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諦關鍵在於感悟
每個人的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賦予了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就是人生。生命從起點到終點,其間不論長短,都是一次人生的終結。
但同樣的“生與死”,卻是不一樣的個體價值。或許可以這麼說,生使一切人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死卻讓卓越的人嶄露頭角。那麼是什麼樣的力量導致我們的人生質量如此參差不齊?
人生的真諦究竟是什麼?我們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一切關於人生與生命的叩問,在每個夜深人靜之時,在每次孤獨寂寞之時,它們如同潮水般湧向每一顆思索的心房。
在一次又一次的無功而返後,在歲月的年輪不斷增長時,我們終於向“人生”妥協,我們開始不去追尋人生的意義,漸漸地,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一個關於人生、關於生命的無解問題。也許這樣說也不夠準確,有時我們甚至又覺得它是多解的,就如同數學裏的“x”這一符號,它具有無限的可能。似乎無論我們如何作答都行得通。
有這麼一個哲理深刻的故事:
一個名叫“我”的人做了個夢。
我在夢中見到了上帝。
上帝問我;“你想采訪我嗎?”
我說:“我很想采訪你,但不知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恒的。你有什麼問題嗎?”
“你感到人類最奇怪的是什麼?”
上帝答道:“他們厭倦童年生活,急於長大,而後又渴望返老還童;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而後又犧牲金錢來恢複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卻忘記了現在;於是,他們既不生活於現在之中,也不生活於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從不會死去,但是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們沉默了片刻。
我問道:“作為長輩,你有什麼生活經驗要告訴子女的?”
上帝笑著答道:“他們應該知道,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他們所能做的隻是讓自己被人所愛;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麼東西,而是擁有什麼人;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並不擁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的創傷隻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創傷卻要花幾年的時間,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深深地愛著他們,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但卻買不到幸福,他們應該知道,兩個人看同一個事物,會看出不同的東西;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的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他們應該知道,我始終存在。”
或許每個人都覺得我就是這個人,因為上帝的答案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
談到“人生”二字,每個人都會覺得有話可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匆忙而略帶羞愧的心理稱自己僅是有一點人生的“感悟”而已。人生的真諦關鍵也就在這二字之中,尤其是這個“悟”字更是道盡人生一切玄機。
我們本來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有著五彩斑斕卻萬眾歸一的理想與目的。人生的各種成敗得失就看我們的“悟”性如何。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個造化的深淺就仰仗我們如何去“悟人”、“悟事”、“悟情”……一切的成就都是用心“悟得”的。但“悟”字不是要坐在那裏空想,思考需要借助媒介,而一本給人點撥的好書就是這樣一個媒介,像化學中的催化劑一樣,它的存在是為了“加速”我們的領悟,“減少”我們的思索時間與精力。
為此,編者精心準備了人生中的33個重大問題,如同人生旅途的33道關卡一樣,每一道都需要我們用心悟解,謹慎通過,而此書就是你在跨越這些坎兒時的“錦囊”,隻要你需要,便可以隨時打開它,用它來幫助你並讓你從中窺見你過關的人生密碼。
每個人的一生隻有順利地渡過這些坎兒,才算完成了人生的意義,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如果把難題比作“坎兒”,那麼一本好書就是過關的錦囊;如果把難題當作一扇扇有待開啟的大門,那麼一本好書就是開啟它的鑰匙,此刻我們將它們雙手奉上,希望能得到你的妥善保管、認真利用。衷心祝願每一位獲此人生“錦囊”的人都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成就美滿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