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中國各地海關
北京海關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世界聞名的曆史古城。早在先秦時期就設有居庸塞、盧溝渡等關津。元大都設“大都宣課提舉司”,兼管理外國商貨。明宣德四年(一四二九年),在運河沿岸設鈔關。成化二十一年(一四八五年)在崇文門設稅關,清朝稱戶關。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一八六五年至一九二八年六十多年間,北京的海關事務由總稅務司署和津海關分別管理。一九三四年九月,麵對日本浪人猖狂走私,國民黨政府在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界嶺口、義院口等5處設立緝私分卡。同時,在北京設“長城各口分卡駐北平辦事處”。日本投降後各口裁撤,改設北平分關,仍隸屬於津海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平分關改稱津海關辦事處。一九五一年一月北京關成立,直屬海關總署。北京海關為局級關,下轄首都機場海關和太原海關(均為副局級)。
北京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空運、鐵路聯運進出口客貨,國際郵遞物品,外國駐華機構公私用物品,以及對北京市和山西省利用新型貿易方式的進出口貨物等。其中空運旅客、進出境郵包和印刷品數量之多均居全國海關之首。一九八九年,全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33.6萬噸,進出境飛機1萬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108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進出境非貿易性郵遞物品(包括郵包和印刷品,下同)815萬件,征收關稅6.12億元,代征稅(包括產品稅、增值稅、特別消費稅、直接對台調節稅、工商統一稅、地方附加稅,下同)4.47億元,另有集中納稅的關稅59.45億元、代征稅52.45億元,也由該關征收,查獲走私案件1355起,案值210萬元。
〔太原海關〕 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跨汾河兩岸,是山西省省會。太原海關於一九八七年一月建成開關。其主要業務是監管本省進出口轉關運輸貨物,辦理“三資”企業和“三來一補”企業的注冊、備案、核銷等監管手續。
天津海關 天津是中國北方水陸交通樞紐、重要工業基地和商埠,又是首都北京的出海門戶。它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彙合處,東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隔海相望,曆來以商業繁盛、水上航運發達著稱。明宣德四年(一四二九年)設鈔關於河西務(在京津之間)。清朝時移河西務於天津,更名天津關,先後受戶部、直隸總督和北三口通商大臣專設的“津海關道”管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一八六一年一月天津被辟為商埠。是年三月津海關(稱新關或洋關)成立,與原天津關(稱常關或戶關)並存。一八八八年,直隸總督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李鴻章為重建的海關大樓書題“津海新關”匾額。一八七八年至一九一一年,津海關兼管郵政。一八七八年七月,津海關以大清郵局名義率先發行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舊中國時期,津海關機構龐大,設立了秦皇島、塘沽和北平分關,並在沿長城的重要出入口處設立了十幾個分卡。東起山海關,北至張家口,管轄近千裏。其監管的貨物量和稅收額,僅次於江海關(上海海關),為全國第二大關。“七七”事變後,日人取代英籍稅務司管轄津海關,抗戰勝利後該關稅務司始由中國人擔任,但其管理權卻仍在總稅務司美國人李度的操縱、控製之下。
一九四九年一月天津解放,津海關回到人民手中。是年四月,劉少奇在天津聽取接管津海關工作的彙報時指示:不要打亂原來的機構,要完整接收,逐步改造,要把舊海關有用的管理技術接收過來,為以後接管其他海關提供經驗。一九五○年津海關改稱天津海關。
天津海關業務門類齊全。除監管大量海運進出口貨物外,並兼有陸、空、郵業務。隨著對外開放,對“三資”企業、“三來一補”貨物和其他保稅貨物的管理任務不斷增加。全關一九八九年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583萬噸、進出境船舶3525艘次、飛機806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14.2萬人次的行李物品,征收關稅11.33億元,代征稅款9.23億元,查獲走私案件132起,案值254萬元。
