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產品質量的管理與監督
加強質量監督
加強質量監督是促進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機械工業的質量監督有三種形式,即:行政監督、用戶監督和社會監督。
一、行政監督
行政監督就是各級主管機關進行監督。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東北地區機械工業就開展了行政性的質量監督工作。當時各企業的產品裝配完成,經企業技術檢查科檢查合格後,須由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局技術監督科再進行檢查,打上合格鋼印,才能做為成品入庫、出廠。這種做法隻能在當時工業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實行。一九五四年一機部第二局曾設立獨立的質量監督科,由局長直接領導。科內設質量監督員,頒發了《質量監督工作暫行辦法》。質量監督員經常下廠抽查工廠已經檢查合格入庫的成品,如發現不合格,就責成企業對該批產品重新檢查修理,在未經修理合格前不得作為完成任務。當時這種做法對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九五六年一機部決定成立技術監督司,任命金芝軒為司長,將該部各專業管理局的技術檢查機構撤銷,由該司集中負責質量監督工作,這時還沿用二局的做法,經常下廠抽查產品質量,發現問題就責成企業改進。但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開始,撤銷了技術監督司。六十年代初調整期間,各行業先後組織開展了行業檢查評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質量監督作用。如由一些通用機械廠帶頭興起的行業活動,對加強質量管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起了良好的作用。以後發展成為同行業企業間的常設互助組織,成為同行業在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上交流經驗和溝通信息的橋梁。由於一機部和有關專業局的支持和扶植,大部分行業都相繼開展了行業活動,組織定期的同行業質量評比活動,針對各廠共性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組織攻關。如風機行業通過行業活動,解決了巴氏合金軸襯脫落和焊接變形等質量問題,提高了各廠風機產品的質量。
一九七二年初,貫徹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關於產品質量問題的指示,一機部科技司設立了質量處,但由於“四人幫”的幹擾,開展工作很困難。直到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機械工業部又決定設立質量監督司,任命黃敦謙為司長,以加強質量監督工作。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頒發了《機械產品質量監督網暫行辦法》,開始建立起行業和地方質量監督機構,組成了質量監督體係。行業的質量工作由部各專業局質量監督機構負責。同時還逐步建立了行業和地方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檢測站。到一九八五年底,各專業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或分中心已設立了95個,各地方的檢測站共設立574個,其中經機械工業部認定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共計39個。此外,各檢測中心、檢測站還聘請或任命了質量監督員共約1500名。各級質量監督機構、檢測中心、檢測站分別按照上級製訂的計劃,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產品質量抽查和檢測。一九八五年,根據國家經委的統一部署,自第三季度開始,實行強製性的由國家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重點產品進行抽樣檢查。檢查結果由國家經委公布。以後每季輪番檢查一次。在第一次抽查中,共檢查了156個機械企業,10種217台產品。其中,製冷壓縮機9個企業生產的9台產品全部合格,電焊機4個企業生產的8台產品有7台合格,電度表13個企業生產的19台產品,抽查合格率隻有63.2%,但經短期整頓再次抽查時,也達到了全部合格。實踐證明,行政性質量監督工作對於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二、用戶監督
“一·五”時期開始,主要是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訪問用戶或者由用戶書麵提出意見,這種做法收效不明顯。一九六二年開始實行軍代表駐廠監督軍事訂貨產品質量的製度,收效很好。一九八二年開始在民用機械產品中也試行了用戶駐廠監督的製度,並於一九八三年頒發了《關於機械工業實行質量監督代表製度的暫行辦法》。國家重點工程開始派駐廠代表監督訂貨質量。北京地鐵工程指揮部曾派代表到北京開關廠、上海華通開關廠、上海立新電器廠和沈陽鼓風機廠等進行監督。寶山鋼鐵總廠曾派代表到太原重型機器廠對無縫管軋機進行監造。葛洲壩二江電廠、廣東韶關電廠、江蘇鎮江諫壁電廠、浙江鎮海電廠也都先後派代表到有關發電設備製造廠進行質量監督。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可以促進製造企業重視質量,可以使用戶了解產品的生產過程、檢查方法,有利於以後的設備管理和維修,同時密切了用戶與製造企業的關係,有利於設備製造廠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三、社會監督
主要是開展用戶評論,發揮輿論的威力。一九八四年初,機械工業部通過《中國機械報》籲請各使用部門廣大用戶對機電設備的質量和為用戶服務的工作進行廣泛評論。一年間共收到用戶來信1224封,《中國機械報》選擇其中一些重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報上進行公開披露。如某電纜廠的鋼芯鋁絞線斷股問題,一個電機廠的水輪機組明知有質量問題而不認真解決繼續出廠的問題,某柴油機廠優質產品質量下降問題,另一個柴油機廠在質量檢查中弄虛作假問題等,先後發表評論44篇。其中41篇評論發表後,製造企業很快采取措施。這樣評論的結果,不僅對製造企業震動很大,問題很快得到解決,而且對其他企業的教育也很深刻。有的企業如東方電機廠吸取了兄弟企業的教訓,對職工進行了廣泛宣傳教育。這種評論還推動了一些地區、部門狠抓產品質量。如遼寧省和沈陽市機械工業主管部門,通過幾個企業的質量問題,召開了全市企業領導人會議,舉一反三,作出《關於采取緊急措施,加強質量工作的決定》。同時對全市重點企業進行了質量大檢查,促進了質量的提高。此外,《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和《中國消費者報》等報刊,有時也刊登一些有關對機電設備質量方麵進行表揚或批評的讀者來信、反映,這些也都起到了社會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