造,實現了燒鹼產量翻一番。這是全國企業擴權中發放的第一筆技術改造貸款,它對於信貸資金進入固定資產領域起到了示範作用。

一九七九年在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中,根據國務院的有關指示和國家計劃安排,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拿出5億元信貸資金,對全民所有製企業發放技術改造貸款(當時叫中短期設備貸款),支持企業購置設備和更新技術,當年實際發放貸款3.6億元。盡管數量不大,但技術改造貸款已正式擴大到全國範圍,在信貸製度改革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九七九年十月,鄧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提出將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的設想,使銀行貸款進入固定資產領域在指導思想上得到了明確。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趙紫陽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再也不能走那條重基建、輕生產、高積累、低效率的老路了,不靠多上基本建設、多鋪新攤子,而是主要靠發揮現有企業的作用,進行合理的技術改造,降低消耗,提高質量,提高效率,來擴大社會生產,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的關係,處理好發展生產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關係。在中央發展經濟新路子的指引下,銀行發放技術改造貸款作為技術改造的重要資金力量,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活動的領域越來越寬廣,而國家聚集、分配資金渠道的變化,也為銀行信貸資金進入固定資產領域提供了現實條件。一九八○年一月,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經委、中國人民銀行等單位關於發放輕工、紡織工業中短期專項貸款的報告,決定從一九八○年起,在國家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措施費以外,連續三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發放20億元輕工、紡織工業中短期專項貸款和3億美元的買方外彙貸款,主要用於老廠的挖潛、革新、改造和與此有關聯的小量擴建、改建工程。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拿出20億元貸款(當時叫一般設備貸款),分配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用於地方辦的投資少、周轉快、效益大的技術改造項目。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開辦了交通專項貸款,以支持交通運輸部門購置車輛和船隻。一九八○年,銀行各項技術改造貸款累計發放51.54億元,累計收回6.56億元,年末餘額55.53億元,比上年末餘額10.55億元增長4倍多。

從一九八二年起,隨著部分商品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國家進一步提出了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指導方針,技術改造貸款便由過去的支持企業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逐步轉移到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支持企業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的方向上來。貸款以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為主,同時把支持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開發新產品結合起來,促使企業改善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提高產品的配套能力、出口能力和競爭能力。這一年,根據國務院發出的關於對現有企業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技術改造的決定和有關機械電子工業技術改造試行條例,中國人民銀行開辦了機械工業技術改造專項貸款,支持機械工業和相應的金屬材料工業進行全行業重點項目的技術改造,以便為其他部門的技術改造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這樣,從一九七九年舉辦技術改造貸款以來,根據國家經濟建設方針和計劃,貸款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貸款的投向不斷調整。貸款由支持企業進行一般的固定資產填平補齊,發展到支持企業進行全麵的技術改造、提高技術水平;由支持一般地方產品的生產,發展到重點支持新產品和優質名牌產品的生產,支持產品的升級換代;由支持一廠一戶的技術改造,發展到有規劃有重點地支持全行業的改組聯合;由支持企業、行業采用新技術,發展到支持科學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舉辦技術改造貸款,成為銀行工商信貸工作一項富有生命力的和有成效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