天津海關為局級關,下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和新港海關兩個處級關。另有薊縣海關正在籌建中。
石家莊海關 石家莊市,在河北省西部,京廣、德石、石太3條鐵路交點,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曆史上石家莊未曾設過海關。一九八七年二月經國務院批準設關,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建成開關。石家莊海關為副局級關,下轄秦皇島海關(處級)。
石家莊海關主管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邯鄲、邢台6個地市的海關業務。主要監管進出口轉關運輸貨物和保稅貨物。
〔秦皇島海關〕 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渤海灣時親臨此地而得名。它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秦皇島以北戴河海濱避暑療養地聞名遐邇,又以不凍良港著稱。港口建有22個泊位,裝卸作業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年吞吐量5000萬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秦皇島於一九○一年設關,初為天津海關的分關,一九三○年劃歸營口海關管轄。一九三一年成為獨立關,下設葫蘆島分關和山海關支關。“七七”事變後,淪為日寇管轄。抗戰勝利後由國民黨政府接收。一九四九年一月秦皇島解放後改為津海關的分關。一九六三年恢複為獨立關。一九八○年起成為直屬海關總署的處級關,一九八九年一月改屬石家莊海關。
秦皇島海關業務以監管海運進出口貨物為主,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宗散裝貨物,有煤炭、原油、糧食、化肥、木材等,出口煤、油占該關進出口貨物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秦皇島海關還負責監管承德、張家口、廊坊、唐山、秦皇島5個地市的轉關運輸貨物以及“三來一補”、進料加工和“三資”企業注冊、備案及後續管理。一九八九年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838萬噸、進出境船舶1441艘次,驗放進出境旅客3.6萬人次的行李物品,征收關稅8218萬元,代征稅7357萬元,查獲走私案件53起,案值18.6萬元。
滿洲裏海關 滿洲裏市位於內蒙呼倫貝爾盟西部、中國北部邊陲,與蘇聯接壤,為中國對蘇聯、東歐各國來往的重要口岸。滿洲裏市距蘇聯後貝加爾國境車站9公裏,兩地有準、寬軌兩條鐵路和一條公路相通。清朝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設立了由俄人控製的滿洲裏分關,隸屬於哈爾濱總關。“九一八”事變後,偽滿洲國接收了包括滿洲裏在內的東北各海關。日本投降後,滿洲裏海關由西滿軍區接管。一九四九年一月滿洲裏關稅局成立,先後受東北稅務總局和東北海關管理局領導。一九五○年改稱滿洲裏關。滿洲裏海關現為海關總署直屬處級海關,下轄海拉爾海關(科級)。
滿洲裏海關主要業務是監管進出口鐵路運輸貨物。大都是由中國外貿公司經營的國家合同貨物,集中在北京完納關稅。貿易對象為蘇聯及東歐各國。五十年代滿洲裏海關的貨運監管任務相當繁重,一九五五年進出口貨物470萬噸。六十年代起業務量銳減,到一九八一年僅有18萬噸。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和對蘇聯、東歐國家關係的發展變化,貨運量逐步回升。一九八八年經國務院批準,呼倫貝爾盟成立經濟體製改革試驗區以來,對蘇邊境貿易發展很快。一九八九年共監管進出口貨物269.5萬噸、進出境火車13.3萬輛次(按裝載進出口貨物、物品及進出境人員的車廂計,下同)、汽車1.2萬輛次、船舶72艘次,驗放進出境旅客6.4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進出口非貿易性郵遞物品57件,征收關稅6444萬元,代征稅8259萬元,查獲走私案件1起,案值5150萬元。
