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寨峪選礦廠主體工程,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開挖地基,十二月二十六日進行無負荷聯動試車,施工時間僅二百九十四天。完成建安工程投資2979.7萬元。楊寨峪選礦廠工程是黃金礦山建設中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工程之一,被譽為小秦嶺黃金行業的一顆新星。一九八三年工程竣工驗收評定,選廠22個子項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86.4%,預製加工生產的大型預應力屋麵板、空心板等共5324件,質量達到全優。在楊寨峪礦區選礦廠和機修廠建設中實現了“三化一改”(即建築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牆體改革)。采用預應力薄腹梁、大型屋麵板、圓孔鋼筋混凝土牆板等新型建築構件和材料,取代傳統的“秦磚漢瓦”。既提高了建設速度,縮短了施工周期,又使廠房堅固、輕巧、敞亮。“三化一改”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省工24%,提高勞動生產率28%,縮短工期36—50%,鋼、木、水泥三大材分別節約15%、14%和26%。在楊寨峪礦區選礦廠施工中,還從濕陷性黃土的實際特點出發,采用14.5米深層爆擴樁新技術及地上沉井式礦倉新結構,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到一九八五年底,小秦嶺黃金生產基地的國營大型骨幹礦山有河南省的秦嶺金礦(下屬金洞岔和楊寨峪兩個礦區)、文峪金礦,陝西省的潼關金礦(下屬西潼峪和東桐峪礦區),總岩金采選規模為1750噸/日。
河南省的地方黃金礦山建設,從一九七五年起步,到一九八五年,在小秦嶺地區共建設了地方中小型礦山10座,采選生產規模共為1050噸/日。中國黃金礦產公司一九六五年提出的在小秦嶺黃金生產基地建成3000噸/日采選規模的設想,在一九八五年已基本實現。
(三)黑龍江省黃金生產基地建設。
1.發展曆程。
黑龍江省一九五六年在樺川金礦局建成了第一對半機械化提升、排水的砂礦豎井,一九六○年在黑河金礦局罕達汽金礦建成了中國第一艘鬥容為50升的木結構采金船。
一九六二年全省黃金生產建設開始了新的恢複和發展時期。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在貫徹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中,將黃金作為“短線”,積極創造發展條件。省政府在一九六二年改變了黃金生產管理體製,將全省金礦統由省冶金廳直屬管理。在省冶金廳和省機械廳合並精簡時,對黃金工業進行了充實和加強。
冶金部很重視黑龍江省的黃金生產建設。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一日部領導在聽取省機械冶金廳負責人的彙報時,呂東副部長指示,要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黃金生產建設發展規劃來,高揚文副部長要求重點抓黃金。一九六二年冶金部批給黑龍江省黃金建設投資200萬元,開始進行黑龍江省重點黃金工程基本建設。
周恩來總理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在北京飯店的一次晚會中間,聽取了黑龍江省機械冶金廳副廳長楊銳敏關於發展黑龍江省砂金生產進行采金船建設的彙報。周恩來當即指示:“你寫個方案交王鶴壽部長轉給我。”晚會後,楊銳敏等連夜趕寫報告,第二天完稿,即請高揚文審閱後報送周恩來總理辦公室。
周恩來於一九六三年一月三日閱批了報告方案:“送交計委加以認真研究,如確實可靠,應列入五年計劃中。”周恩來對黃金事業的關懷,是對黑龍江省黃金戰線全體職工的巨大鼓舞。
向周恩來呈送的報告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七年的五年中,主要基本建設項目有:250升采金船7艘,50升采金船1艘,水道10條,水槍11套,小豎井2孔,選礦廠2座,180馬力鍋駝機2台,高壓輸電線路103公裏及其它配套設施如機修間等。總投資3554萬元,新增黃金生產能力77000兩/年。
據不完全統計,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七年,黑龍江省完成黃金基本建設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砂金采選規模169萬立方米/年。其中樺川金礦局五年間建設機械化豎井投資77.6萬元,建設采金船投資100萬元,建設水槍投資227.2萬元,建成砂金采選規模61.6萬立方米/年;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的兩年時間裏,七道溝、罕達汽、呼瑪、石頭河子、八麵通和烏拉嘎金礦共完成基建投資468.4萬元,建設了一批采金船、水槍、豎井、露天采場等,新增黃金生產能力5800兩/年;黑河金礦局一九六七年開始動工興建4艘采金船及2座附屬電廠。全省五年間新增黃金生產能力1.63萬兩/年。從而使黑龍江省的黃金生產走出了低穀,年產黃金由一九六二年的6400兩增長到一九六六年的24400兩,增長2.8倍。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四年全省完成黃金基建投資1118萬元。建成砂礦豎井5對,采金船4艘,25噸/日采選規模岩金礦山2座,形成砂金采選規模97萬立方米/年,岩金采選規模50噸/日;新增黃金生產能力9584兩/年。
一九七五年八月,王震視察黑龍江省黃金工業時同省有關部門商定:團結溝金礦建設規模為1000噸/日;在全省建設150升采金船10艘。根據這一指示黑龍江省編製了“五五”黃金發展計劃。
