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大事記載
一九四九年
十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重工業部,陳雲兼任部長。
一九五○年
一月:重工業部召開全國電器製造會議,決定在沈陽籌建重型電機廠(一九五三年改在哈爾濱建設)。
二月:重工業部召開全國機械工業會議。會議根據政務院副總理陳雲關於化萬能為專能、集專能為萬能的指示精神,初步劃定各機器工廠的分工方向,研究全國機械工業逐步組織起來,建立重型基幹工廠和軍事工業轉向和平工業等問題。
五月:重工業部決定,在山西省太原市興建中國第一個重型機器廠。
十月:抗美援朝期間,遼寧省一批機械工廠北遷。
十二月:吉林省小豐滿發電站的兩套7.25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定子線圈損壞,東北地區麵臨停電的嚴重局麵。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電工局組織沈陽電工五廠等,緊急趕製1萬伏級高壓線圈,奮戰數月完成研製任務,保證了東北地區的電力供應,這是中國製造線圈首次達到萬伏級的水平。
一九五一年
一月:東北地區的機械工廠,開始推廣蘇聯科列索夫高速切削方法。
一月十七日:東北第十五機器廠(後改為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馬恒昌小組,向全國工人提出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
四月二十六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批準第一汽車製造廠設計計劃任務書,規定生產吉斯150型4噸載貨車,年產能力3萬輛。
八月:中國機械工業開始引進蘇聯技術標準。
八月: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局副局長聶春榮帶領工作組,進駐東北機械三廠(後改為沈陽第三機床廠),推行蘇聯按指示圖表組織有節奏生產的經驗。經過半年多實踐,該廠基本上改變過去生產盲目投料,前鬆後緊,經常突擊加班的現象。
十二月:中國汽車用火花塞過支全部依賴進口,由於當時外國的封鎖和禁運,給汽車維修帶來困難。南京電瓷廠技術人員和工人發揮創造性勞動。經過一年多反複試驗,試製成功中國第一隻火花塞,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為此發給獎金,以資鼓勵。
一九五二年
五月十四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機械工業會議,討論如何提高機械工業製造能力,以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任務,並為第二個五年計劃打下基礎的問題。會議提出,要發揮現有企業的潛力,增強設計能力,進行專業分工,加強技術管理,加強對企業的領導和建立全國性的機器製造業的總指揮部。
六月:重工業部召開全國工具機製造會議。會議明確機床工業的任務與努力方向,規劃了骨幹企業分工的範圍,確定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生產84種新型機床。
八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決定,在上海、哈爾濱分別建立動力設備廠。上海三個廠(鍋爐廠、汽輪機廠、電機廠)利用原有基礎,從捷克斯洛伐克引進技術;哈爾濱三個廠(鍋爐廠、汽輪機廠、電機廠)由蘇聯援建。
八月七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黃敬任部長。
九月九日:一機部發出《在全國機械工廠中開展生產能力查定工作的指示》。
十一月十日:一機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電器工業會議,討論完成“一·五”計劃任務中的重大問題,對中國電器工廠作了分工,還決定在國家的電工標準未製訂以前,全麵采用蘇聯的技術標準。
十二月:一機部在北京召開專業局財務工作座談會,討論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和組織建設等問題。為加強財務管理,一機部頒發了《固定資金管理辦法(草案)》、《流動資金管理辦法(草案)》和《一九五三年所屬企業提繳利潤辦法(草案)》。
一九五三年
一月:一機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機械工業基本建設設計工作會議,並決定成立設計總局,統一領導國營機械工業建設中的設計工作。
二月:機械工業出版社開始組織翻譯出版《蘇聯機器製造百科全書》。該書共分十五卷,約1000多萬字。
三月:一機部召開全國機械工業廠長會議。黃敬在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國機械工業的基本任務是,新建若幹對國民經濟有重大意義的重要企業;改建和擴建若幹現有的重要企業,試製200多種新產品。會上發了《我國機械工業概況與今後五年發展的輪廓》。
三月九日:一機部決定建立北京電器科學研究所(一九五六年改為電器科學研究院)。
三月:教育部將哈爾濱工業大學劃歸一機部管理。同年,一機部決定以沈陽俄文訓練班為基礎,建立大連俄文專科學校。
四月:一機部主辦的指導工作刊物《機械工業》雜誌創刊。
五月十五日:中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協定》。協定規定,蘇聯將幫助中國新建和改建141項建設工程,其中包括鋼鐵聯合企業、機器製造廠、汽車製造廠、拖拉機製造廠等。蘇聯援建項目到一九五五年增為156項,其中一機部26項(後其中3項移交軍工部門,2項未建,實為21項)。
六月:中共中央批準一機部《關於目前國營機械工業的情況及今後的工作部署的指示》,並作了重要批示。二十三日人民日報為此發表的社論中指出,機械工業是實現國家工業化和改造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是工業的心髒,是重工業的核心,是工業的精神中樞,是改造國民經濟技術的物質基礎。
六月:一機部在哈爾濱組織國營電機工廠的技術力量,進行中小型電機等產品的統一設計。這次統一設計,是中國的電工產品推行標準化和係列化的開始。
七月五日:黃敬部長寫信給東北機械三廠廠長劉新。信中肯定了該廠按指示圖表組織有節奏生產取得的成績,要求均衡生產應注意全麵性和先進性,從提高加工車間均衡入手,從而實現全麵均衡。