二連海關 二連全稱二連浩特。二連浩特市地處中國北部邊陲,距中蒙邊境4.5公裏,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紮門烏德市隔界相對。五十年代初修成的從北京經烏蘭巴托至莫斯科的國際鐵路運輸線,使二連成為理想的歐亞“大陸橋”。二連海關原是集寧關的分關。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集寧關與二連分關同時建立。建關初期,二連分關貨運監管任務繁重。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三年間,每晝夜進出境貨物列車各6至8列,每年進出口貨物260萬噸以上。但進出國境的旅客較少,主要是援蒙工人、華僑、外交使節和留學生等。一九六五年,集二線由寬軌改為準軌,進出口貨物的換裝車站變集寧為二連。因此撤銷集寧關,二連關成為獨立關。其後由於中蘇關係惡化,經二連進出口貨物銳減。到七十年代,每年進出口貨物隻有二三十萬噸,不到建關初期的十分之一。
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給二連口岸帶來了複興。對外貿易夥伴由原來的蘇聯、東歐國家逐步擴大到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從原來的單一的易貨貿易向包括“三來一補”的多種方式發展。一九八九年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29.5萬噸,進出境火車6.7萬輛次,驗放進出境旅客4.8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進出境非貿易性郵遞物品90件,征收關稅6957萬元,代征稅9915萬元,查獲走私案件1起,案值132萬元。
二連海關為海關總署直屬處級關,另有呼和浩特海關(副局級)在籌建中。
大連海關 大連市位於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大連港闊水深、冬季不凍,為中國重要對外貿易港。大連設關於日俄戰爭後的一九○七年七月一日,並為日人把持。一九三二年六月被偽滿洲國接收。同年十月改稱大連稅關。大連解放後成立了旅大海口管理處。該處除執行海關任務外,還負責管理外貿、港務、檢疫等工作。一九五一年二月改組為大連海關。大連海關現為局級關,下轄沈陽(副局級)、丹東、營口、大連新港(均為處級)及太平灣(科級)海關。另有錦州、鞍山、大東港、鮁魚圈海關(均為處級)正在籌建中。
大連海關的業務以監管海運進出口貨物為主。一九八五年起增加了對大連至香港、大連至東京兩條空運航線旅客行李物品的監管任務。一九八九年全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3890萬噸、進出船舶5992艘次、汽車1.2萬輛次、火車4.9萬輛次、飛機723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28.10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非貿易性郵遞物品108萬件,征收關稅5.95億元,代征稅5.82億元,查獲走私案件244起,案值196萬元。
〔丹東海關〕 丹東市位於鴨綠江口,為中朝邊境口岸之一。丹東設關於一九○七年三月。一九三二年被日偽劫奪,抗戰勝利後由解放區政府接收。一九五○年三月,改安東稅關為安東海關,直屬海關總署。後隨市名更易改稱丹東海關(處級關)。
丹東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火車、汽車、船舶載運的中朝貿易貨物;蘇聯及東歐國家同朝鮮間的鐵路聯運過境貨物;國際旅客列車、汽車所載旅客及中朝邊民來往攜帶的行李物品。
〔營口海關〕 營口為遼寧省重要海港。營口海關設於一八六四年,是本省建關最早的海關。當時稱“山海關”。一九四八年二月營口解放,同年五月營口海關成立。一九五二年裁撤。一九八○年九月營口港對外開放,次年三月營口海關恢複。
營口海關主要業務是監管國際航行船舶及其所載進出口貨物。
〔大連新港海關〕 大連新港是中國最大的原油輸出港。大連新港海關原為大連海關的分關,成立於一九七六年七月。其主要任務是監管國際航行船舶及其所載出口原油。
〔沈陽海關〕 沈陽史稱奉天,位於遼寧省中部,是遼寧省省會,也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奉天被辟為商埠。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二月,海關總稅務司將奉天劃為海關區,設立奉天關,辦理奉天省海關業務,並為海關總稅務司代辦奉天稅務學堂。日本侵占東北後,奉天關被日偽劫奪,改為營口稅關的分關。一九三七年七月升格為奉天關,隸屬偽滿洲國經濟部,轄有營口、熊嶽城、瓦房店分關和撫順、鞍山分卡。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於翌年在沈陽設立海關總稅務司駐沈陽代表辦事處,接收和籌建東北海關。一九四七年設立沈陽關,下轄長春、錦縣等支關,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閉關。沈陽解放後先由東北稅務總局代管沈陽和東北地區的關稅業務。一九四九年九月,東北海關管理局在沈陽設立,管理東北地區和沈陽的海關機構及其業務。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東北海關管理局撤銷,成立沈陽關,隸屬海關總署,領導哈爾濱分關。一九八五年三月,改屬大連海關。
