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12月14日的《河南商報》上有則“史上最敬業送奶工”的新聞故事。在沈陽市鐵西新區有位送奶工叫王秀珍,家中父親因病去世,她急需回老家操辦喪事。在回家前,她手寫了165份通知,委托17歲的孩子冒著寒冷的天氣摸黑挨家挨戶去通知訂奶戶——因父親去世從11月30日~12月6日暫停送奶,12月7日恢複送奶。
看完這則新聞,很多人都唏噓不已,這位送奶工被訂戶們譽為“史上最敬業的送奶工”,相信很多人認為這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看似簡單的165份通知,其背後其實包含著兩個關鍵詞——感恩和敬業!
對這位送奶工而言,工作來之不易,她對獲得這份工作而感恩;客戶就是“上帝”,她對客戶購買牛奶而感恩。她將這份感恩之情轉化為對工作的敬業負責,比照這位“史上最敬業的送奶工”,職場中的我們在哪些方麵做的還不夠呢?對,感恩做人,敬業做事——這正是我們所忽視的。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經常在抱怨呢:抱怨發展機會太少,抱怨薪水太低,抱怨工作壓力太大,抱怨命運不公……抱怨使得自己的境況改變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不要抱怨玫瑰有刺,我們應該為荊棘中有玫瑰而感恩。學會感恩,將會發現不一樣的職場世界。
可以說,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作為員工,我們應該要感謝我們的工作機會,因為工作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物質基礎,還為我們提供了展現人生價值的舞台;對企業,我們要心懷感恩,如果沒有企業這個平台,我們的聰明才智就找不到萌芽的樂土;對領導,我們要心懷感恩,沒有領導或上司的信任支持,我們最終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化為烏有;對同事,我們要心懷感恩,沒有同事們的幫助與配合,自己就不可能創造良好的業績……
而敬業實際上是感恩的外在表現,放棄敬業就是不懂感恩。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堅守自己的崗位,並為之付出努力,是每個人生存的基礎,也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敬業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使我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懷著一份熱愛、珍惜和敬重的心情,心甘情願地為之付出和奉獻。感恩的人不會忘了自己的使命,他們必定用一種虔誠的責任感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隻要我們願意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那麼就會體驗到平凡與精彩原來是如此容易轉換。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也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對於職場人士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為人處世之道。如果不具備這種優秀的品格,成功隻會是一種奢侈的“夢想”。對員工來說,秉持一顆感恩之心,以敬業的態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會擁有一個精彩絕倫的職場人生。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善於發現快樂並製造快樂的智慧。擁有了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我們將會以坦蕩的心境應對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我們才能更容易在職場中獲得成功。
本書針對員工感恩心與敬業精神的缺失,從員工的角度出發,闡述了感恩做人、敬業做事內涵及相互關係,並結合職場實際案例,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旨在幫助員工找出根由、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離成功和幸福最近的人,必定是懂得感恩和敬業的人。感恩做人,敬業做事,永遠是員工快速成長、踏上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隻有將感恩與敬業真正融入你的血液, 甚至是你的靈魂中,你才能在職場上獲得長足發展,實現與公司的共同成長。
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職場生存的精髓,在工作中多點感恩、多點敬業,從而擁有一個廣闊的職場發展空間,進而成就精彩的職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