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工業大事記載
一九四九年
二月 中共中央東北局陳雲、李富春、蔡暢等視察東建水泥廠(後哈爾濱水泥廠)。
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企業管理處接管華北水泥有限公司(後改名華北水泥公司)。
八月 中央財經委員會批準撤銷華北水泥公司,成立華北窯業公司,負責領導華北地區的水泥、玻璃、陶瓷企業,任命劉雨辰為經理。
十月 華東財經辦公室工礦部在山東省成立博山窯業學校。
十一月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成立,華北窯業公司劃歸該部領導。
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發出通報,獎勵東北企業管理局水泥公司提高產品質量。
江蘇光華水泥廠研究白水泥熟料漂白方法取得成功。
一九五○年
十月 華北窯業公司研究所成立,劉雨辰兼任所長。
十二月 重工業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水泥會議,安排公、私營水泥廠的生產任務,並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波特蘭水泥暫行標準規格草案》,交流經營管理經驗,研究水泥工業發展的裝備問題。
重工業部所屬華北窯業公司撤銷,成立基本建設局籌備組(簡稱基建局籌備組),楊思九任組長。
一九五一年
一月 中蘇合營的遠東電業公司洋灰廠正式移交中國,改名第七水泥廠(後為大連水泥廠)。
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撤銷企業管理局,成立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陳雲濤任局長。
二月 中蘇合營的遠東電業公司玻璃工廠移交中國,改名大連玻璃廠。
十月 重工業部基建局籌備組研究所試驗成功軟練白彥標準砂,並投入生產,從此中國水泥特性試驗不再使用外國標準砂。該所被定為波特蘭水泥中央檢驗機構。
一九五二年
八月 中國第一座建築衛生陶瓷隧道窯在沈陽陶瓷廠建成投產。
十月 天津大學、南京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南工學院設置矽酸鹽專業,並招收新生。
十一月 重工業部召開全國水泥、玻璃技術會議。賴際發作報告,蘇聯專家米哈依留達介紹蘇聯水泥工業發展的途徑。會議討論和製訂了《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混合矽酸鹽水泥暫行標準草案》及《機製窗用平板玻璃暫行標準草案》。
十二月 重工業部將基建局籌備組改為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研究所研製成功水泥加氣劑,性能優於國外同類產品。
一九五三年
二月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東北技術研究室與沈陽陶瓷廠試製成功泡沫玻璃並投入生產。
東北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並入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陳雲濤任局長。
三月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建材工業設計公司在沈陽成立。次年遷北京,改為北京建築材料工業設計院。
七月 重工業部發出通知,指示各生產廠礦建立工作責任製,同時頒布《關於全國水泥廠產品質量檢驗製度的決定》。
一九五四年
三月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決定在水泥企業中推廣快速轉窯、燒成帶水冷卻和回轉窯安全運轉3項經驗。
四月 毛澤東主席視察秦皇島耀華玻璃廠和唐山啟新水泥廠、陶瓷廠。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地質勘探公司成立。
五月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東北技術研究室並入該局北京研究所,成立北京建築材料工業綜合研究所。
六月 重工業部發出《關於建立總機械師及總動力師製度的決定》。首批建立的有華新、琉璃河水泥廠等16個大中型廠礦。
八月 唐山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改為公私合營啟新水泥公司,由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領導。
一九五五年
一月 重工業部頒發《機製窗用平板玻璃標準》。
四月 江蘇蘇州地區的江南、振源、太湖、天生、大華、中國、天山等8個私營瓷土礦合並組成國營蘇州瓷土公司。
五月 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林伯渠視察北京琉璃河水泥廠。
十月 根據中蘇兩國技術協定,重工業部派出由賴際發、楊思九率領的建築材料工業參觀學習團赴蘇,學習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
一九五六年
一月 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召開非金屬礦勘探工作會議,研究製定了五年勘探計劃。
公私合營的上海、光華、中國、江南4個水泥廠劃歸重工業部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局領導。
二月 重工業部地質局非金屬勘探公司劃歸建材局領導。
三月 重工業部第一屆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建材係統的102名先進生產者出席了會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代表,並同大家合影。