八月:一機部召開中等技術教育行政會議,根據中央關於“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文教建設方針,決定進一步加強對學校的領導與整頓,穩步進行教學改革。
九月:一機部發出《關於貫徹計劃管理推行作業計劃的指示》,確定機械工業企業以推動作業計劃為中心,進一步實行計劃管理。
一九五四年
一至三月:一機部通過狠抓老產品整頓,新產品規規矩矩上場,重點企業普遍建立了正常的生產秩序。根據捷克斯洛伐克提供的圖紙,上海汽輪機廠試製的6000千瓦汽輪機關鍵零部件不合格。黃敬部長帶工作組到廠檢查工作,深入調查,與有關專家一起研究調整了若幹尺寸公差,並製訂了詳細的工藝規程。這台汽輪機試製成功後,安裝在淮南電廠,已運行三十多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三月:一機部在北京召開機械工業廠長會議,黃敬在總結中指出,機械工業在“一·五”期間的基本任務是:一、為發展重工業(首先是為發展采礦、冶金與燃料工業)服務;二、為國防建設與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服務;三、為進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作必要的準備;四、充分發揮現有能力,滿足各方麵的需要。
三月:國家計委批準在黑龍江富拉爾基興建重型機器廠(後改為第一重機廠)。
五月:中共中央批準《中央工業八部一九五三年工作總結和一九五四年工作部署報告》。中央指出,一九五三年重工業部、燃料工業部、一機部、二機部、建工部、地質部、輕工部、紡織部等八個工業部門在加強計劃工作,建立和健全企業的各種科學管理製度,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加強黨對工業企業的領導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要不斷地揭發和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不倦地學習工業科學和技術,並對一九五四年工作部署提出了重點。
八月:中央決定召開全國機械工業會議,國家計委委托一機部負責籌備,並指定有關工業部門共同領導這次會議。會議於八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召開。會議決定把全國機械工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對各部和地方國營機械製造力量,進行初步規劃。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機部召開新生產準備工作會議。會議聽取各廠生產準備工作進行情況的彙報,進一步明確生產準備工作的內容與做法,並於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五日發出《關於加強新廠生產準備工作的指示》。
一九五五年
一月:根據中蘇關於將各股份公司中的蘇聯股份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公報,原中蘇造航公司中的蘇聯股份已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移交給中國。從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日起,該公司成為中國的國營企業,並改稱為國營大連造船公司。
一月:沈陽風動工具廠建成投產。
一月: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建成投產。
七月:中國機械工業的第一個專業公司,上海市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成立,將350多家修理和製造紡織機械的私營小廠實行公私合營。經過調整合並,組成大隆、精業等16個中心廠和54個衛星廠。
十月:沈陽第一機床廠改建完成。
十二月二十七日:哈爾濱電機廠生產的中國第一套1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在北京官廳水電站,正式運轉發電。
一九五六年
二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聽取各部門彙報,考慮起草《論十大關係》。黃敬彙報了全國民用機械工業的概況,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情況與主要問題,提出了機械工業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輪廓和實現的幾項措施。其中主要有加強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關於明確一機部和各工業部及地方機械工業的分工,關於必須根據國民經濟部門技術改造要求和中國資源、氣候等自然條件的特點,製定機械工業的技術發展規劃等意見。
二月:一機部編製完成機械工業科學和技術研究工作規劃。規劃安排研究項目125項,要求在最近幾年內掌握蘇聯等國家機電產品設計和工藝方麵的技術成就,在一九六九年前,在科學技術工作主要環節上,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二月:一機部成立通用機械研究所。
三月六日:一機部成立機械科學試驗研究院(後改為機械科學研究院)。
三月:一機部發出《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企業改造規劃綱要(草案)》。《綱要》提出:“企業改造必須以改進技術工作,改進工藝和生產組織作為中心環節,相應地改進計劃、組織、生產調度、財務管理、幹部管理、勞動工資、供應運輸、職工教育等方麵的工作,使企業的水平得到全麵的提高”。“工廠都要成立中央試驗室或理化試驗室,承擔本廠的理化檢驗和專題研究工作”。
三月:國務院批準對外貿易部和一機部《關於中國和匈牙利、蘇聯、波蘭、捷克、民主德國共同進行熱帶電器研究工作的初步方案》的報告,並決定在廣州興建國際合作的熱帶電器試驗研究基地——廣州電器科學研究所。
四月二十日:全國機械工業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全國機械工業各方麵的先進生產者和先進單位的代表等。會議通過了《關於推廣先進經驗和開展先進生產者運動的決議》。
五月十二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設立電機製造工業部,張霖之任部長。
五月:哈爾濱電表儀器廠建成投產。
八月:沈陽電纜廠建成投產。
