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經濟補償 保險的防災防損(1 / 3)

保險的經濟補償 保險的防災防損

保險業是專門從事風險經營的行業,因此對風險的認識以及風險管理顯得十分重要。在中國,保險業的風險管理通常稱為保險防災防損工作。它主要是針對一些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損失采取各種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進行預防和控製。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較頻繁的國家,有資料表明,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呈逐年上升之勢。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年均損失2000—400億元人民幣,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年均損失400—500億元,八十年代未達500—600億元,一九九一年高達1200餘億元,一九九四年全國災害水平並非異常高,而社會財產損失卻高達1700億元。保險防災,是社會防災的一部分,它通過參加保險的保戶,密切配合社會防災部門進行防災工作,起到了減少災害損失的作用。保險的防災防損是保險事業的一個重要職能。通過防災防損工作,在減少和防止自然災害及危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的同時,也減少了保險人的賠款支付,提高了保險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保險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為國家積累更多的保險基金。

新中國的保險事業在建立初期就十分重視保險的防災工作。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全國第一次保險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保險必須與防災相結合。一九五○年九月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第二次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又提出:“首先是保險必須與防災相結合,把過去的消極保險轉變為積極保險,這是人民保險事業的新做法”。這一認識指導了五十年代保險業的防災工作。一九八○年全國恢複保險業務後,保險的防災防損工作仍被放在重要的地位。一九八九年三月,剛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防災防損部在工作計劃中指出:“防災防損是保險的主要工作之一,保險和其他企業一樣要講效益,既要講社會效益,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又要講自身效益。不重視保險防災防損,不僅違背了社會主義保險事業的宗旨,其生存、經營都將難以為繼,更談不上企業的競爭能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保險出現了多家企業經營的競爭局麵,保險防災防損工作提到為保險業務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高度,各家保險公司把社會效益和自身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為目標,把為保戶服務與自身業務發展結合起來找到最佳結合點,取得最大效益。

一、建立專業防災機構和部門

保險的防災防損,是一項需要較高科學技術和組織管理水平的工作。麵對巨大災害事故的風險和責任,防災部門應研究其發生的規律和特點,要協同社會各有關部門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安全防範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和減少災害事故的發生。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保險業需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培養一支懂業務、懂技術、有較強風險管理能力的防災防損隊伍。新中國保險業建立後,各保險公司緊緊圍繞鞏固和發展保險業務這一中心,以提高防災效益為目的,在健全防災組織,培訓防災幹部,實現防災部門內部管理工作規範化方麵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一)防災防損機構的設置和發展。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日,新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由財產保險室賠款科負責統管防災工作。第二年四月,單獨成立理賠室,十月間又改為防災理賠室,明確把防災與理賠結合在一起。一九五○年中國人民保險總公司第二次全國保險工作會議指出,總、區、分、支各級公司內設二級編製,各分公司可設置理賠部門,各級理賠機構除處理賠款外,應負責防災,名稱統稱為“防災理賠”室、科、股。從此以後,保險公司的防災工作一直由以上機構負責。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請示中國人民銀行,要求成立專門的防災防損部。請示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一些大的保險公司都設有獨立的防災防損部門,配備一定數量的技術專家和必要的安全技術設備,對保戶提供技術服務。他們把開展防災防損作為創建世界第一流保險公司的標誌,把防災防損和進行經濟補償、積累資金共同作為保險的三大職能擺在重要地位,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和長遠需要,決定成立防災防損部。請示報告提出防災防損部的主要工作是:為加強和發展保險的防災防損工作提出計劃和意見;負責對保險係統的防災防損工作進行指導,分析、積累災害事故資料,研究事故規律,為發展保險業務提供科學依據;組織社會上的科技力量,積極開發防災技術,推廣有利於安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為保戶進行防災防損服務;進行防災宣傳;審定防災項目,合理使用防災費用等。一九八九年一月七日,中國人民銀行批複同意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防災防損部,統一開展和管理保險業務中的防災防損工作。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防災防損部成立後,要求各省市分公司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應機構,配備幹部。一九九○年初,全國已有16個省、市級保險分公司成立了防災處或防災科。上海市分公司的防災安全技術服務中心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山東省德州地區社會集資1200萬元,動工興建了大型“防災減災中心”。到一九九三年三月,全國已有二十七個省、市分公司成立了防災處、科。遼寧、山東、陝西、福建、河南、吉林等分公司在地、縣級基層公司設立了防災機構,專職兼職幹部均達100人以上。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後,於一九九三年三月開始設立防災防損部,隨後各分公司也相繼設立機構和配備專職防災幹部。

(二)開展防災培訓,造就防災專業技術人才。保險業提高防災防損工作質量和整體水平的基礎是提高專業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增強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意識。五十年代初新中國的保險業剛剛建立,保險展業人員和防災人員十分缺乏。各級保險公司采取在業務中學,向保戶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學的方法,迅速培訓了一大批專業人才。一九五○年在全國城市防火檢查活動中,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華東區公司采取集體訪問方式,培養防火檢查幹部。先由專家率領防災幹部深入各工廠、倉庫實地學習。經過兩個月實習後,讓他們單獨赴一般性工廠作防火檢查,較快適應了工作需要。一九五四年新中國麵臨首次特大洪水災害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方麵迅速組織參加抗洪搶險,另一方麵集中防災理賠幹部,傳達總公司對洪水防災理賠的決定。組織工作組深入基層第一線進行幫助指導,解決了當時麵臨的基層業務不熟,幹部不足問題。湖北黃岡、孝感、荊州三專區集中全區保險幹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處理方法,由專區統一派員到基層。省分公司還抽調科室幹部經培訓後派往各區協助工作。安徽省合肥、安慶、蚌埠三地召集各支公司舉行洪水防災理賠專業培訓會,然後派往阜陽、安慶、蕪湖等27個地區輔導工作,提高了防洪理賠工作質量。

一九八九年三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防災防損部成立後,同樣注意防災防損的培訓工作,當年就與中國消防安全工程公司聯合舉辦保險係統消防技術培訓班。來自全國各省、市、計劃單列市55個分公司的70餘名有關人員聽取了專家舉行的“建築防火與保險”、“消防器材使用”等4個講座。一九九三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與公安部道路安全科共同舉辦“道路交通安全”培訓班。同年,上海市分公司與市防汛指揮部在汛期到來前集中舉辦了7期防汛學習班,參加的各級主管防汛幹部達360多人。一九九五年三月,大連市沙河口區支公司針對鄰邊地區日本神戶和俄羅斯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的情況,與區抗震辦共同舉辦了為期3天的地震防震減災知識培訓班。通過各種培訓班對提高防災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九九三年,各保險公司在展業中對保險標的的風險進行評估和保前驗險工作,迫切需要一批有風險評估與控製技能的技術人才。當年九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防災部組織“風險管理考察團”,對外國同行進行短期考察訪問,著重了解這方麵的經驗。一九九四年十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批複防災部關於“加強保前驗險,建立風險數據庫”報告時,對培養大批有熟練風險管理技能保險調查員的建議給予充分肯定。同年,平安保險公司深圳市分公司開始試行承保審核簽單製度,與公司的保險調查員共同組成展業風險管理的屏障。由於各保險公司都感到防災幹部的素質還不能適應保險體製改革和工作發展的需要,人員穩定性差,因此把建立防災幹部培訓製度,製定中、長期培訓計劃作為重點。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防災部在一九九五年工作計劃中提出,要分專業、分層次、多形式開展防災培訓工作,采取國內外培訓結合的方法,加強交流,使保險防災幹部成為實際工作的中堅,業務發展的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