五月 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和發展建築工業的決定,要求“大力發展建築材料和結構配件的生產,增加數量和品種,提高質量,降低價格和合理使用建築材料……”。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決定成立建築材料工業部(簡稱建材部),賴際發任部長。
毛澤東主席辦公室答複人民來信,支持成立推廣散裝水泥的機構,以減少水泥袋用紙,節約木材。
九月 賴際發在中共八大會上作題為《增加建築材料新品種,滿足國家經濟建設日益發展的需要》的發言。
十月 國家標準《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和部頒標準《水泥物理檢驗方法》、《水泥試驗用標準砂》開始實施。
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非金屬礦管理的指示,決定在建材部下設非金屬礦管理部門,負責管理非金屬礦的全麵規劃和重要的非金屬礦物的平衡和開采。
十二月 中央任命陳雲濤、焦善民為建材部副部長。
一九五七年
四月 建材部召開石棉工業開采會議,決定“二五”期間改建現有礦山,穩步發展新礦山,並大力組織群眾開采。
建材部召開省市磚瓦工業座談會,要求重視研究代替粘土磚瓦的新產品,並逐步發展空心磚與輕質磚。
上海耀華玻璃廠夾層玻璃生產線投產。
《建築材料工業》雜誌創刊。
七月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通知建材部建立矽酸鹽專業組,陳雲濤任組長。
十月 建材部所屬各水泥廠產品質量檢測實行硬練標準。
十一月 《水泥混凝土中摻用混合材料的暫行技術規程》開始在建築工程部所屬各單位施行。
朱德視察建築材料工業研究院,參觀玻璃纖維試製情況。
十二月 全國建材工業勝利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年平均增長速度20%。
一九五八年
二月 建材部在北京召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材廳局長會議,朱德到會講了話。賴際發總結了建材工業“一五”計劃完成情況,提出“二五”計劃的初步設想。
三月 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決議,將建材部與建築工程部、城市建設部合並,成立建築工程部(簡稱建工部)。中央任命劉秀峰為建工部部長,賴際發、宋裕和、孫敬文、楊春茂、陳雲濤、潘紀文、許世平、劉裕民為副部長。
河南省召開第一次水泥工作會議,推廣該省偃師縣諸葛鄉土法製造水泥的經驗。
四月 建築材料工業規劃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編製建材工業長遠發展規劃。賴際發作了題為《加速發展建築材料工業,保證滿足國家建設需要》的講話,陳雲濤作了《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的幾個問題》的發言。
建工部向中央上報《關於在建築材料生產中如何貫徹執行總路線的報告》,提出積極發展新品種,加快水泥、平板玻璃和代鋼、代木的水泥製品等發展速度。
五月 建工部向中央上報《關於爭取玻璃纖維工業從空白點上來一個飛躍的報告》,提出玻璃纖維工業要貫徹依靠地方,依靠群眾和大中小結合的方針。
建工部直屬19個建材企業下放給省、市,隻保留5個不同類型的水泥廠和1個水泥製品廠做“試驗田”,秦皇島、沈陽、上海、大連4個玻璃廠同省市實行雙重領導。
六月 全國水泥生產促進會議在鄭州召開。會上介紹了河南省偃師縣用土法生產水泥的經驗。國家經委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出水泥發展規劃,煤炭、鐵道、冶金、化工、紡織、農業、水電、公安、商業等部門都要著手建設水泥廠。
七月 中國第一條聚酯玻璃鋼艇由上海耀華玻璃廠與有關部門協作試製成功。
八月 全國油氈會議在北京召開,修訂《油氈標準草案》。
建工部召開建築材料新產品經驗交流會,推廣礦渣混凝土、灰砂製品、輕質大磚、玻璃管及石棉水泥管等新產品。會議同時舉辦了建築材料新產品展覽。
九月 為培養建築材料工業專業人才,國務院批準成立沈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部長劉秀峰和遼寧省委領導同誌參加了開學典禮,並講了話。
十一月 賴際發在全國工業書記會議上作了《關於推廣采用新型建築材料是大量節省鋼材、木材、水泥的重要途徑》的報告。
中共中央批準建工部《關於水泥分配措施的報告》,同意報告所提節省水泥和保證重點兩項措施。
一九五九年
二月 中共中央批準建工部《關於解決雲母玻璃纖維工業基本建設投資和設備問題的緊急報告》。
三月 建工部、地質部聯合發出通知,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局建立非金屬礦勘探隊伍,加強建材非金屬礦地質勘探工作。
四月 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水泥廠出廠水泥標號要高出30—50號。建工部發出《關於大力加強技術管理,提高水泥質量的指示》。
沈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遷北京,與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合並。
七月 全國石膏工業會議在北京召開。為滿足國內建設與出口需要,決定迅速發展石膏生產。
十月 上海鋼窗廠轉產玻璃機械,改名為上海玻璃機械廠。
十一月 建工部決定對雲母工業實行綜合利用,礦山以采為主,企業加工成品,不再向使用部門供應原料雲母。
十二月 中共中央原則同意批轉建工部黨組《關於新建200個小型水泥廠的報告》,指出水泥在國家建設中用途廣,用量大,供應緊張,必須在抓緊大中型水泥廠生產和建設的同時,根據各地的具體條件,多辦一些限額以下的小型水泥廠。
一九六○年
一月 建工部在北京成立非金屬礦山設計研究院。
三月 建工部召開全國第一次石材生產會議,決定廣泛開展以機械化半機械化為中心的技術革新運動,加速發展石材工業。
