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風起(1 / 2)

她著一身紅色鑲金邊曳地長裙,頭戴十二支金製鳳釵,配上一對金步搖更是顯得珍貴。“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群臣伏地朗聲道。她淩厲的美目掃了一番才到:“眾卿平身!”她似是有些不在意的道:“陛下身體抱恙,今日由本宮代為臨朝。”地下眾臣麵麵相覷卻又不敢說話,當今聖上已有十七日未出現在眾臣眼前,反倒是皇後日日替聖上“分擔國務”,但心中雖是如是想,卻無論如何也是不敢說出來的。她又道:“如何?今日眾卿有何事稟報麼?”寂靜片刻,禦史大夫張昱出列道:“啟稟皇後娘娘,臣有事要報。”她冷冷看了他一眼,嘴中吐出一個字:“可。”張昱道:“陛下已有半月抱恙不出,臣恐會讓我大漢根基不穩,請皇後娘娘立下太子,以備日後不時之需。”眾臣大氣都不敢出,誰都知道,當今聖上子嗣單薄,如今宮中隻有前皇後李氏的兒子劉章一人而已。早在李皇後仙逝之時,聖上便有意要立大皇子劉章為皇太子,卻懾於當今皇後郭氏的父親真定王郭意仁的勢力,這時才壓了下來,而如今張昱在郭皇後的麵前提起此事,不是找死麼?殿上一時間靜得有些詭異,誰料郭皇後竟勾起了嘴角,露出一個傾世的笑容道:“張大人說得極是,本宮也是這樣想的。”眾臣皆是驚詫,忽聽郭皇後繼續道:“依眾位卿家看,應立誰為太子啊?”

眾臣愣了愣,張昱朗聲道:“臣以為陛下膝下僅有大皇子一人,當立大皇子!”“張大人此言差矣!”循聲望去,卻見那人儀表堂堂,身著尚書令官服,雖不是什麼太重要的官職,卻仍是不能小覷,他便是真定王之子,郭皇後之兄長郭顯,“我大漢的子孫千千萬萬,豈有隻能立大皇子一人的道理?”此時眾人才知他們的意圖,卻又不敢吱聲。郭顯見他們都不敢說話,得意道:“以臣看來,淮南王之子劉兆便是劉氏宗親中的佼佼者,當立劉兆為皇太子!”郭皇後見眾臣都未有反應,半晌才道:“話也不能這樣說,大皇子乃是陛下的唯一骨血,當是以他為尊。”張昱抬頭看了看她,她又笑了笑道:“不過話雖如此,劉兆的確是個有才之人。不如,將他召來長安,將他與大皇子比較比較再做決定,眾卿看如何?”眾臣見她決心已定,隻好俯下身道:“皇後娘娘英明!”

“章兒,你又到哪裏淘氣去了?”宛夫人拿著秀絹輕輕拭去劉章臉上的汗水,略帶些責怪的道。劉章臉上略帶了些失落道:“母妃,為何兒臣不能見父皇?”宛夫人愣了愣,緊張的問:“你去宣室殿了?”不等劉章回答,轉頭怒斥身邊的宮女道:“本宮說過多少次了,此時正是危難之際,不得帶殿下去宣室殿!”劉章拉了拉她的衣袖,輕語道:“母妃不必擔心,兒臣並未遇到皇後。”宛夫人忙示意他噤聲道:“告訴過你多少次了,要稱皇後娘娘為母後。”劉章忽的怒道:“她不是我母後!我的母後早就死了!”宛夫人看著他略略失神,待到劉章緊張道:“母妃,您怎麼了?是兒臣的錯,兒臣再也不敢拂逆母妃了,母妃不要生氣。”宛夫人此時才緩過神來,將他攬入懷中,喃喃道:“章兒,你要知道,你的母後一直都在天上看著你呢!你母後為你想好了一切,她也想要陪伴你,也想看著你一點點長大,可惜……”說著眼睛已滿是淚痕。

宛夫人是李皇後的好友,與李皇後一同入的宮,李皇後一入宮便蒙得聖寵,不出一月便被封為皇後,而宛夫人雖不得寵,卻時時都有皇後的照料,故日子比一般的嬪妃要好過得多。李皇後生下劉章後,身體便一直不好,劉章剛滿周歲她便仙逝了。李皇後彌留之際留下遺言,要宛夫人,便是當年的王美人代為撫養大皇子。聖上為使愛妻放心,當即封王美人為婕妤,在郭昭儀被封為皇後以後,又封為昭儀,冊封夫人禮,因她小字中有一個宛字,世人便稱她作宛夫人。

此時劉章的話又勾起了宛夫人對先皇後的懷念,母子二人便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這下倒是將鸞鴛殿中的宮女太監嚇得不知所措,有些勸宛夫人,有人去勸劉章,好說歹說才將二人的眼淚說了回去。

此時宛夫人身邊的貼身宮女鶯兒蓮步走來道:“啟稟夫人,管夫人求見。”宛夫人忙道:“快請她到涼室去,本宮隨後便到。”鶯兒應聲下去。管夫人乃是張昱之妻,由於張昱是宛夫人的父親寧遠侯的門生,故二人乃是舊識,雖是如此,張昱也知道要避嫌,故很少讓管夫人入宮。此番入宮必是有急事的。

宛夫人換上一件紗質長裙,便急急忙忙的趕到涼室。管夫人伏地道:“賤妾參加夫人。”宛夫人將她虛扶起來,柔聲道:“不必多禮!”說罷給鶯兒使了個眼色,鶯兒會意帶著涼室中的宮女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