沈陽海關作為一個內陸關,過去主要是監管進出境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業務日益擴大和發展。管轄區域有沈陽、撫順、遼陽、錦州、錦西、阜新、朝陽、鐵嶺等市(地區),經鐵路、飛機直接和轉關運輸進出口貨物、保稅貨物、“三來一補”和中外合資企業進出口貨物的監管業務大量增加,還直接驗放來往香港和蘇聯的空運旅客行李物品。一九八九年監管進出口貨物8萬噸、進出境飛機142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1萬多人次的行李物品、進出口郵遞物品72萬件,征收關稅6800萬元,代征稅7400萬元,查獲走私案件9起,案值2300萬元。
一九九○年五月改為海關總署直屬副局級海關。
長春海關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日偽時稱新京。一九三三年(偽滿大同二年),設稅關新京分卡,隸屬於哈爾濱稅關。一九三七年改為新京稅關,直屬偽滿洲國經濟部。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管轄吉林分關和圖們分關。抗戰勝利後新京稅關被國民黨政府接收,改名沈陽海關長春支關。因戰亂未開展工作,到一九四八年長春解放自行消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設長春驗征處(一九五一年改為長春辦事處),隸屬於東北海關管理局,一九五二年裁撤。一九七八年三月重建長春海關,為局級建製,下轄圖們、集安兩個處級關及長白、臨江、海關村、開山屯、南坪、三合、沙坨子等7個科級關。另有長嶺子海關(處級)正在籌建中。
長春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本關區內進出口轉關運輸貨物、出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關區收寄除朝鮮以外的進出口郵遞物品。一九八九年全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46.80萬噸、進出境火車3.8萬輛次、汽車5萬輛次、船舶5艘次、飛機2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17.8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非貿易性郵遞物品70.3萬件,征收關稅1.08億元,代征稅6163萬元,查獲走私案件30起,案值138萬元。
〔圖們海關〕 圖們市是中朝邊境口岸之一。隔圖們江與朝鮮南陽市相望,兩市由公路、鐵路橋相連。圖們史稱下甸子,一九二四年在此設海關分卡,隸屬於琿春總關。日偽時升格為圖們稅關,下轄琿春、延吉、牡丹江、佳木斯分關。一九四五年改稱圖們分關,隸屬於新京稅關。抗戰勝利後,開始是延邊海關總關(設在延吉市)的分關,繼被“圖們口岸辦事處”取代,後為圖們關稅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圖們海關,直屬海關總署。一九八五年改屬長春海關。圖們海關為處級關,下轄開山屯、三合、南坪、沙坨子4個科級關。
圖們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火車、汽車載運的中朝貿易貨物,蘇聯及東歐國家同朝鮮間的鐵路聯運過境貨物,來往朝鮮的旅客和邊境居民的行李物品及郵遞物品。
〔集安海關〕 集安市地處鴨綠江邊,與朝鮮滿浦市隔江為鄰,有公路、鐵路相連。為中朝邊境口岸之一。一九三二年設立輯安稅關分卡,一九四一年升格為分關,隸屬於安東稅關。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由輯安縣人民政府稅務局和遼東省貿易管理局輯安辦事處先後代辦海關業務。一九四八年設立安東關稅局輯安分局。次年九月十六日輯安海關成立。一九六五年更名為集安海關,直屬海關總署。一九八五年改屬長春海關。集安海關為處級關,下轄長白、臨江、海關村3個科級關。
集安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中朝貿易貨物、鐵路聯運過境貨物、中朝兩國旅客和邊境居民行李物品,還有少量進出口郵遞物品。
哈爾濱海關 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省會,位於本省南部的鬆花江畔。哈爾濱海關史稱濱江海關,始建於一九○七年七月。一九三二年三月被日偽劫奪。一九四五年九月,為國民黨政府接收。一九四六年四月哈爾濱市解放後,濱江關先後歸東北稅務總局和東北海關管理局管轄。一九五○年三月東北海關管理局設“駐哈爾濱郵局包裹驗征處”,同年十二月改建為哈爾濱支關。一九五三年三月哈爾濱支關改為沈陽海關的分關。一九五八年一月改為總署的直屬關。哈爾濱關為局級關,下轄綏芬河、黑河、同江3個處級關。另有牡丹江海關正在籌設中。
