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在一次企業家論壇上,主持人問了一位成功的企業老總這樣一個問題:“在您的企業裏,您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什麼?您最想聽到的一句話又是什麼?請將您心中的答案寫在題板上。”

這時,台下的觀眾開始竊竊私語,都在揣測究竟是什麼話讓老總那麼害怕,又是什麼話讓老總那麼喜歡。

有人猜測,老總喜歡聽的話也許是“我又拿下了一個大訂單”,“我們和××的合作談妥了”之類振奮人心的消息,而不喜歡聽的話也許是“我們的訂單泡湯了”或者“我們的產品出現了問題”這樣的壞消息。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隻見那位老總從容不迫地在題板上寫下了這樣兩行字:

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老總,這件事該怎麼辦?

我最想聽到的一句話:老總,我們一定會有辦法,您放心吧!

一句是詢問的話,一句是充滿信心的肯定回答,這代表了兩種態度,也代表了公司裏的兩種人。前一種人帶給老板的是永無休止的問題,後一種人帶來的永遠是解決辦法。

每一個企業中都存在著這兩種人,這位老總的喜好想必也代表了所有企業對員工的衡量與評價。遇到問題時就積極主動地想辦法,用自己或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將難題化於無形,這樣的員工始終是企業鍾情的對象,同時,也會成為個人職業道路上的最終受益者。

如果你去蒙牛乳業集團參觀,就會看到它們的廠區裏掛著這樣一副對聯:“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牛根生說:“在一個單位,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隻要有著這樣的精神,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

問題和方法似乎是同時出現的:問題高一尺,方法就高一丈;有一千個問題出現,就有一千零一個方法。隻要用心去找方法,再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無所畏懼的態度。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對問題有所畏懼,甚至不敢嚐試著去解決就遠遠地逃避。其實,問題本不足為懼,使我們裹足不前的是我們內心的陳舊觀念,是我們隨時隨地找借口的壞習慣。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壓不垮的精神。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全力以赴,而不隻是盡力而為。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對結果的訴求。一味強調勤勞與執著遠遠不能使工作達到完美,隻有方法才能夠把“苦勞”化為“功勞”,才能在最後的競爭中得以獲勝。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們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找不到方法的人;在工作中,永遠也不存在最好,隻有做到更好才能出類拔萃。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力求卓越的動力。在它的推動下,我們可以玩好手中的壞牌,也可以將自己選擇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實踐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觀念,從思想根源上擺脫對問題的恐懼,用於改變自己,從自己身上找方法,不做“問題獵物”,堅持做“問題獵手”。

“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實踐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既要敢做,更要敢想,在好的想法的支撐下,贏取創意的成功。

“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實踐需要我們把握思維的拐點,強化自己的“藍海思維”,勇於開辟一條同質化突圍的創新路。

“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實踐需要我們用大腦來工作,拋掉心中的“不可能”,用巧妙的方法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實踐需要我們提升問題的發現力,挖掘問題的關鍵點,找對方法做對事,用智慧成就工作的高效能。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本闡釋理念的書,更是一本方法論的指導書。它從全新的視角將方法與問題的辯證關係予以闡述和分析,並為你提供了超越自我、靈活思維、尋找方法、銳意創新、高效工作、邁向成功的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對你的思想觀念、行為舉止給予全方位的修出指導。讀罷此書,你不但會自動自發地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更可以憑借對方法的掌握而創造輝煌的業績。更重要的,是你將樹立起麵對問題的自信,同時也將樹立起對生活、對工作的自信。

“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卓越人士必是方法高手,事業的成功與榮譽也永遠都屬於在工作中找方法的人。

用勇氣直麵問題,用方法解決問題,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