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一個著名的定律著名學者帕金森研究出與他人溝通最有效的10個方法,人們稱之為“帕金森定律”。其主要內容為:
1與人溝通永遠不嫌遲。不要因為害怕對方可能的反應,以致遲遲不敢溝通。要知道,因為未能溝通而造成的真空,將很快充滿謠言、誤解、廢話,甚至仇恨。
2在溝通過程中,知識並不一定永遠是智慧;仁慈不一定永遠是正確;同情不一定永遠是了解。
3負起溝通成功的全部責任。作為聆聽者,你要負起全部責任,聽聽其他人說些什麼;作為說話者,你更要負起全部責任,以確定他們能夠了解你在說些什麼。絕對不能用一半的心意來對待與你有關的人,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誠心。
4用別人的觀點來分析你自己。把你想像成你的父母、你的配偶、你的孩子和你的屬下。想像你走進一間辦公室時,陌生人會對你產生什麼印象?為什麼?
5聽取真理,說出真理。不要讓那些閑言閑語使你成為受害者之一。當你看到或聽到你喜歡聽的,要多聽事實。記住,你向外溝通的都是你的意見,也都是你根據有限資料來源所得到的印象。你要不停地從可靠的來源那兒擴大你的資料庫。
6對你聽到的每件事,要以開放的心態加以驗證。不要存有偏見,要有充分的分析能力,對真相進行研究與檢驗。
7對每個問題,都要考慮到它的積極麵與消極麵,追求積極的一麵。
8檢討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能夠輕易和正確地改變你扮演的“角色”:從嚴肅的生意人,變成彬彬有禮的朋友、父母,變成知己、情人或老師。
9暫時退出你的生活圈子,考慮一下,究竟是哪種人吸引你?你又要吸引什麼樣的人?他們是不是屬同一類型?你是否吸引勝利者?你所吸引的人是否比你更為成功?為什麼?
10發展你神奇的“輕撫”。今天、今晚就對你心愛的人伸手輕撫;在明天、在今後的每一天,都要這樣做。
本書結尾特意將這個定律推薦給讀者,希望讀者們在讀過本書後,不再因為溝通的障礙而失去對美好的人生的體驗與享受。
在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下如何保持更有效的溝通 在《聖經》的《新約·馬太福音》中記載: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並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後來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默特把這種現象稱為“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正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天下。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在這個贏家通的“馬太效應”下保持更有效的溝通呢?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好的人脈關係。因為在這個天下,人脈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你必須擁有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靠相互之間的幫助、提攜才能擠進這片天下,否則將很難取得事業的成功。而貴人的結識,人脈關係的打造本身又是一種馬太效應,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長此以往貴人在你的生活中將無所不在。如此下來,通過廣泛的人脈關係網,你將擁有更多與他人有效溝通的機會,成就事業的機會。
反之,有效溝通還能夠促進人脈之網搭建,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處理得當,兩者之間就會相互促進,使得掌握此道理之人在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下獨占鼇頭,創立自己的成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