團結溝金礦一期工程,主要是700噸/日規模的東部露天礦和500噸/日規模選礦廠建設。設計黃金生產能力19400兩/年。鐵道兵部隊於一九七八年三月完成露天礦剝離任務後撤離。黃金部隊五○二團從一九七九年五月至一九八二年九月完成選礦廠等地麵工程施工任務。團結溝金礦於一九八三年七月試生產,當年產金近5000兩。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的十一年間,是黑龍江省黃金工業建設的全麵發展時期。其特點是:建設速度快,形成的生產能力大,經濟效益明顯。黑龍江省一九八五年生產黃金126306兩,居全國第三位;其中砂金為106000兩,居全國砂金產量第一位。
2.第一艘采金船的誕生及采金船的成批建造。
黑龍江省砂金生產基地的建設,是以采金船為主體發展起來的。自第一艘采金船誕生以後,到一九八五年止,在采金船建設上,掀起了三個建設高潮,才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黃金生產能力,構成了黃金生產基地的堅實基礎。
一九五八年九月,黑龍江省冶金工業廳組織黃金專業參觀團赴蘇聯西伯利亞和阿穆爾州的一些金礦參觀學習。一九五九年經省冶金工業廳批準,參照蘇聯的經驗,設計和建造了新中國第一艘采金船,定名為“愛輝一號”(後改為“龍江一號”)采金船。采金船設計由翟寶書、王孟嚐、黃一敬、蔣茂榮、王坊、鄭在福等6人完成,采金船的機械部件由黑河機械廠製造,用六個月時間建造完工。然後在罕達汽金礦建成使用。采金船於一九五九年四月開始設計,一九六○年六月建成,是間斷鬥、木結構,鬥容為50升。包括發電機組共使用基建投資30萬元。
一九六○年七月,黑龍江省冶金廳在黑河召開黃金生產機械化愛輝現場會議,會議由副廳長陳明智和中共黑河地委副書記胡紹忠主持。省內各金礦,冶金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內蒙古和吉林等省區的部分黃金礦山和一些科研設計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到會代表一致認為“愛輝一號”采金船的建成,對促進中國砂金機械化開采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七月二十日《黑河日報》以通欄大字標題《罕達汽金礦跨上機械化千裏馬》用兩整版篇幅,報道了這一消息,並配發了《高速發展黃金生產的關鍵》的社論。
“愛輝一號”采金船自七月投產至九月停產,挖方3600立方米,產金數十兩。後經幾次改造日臻完善,最高年產量為千餘兩。黑河是新中國第一艘采金船的誕生地,是采金船的故鄉。
一九六六年,黑龍江省黃金公司在黑河金礦局進行砂金礦“四船二廠”(即4艘采金船和2座附屬發電廠)建設,一九六九年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在黑河金礦局呼瑪金礦建設的50升采金船2艘及附屬發電廠1座(330HP鍋駝機組),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動工興建,一九六九年九月投產;在黑河金礦局罕達汽金礦建設的100升采金船2艘及附屬發電廠1座(750KW汽輪發電機組),於一九六七年三月始建,分別於一九六九年八月和十月投產。這四艘船的建設投資為284萬元,建設規模為處理礦砂128萬立方米/年,黃金生產能力149公斤/年,2座電廠投資106萬元。雖然這隻是在小範圍內成批建船的嚐試,但它是黑龍江省首次成批建船,是成批建設采金船的第一個高潮。
黑龍江省在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的“五五”計劃時期,共完成基建投資9486.7萬元,建設采金船19艘(其中50升5艘,150升11艘,300升3艘),設計黃金生產能力43994兩/年。
黑龍江省“五五”黃金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建設10艘150升采金船和團結溝金礦為核心。“五五”規劃的完成是黑龍江省成批建設采金船的第二個高潮。這10艘150升船的設計由黑河金礦局設計室完成。委托近40個廠家為這批船試製和加工各種設備部件。這10艘船的建設是在黑龍江省政府黃金領導小組直接領導下,集中全省黃金戰線的一些優秀技術人員和建船施工力量,大幹兩年完成的。“五五”期間這批采金船的建成投產,不僅改善了罕達汽、五道溝、韓家園子、興隆溝和樺南等一批金礦的裝備水平;而且提高了船采技術水平,積累了采金船的建設施工管理經驗。這11艘(包括省籌資金在小直溝建造的150升1艘)船的建設,是由省黃金公司統一計劃、統一設計、統一訂貨、統一組織施工,開展的一場采金船建造大會戰而完成的。
一九七九年,從荷蘭引進3艘300升大型先進采金船,其中甲、丙船由黑河采金船工程處在呼瑪金礦局韓家園礦區建造安裝,乙船由黃金部隊五○七團在呼瑪金礦局興隆溝礦區建造安裝。該3艘船均於一九八○年底建成。
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六五”計劃時期,共完成基建投資17506萬元,建設采金船23艘(其中50升1艘,100升10艘,150升12艘),設計黃金生產能力74415兩/年。形成黑龍江省成批建設采金船的第三個高潮。這批船主要建設在嘉蔭河、吉龍溝、豬肚河、雷鋒溝等金礦,使這些礦山增強了穩定的黃金生產能力,提高了船采裝備及工藝水平。
黑龍江省黃金基本建設“六五”計劃的全麵完成,使黑龍江省具有了砂金和岩金兩方麵的雄厚實力,建立了穩定的黃金生產能力,形成了黑龍江省砂金生產基地,恢複了黑龍江省黃金生產在中國黃金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二、重點產金省(區)的黃金基本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