四月 全國大中型水泥企業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經驗交流會在大連召開。
七月 為合理開發利用新疆非金屬礦產物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批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雲母等非金屬礦資源開采管理產品處理暫行辦法》。
建工部在北京成立非金屬礦地質公司。
一九六一年
三月 建工部新材料局在常州召開玻璃鋼專業會議。會議確定了玻璃鋼工業為國防建設服務的發展方向。
五月 建工部發出《關於研究推廣粘土多孔磚和空心磚的通知》。
六月 建工部和鐵道部聯合製定《關於生產混凝土軌枕和軌枕扣件的協議》。
七月 國家科委、建工部在錦州聯合召開石英玻璃技術專業會議。會議通過了《石英玻璃製品暫行技術條件》,確定三年主攻方向和分工。
建工部和煤炭部製定了《關於生產混凝土支架和軌枕的協議》。
十月 建工部頒發《關於改進建築材料和非金屬礦工業生產技術工作的若幹規定(草案)》。
十一月 全國建築工程廳局長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貫徹《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安排一九六二年生產和基建計劃。
一九六二年
六月 建工部在湖北黃石召開全國水泥工業經濟核算會議。會議要求加強企業管理,全麵推行經濟核算製度。
八月 建工部在北戴河舉辦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彙報展覽會。董必武、李富春、聶榮臻、羅瑞卿等到會參觀。
九月 建工部為支援農業,提出積極組織水泥下鄉,增加農業育苗用玻璃的供應量,大力推廣混凝土民房構件,供應農村水泥電線杆、水泥管和其他水泥製品等項措施。
十月 水泥工業設計院完成濕法Ф3.5×145米濕法窯和Ф3×45米立波爾窯兩種水泥廠的定型設計,在全國推廣。
為適應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發展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要,建工部製訂《全國重點非金屬礦山十年發展規劃》。
一九六三年
二月 建工部在北京成立非金屬礦研究所,承擔非金屬采礦、選礦、綜合利用和人工晶體生長等方麵的研究工作。
建工部發出《關於地方建築材料工業管理工作的指示》。
十二月 中國玻璃鋼工業在導彈耐燒蝕和大麵積防熱材料研製方麵獲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
二月 建工部玻璃纖維工業研究設計院在南京成立。
三月 建工部在北京召開礦山會議,總結交流推廣太原石膏礦西山平峒礦開采先進經驗。
十月 中南5省28個立窯水泥廠在廣東韶關召開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差熱煆燒法和提高磨機產量的經驗。
十一月 國家鑒定委員會和軍工定型委員會先後通過了KO—15、KO—17和KO—19航空防彈玻璃鑒定定型。
一九六五年
一月 中國水泥廠看火工李益海等人檢修煤粉罐時發生煤氣中毒,賴際發、楊滌生等人先後到廠慰問,建材部發出《關於開展學習李益海等13位同誌活動的通知》。
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對浮法玻璃生產新工藝正式進行試驗。
二月 白水泥熟料漂白方法、長城牌加氣劑、幹式回轉窯製造礬土水泥工藝、熱電偶管的密封材料及密封工藝獲國家發明獎。
天津石棉製品廠、南京石棉塑料製品廠劃歸建工部非金屬礦局領導。
四月 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將建工部分為建工部和建材部,任命賴際發為建材部部長。
五月 中央任命陳雲濤、楊滌生為建材部副部長。
建材部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
八月 中央任命白向銀為建材部副部長。
建材部礦山工程公司在河北邯鄲成立。建工部建築材料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劃歸建材部,改稱建材部設備安裝公司。
中央任命鍾炳昌為建材部政治部主任。
十月 中國自行設計、施工、自製設備的第一個生產航空玻璃的秦皇島耀華玻璃廠156車間開始試生產。
國家科委、國防科委聯合召開玻璃鋼專業會議,討論《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九年玻璃鋼發展規劃》。
十一月 國家科委召開人工晶體專業會議。聶榮臻致函國家經委、計委、科委和國防工辦,指出:“金剛石、雲母、壓電及光學晶體等短線物資,自然資源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須迅速發展人工合成晶體”。
建材部楊滌生副部長主持召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傳達全國基建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三線建設。
一九六六年
一月 朱德、鄧小平等參觀中國玻璃纖維、玻璃鋼成就展覽,並題了詞。
四月 彭德懷視察四川石棉礦,並接見了技術人員和老工人。
五月 建材部為貫徹兩種教育製度,決定在水泥、玻璃等行業的10個企業中各辦一所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八月 由天津遷到陝西省建設的中型玻璃纖維廠——興平玻璃纖維廠建成投產。
一九六七年
六月 太原水泥廠二號窯采用旋風預熱器新技術(幹法水泥窯的技術改造),通過部級鑒定。
七月 從瑞典引進的年產13.5萬立方米加氣混凝土生產線在北京建成投產。
九月 人民解放軍進駐建材部機關,成立軍管會,李大同為主任。
一九六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