九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決議指出,重型機械工業、機床工業、儀器儀表工業應作為第二個五年計劃中機械工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十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
一九五七年
二月:一機部、高教部等單位聯合召開機械方麵科學研究計劃綜合協調會議,研究機械工業對科學研究工作的要求,分析機械工業研究力量的基本情況,協調科研課題任務。黃敬在會上提出要集中力量,打破門戶之見,組織四麵八方的力量進行科研。
七月:哈爾濱鍋爐廠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七月:一機部副部長黎玉、二機部副部長劉鼎、化工部副部長張珍、電機部部長助理周建南組成氮肥設備領導小組。各部對承製2.5萬噸合成氨氮肥成套設備做了分工,確定了生產廠。
年內:國家科委成立儀器儀表專業組,組長汪道涵、副組長錢誌道、王大珩,負責開展全國儀器儀表工業的統一規劃工作,並製訂第二個五年儀器儀表規劃(草案)。
一九五八年
一月:中蘇兩國簽訂《中蘇兩國共同進行和蘇聯幫助中國進行重大科學技術研究的協定》。中蘇合作共122項,其中一機部負責的項目有13項。
二月一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械工業部、電機製造工業部合並,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趙爾陸任部長。
四月:趙爾陸在上海地區機械工業企業領導幹部會議上作《領導者要作促進派和革命派》的報告,提出大躍進必須全麵貫徹多快好省的方針,修改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規章製度。
四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工業企業下放的幾項規定。對輕工、紡織、冶金、一機、化工、煤炭等九個部門應當下放的企業、事業單位數,分別作出了具體規定。一機部實行了“四放四管”的方針,“四放”就是下放工廠、下放建設項目,下放學校、下放幹部;“四管”就是管規劃、管平衡、管技術指導、管督促、檢查、交流經驗。
五月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及其基本觀點。會後,在全國各條戰線包括機械工業戰線,迅速掀起“大躍進”的高潮。
五月:沈陽重機廠、大連工礦車輛廠等,自行設計製造700/500/500毫米初軋機,安裝在湘潭鋼鐵公司。這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大中型軋機的開始。
五月十七日:一機部成立技術情報研究所。
五月二十日:一機部在北京召開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規劃會議。會議提出一年內製訂出基礎標準,三年內製訂出專業產品標準,五年內基本形成機電工業完整的標準體係的奮鬥目標,並決定將機電工業標準化工作的中心機構,設在機械製造與工藝科學研究院。
六月:一機部發出《關於機械工業開展技術革命的決定(草案)》,提出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貫徹群眾路線等12項措施。
六月:哈爾濱電碳廠建成投產。
六月:西安電力電容器廠建成投產。
七月:洛陽軸承廠建成投產。
九月:武漢重型機床廠建成投產。
九月五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院會議的講話中,特別指出機械工業工作母機的重要性,機床工具工業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中的地位,引起了各方麵對機床工具工業的重視。
九月:上海電機廠試製成功1.2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
十月一日:哈爾濱電機廠試製成功2.5萬千瓦汽輪發電機。
十月:一機部會同東北協作區委員會、中共黑龍江省委和哈爾濱市委,在哈爾濱機聯機械廠召開現場會議,推廣該廠在沒有大廠房、大機床、大吊車和大鑄造設備的條件下,製造大設備的經驗。
十月:洛陽礦山機器廠建成投產。
十一月二日:中共中央在鄭州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工業要以鋼為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重申他在九月初最高國務會議上曾經提出的關於“三大元帥,兩個先行”的意見。他說,一為糧,二為鋼,加上機器,叫三大元帥。三大元帥升帳,就是勝利的希望。還有兩個先行官,一個是鐵路,一個是電力。
十二月:《紅旗》雜誌發表題為《機械工業一定要過好明年這一關》的文章,提出機械工業要提高“單位麵積產量”,使老廠現有能力番上加番,要加緊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國家與地方、群眾同時辦廠。
十二月:哈爾濱汽輪機廠一、二期工程建成投產。
一九五九年
一月二日:一機部成立機電設備成套總公司。
一月:一機部發出《關於科學研究機構下放的通知》,規定一機部所屬科研機構凡可以離開北京遷到生產單位一律遷出北京,凡可以與工廠結合的盡量到工廠。
一月十一日:一機部部長趙爾陸、副部長段君毅向劉少奇彙報一九五九年生產任務。劉少奇讚成把幾個相互配套的廠(如哈爾濱三大動力設備廠)組成一個聯合經濟單位,說“這個方向肯定是對的”。一機部開始著手籌備東北電力機械製造公司和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
四月十六日:一機部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全國機械工業職工多快好省地完成六大設備競賽廣播大會”。全國機械工業戰線上的300萬職工收聽了大會實況廣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一機部部長趙爾陸,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頡伯在會上講了話。(注:六大設備是軋鋼機、電站設備、礦山機械、洗選設備、排灌機械、機車車輛。)
五月:趙爾陸針對八個工業部對機械產品質量的意見,於五月十九日和六月四日兩次寫信給機械工業係統的各級領導,提出為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立即著手整頓生產秩序和建立技術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