哈爾濱海關以監管本關區進出口轉關運輸貨物、進出口郵遞物品、以及出入境空運和國際列車旅客行李物品為主。一九八九年全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55.4萬噸、進出境火車4.9萬輛次、汽車1.9萬輛次、船舶3331艘次、飛機70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14.3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非貿易性郵遞物品60.6萬件,征收關稅1.01億元,代征稅7784萬元,查獲走私案件22起,案值4612萬元。
〔綏芬河海關〕 綏芬河市是中蘇邊境口岸之一,與蘇聯邊境城市波格拉尼奇內有鐵路、公路相通。一九○八年二月開始設綏芬河分關,屬濱江關。一九三三年一月被日偽劫奪。一九三九年十月,綏芬河分關改為分卡,隸屬於圖們稅關牡丹江分關,一九四一年裁撤。一九四九年秋,東北貿易總公司綏芬河辦事處代辦海關征稅業務。同年十二月,綏芬河海關成立,直屬海關總署。一九八五年改屬哈爾濱海關。
綏芬河海關的主要業務是監管火車、汽車運輸的對蘇貿易貨物。
〔黑河海關〕 黑河市位於黑龍江中遊右岸,隔江與蘇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又名海蘭泡)相對。一九○九年清政府在黑河附近的璦琿設關,一九三五年關閉。一九六一年黑河支關成立,屬哈爾濱海關,一九七三年裁撤。一九八五年重新建立,仍屬哈爾濱海關。黑河海關主要業務是監管船舶、汽車運輸的對蘇貿易貨物。
〔同江海關〕 同江是黑龍江省所屬縣,位於黑龍江與鬆花江彙合處右岸,北隔黑龍江與蘇聯伯力邊區猶太自治州的下列斯科耶鎮相望,相距35公裏。同江海關史稱拉哈蘇蘇海關,建於一九○七年。一九三二年遷至富錦。一九八六年同江海關重新建立,屬哈爾濱海關。同江海關的業務以監管水上運輸的對蘇貿易貨物為主。
上海海關 上海是中國最大工業基地和海港。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與江蘇、浙江兩省為鄰,東臨東海。相傳吳淞江近海一段古稱滬瀆,故簡稱滬;又因西部為戰國楚春申君領地,亦簡稱申。史載宋熙寧七年(一○七四年)在上海建立了類似今海關的“市舶司”。清初開放海禁後於一六八五年設海關,名江海關,為當時沿海四關之一。鴉片戰爭後,隨著全國外貿中心由廣州移至上海,江海關成為全國最大的海關。下設驗估(包括化驗室)、緝私、稽查、港務、會計、秘書、總務7課,還有郵局支所及吳淞、寧波兩個分關,員工最多時達3000多人。一八五四年至上海解放,江海關被外國勢力把持。上海解放後由華東軍管會接管,一九五○年更名上海海關。上海海關為局級海關,下設吳淞、浦江、虹橋機場和上海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處級關。另有奉賢、莘莊海關在籌建中。
上海海關具有海、陸、空、郵監管業務門類齊全、點多線長、工作量大的特點。主要任務是監管進出口貨物,其中海運進出口貨物量占99%。上海海關的監管點分布於黃浦江兩岸,從長江口區域至杭州灣金山地區,全長100多公裏。其中沿黃埔江有50公裏是監管點密集區。海運進出口貨物監管點有200多個,陸運進出口貨物監管點有東站、南站、楊浦、北郊、何家灣、新客站等處,集裝箱監管點有170多個,分布在市郊10個縣。一九八九年全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2346萬噸、進出境船舶5298艘次、飛機5272架次,驗放進出境旅客94.5萬人次的行李物品、非貿易性郵遞物品364.5萬件,征收關稅27.22億元,代征稅25.94億元,查獲走私案件575起,案值1777萬元。
南京海關 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位於江蘇省西南部,京滬、寧銅鐵路交點,臨長江。東晉時期,南京設有類似當今海關的名叫“津”的關卡。明清時設有龍江關。太平天國時設置“天海關”。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南京開埠設關,稱金陵海關。滬寧及津浦路通車後業務量增加。一九一四年對外貿易貨值關平銀467萬兩,征收關稅30萬兩。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進出口貿易有所發展,金陵海關的稅收也隨之增多。一九三六年達370多萬元,為建關後稅收最多的一年。一九四九年金陵海關由南京市軍管會財政部接管,因業務量小,於一九五○年二月裁撤。一九七八年國務院批準籌建南京海關,次年一月一日建成開關。南京海關為局級關,下轄連雲港、鎮江、南通、無錫、張家港5個處級關。另有蘇州、常州海關在籌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