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一次到城鎮裏,還是在淩家莊的時候。一次母親到城裏辦事,帶著還是五六歲年紀的他,坐馬車到離淩家莊五十裏遠的一座叫鎮安的大城去。當時他第一次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覺得一切都那麼的新奇,高興得蹦蹦跳跳,到處亂跑,母親喊他也聽不見,惹得母親擔心,帶著下人緊緊追趕,生怕他走丟了。
那是他年少時最為開心的一段時光。現在轉眼三十年過去了,他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而母親卻已乘鶴而去,淩宇一時間不覺有些惆悵。
這離陽城雖小,卻和其他城市一樣,布局規整,有東南西北四處城區。東城是商業最繁華的地方,買賣的商鋪和沿街叫賣的小販大都集中在這一片。叫賣聲和討價還價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淩宇正欣賞著這東市鬧鬧哄哄的場景,忽然心裏一動,轉頭往南邊望去,隻見從南邊緩緩走來一行腳僧人,這僧人身穿褐色僧衣,胸前掛著一串佛珠,頭戴錐形鬥笠,背後背著一個木架子,手裏拄著錫杖,個子不高,但臉被鬥笠遮住了,看不清楚麵容。這僧人腳步雖慢,卻給人無比堅定的感覺,一步一步,從遠處走來。
淩宇盯著這行腳僧人,眼睛一動不動。這僧人看似普普通通一和尚,但一舉一動深孚道韻,在淩宇眼中,雖然周圍喧嘩吵鬧,但此刻印入腦海的,卻隻有那僧侶的穩健的步伐:抬腳,落下,錫杖往前一杵,另一隻腳很自然的抬起,跨過和前一步幾乎一模一樣的距離,深深的往地上踏去。
一切都那麼的自然。淩宇眼中的世界忽的消失了,任何聲響都被隔絕,無邊的黑暗中,隻有那行腳僧,從遠而近,一步步踱來。
淩宇隻覺心中一道大門被突兀的打開了一道縫,從門縫後透來無盡的光亮,照亮了他道心的一片角落。
嗡,頃刻間,淩宇身上的氣勢突然攀升,識海中一聲脆響,種仙中期的屏障刹那被突破,多年徘徊不前的修為終於得到升華,直接晉級中仙後期。哪知氣勢的攀升還不停歇,一路躥高,直到種仙後期中階才穩定下來。等於一次攀升了一個大境界和兩個小境界。
淩宇不知道的是,剛才他這種狀態,是被稱為頓悟的可遇不可求的機緣。有些東西,悟了就是悟了,悟不透,花再多的時間,也參不破。
所以這種頓悟的境界,是許多修仙之人夢寐以求的機緣,一次頓悟,可省十年苦修,有些大境界的突破,甚至相當於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苦修。
而且他不單獲得一次頓悟的機緣,還開啟了最為玄妙的道門。
道門是許多修仙大派典籍中記載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獨立在修為的各個層級之外,玄而又玄。
不論元嬰期修士,還是結丹期修士,或是種仙期修士,甚至於啟藏期修士,都有機會開啟道門,隻不過對於尋常修士而言,能開啟道門的,萬中無一。
億萬個修士當中,都不一定能有人有機緣開啟道門,一旦道門開啟,對道的悟性會刹那間提升數倍,相當於瞬間開啟了極限的天賦,這樣修煉起來,速度會比一般人快很多。
在遇到境界提升時,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突破。而這種天賦,在修煉一些諸如煉丹、煉器、陣法、秘術等需要極佳悟性的道法時,體現的更為明顯。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機緣了,這是仙緣,修仙者的仙緣!
道門這種境界雖然流傳已久,但從未被證實過。
修仙史上曾出現過的幾位驚才絕豔的修士,都被懷疑是有足夠仙緣開啟了道門,但都隻是懷疑,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道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