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土庫曼斯坦經濟狀況
一、1998年土庫曼斯坦經濟形勢及特點
1998年是土庫曼斯坦1991年獨立後實行循序漸進向“社會市場經濟”過渡和轉軌的第8年,1995年成為永久中立國後的第4年。這個在獨聯體中以天然氣、石油能源豐富見長的中亞國家,雖然在獨立後與獨聯體各國大體一樣,因受蘇聯解體各國聯係遭破壞的嚴重影響而進入衰退困難時期,但它經濟發展總體狀況比俄羅斯、烏克蘭等多數獨聯體國家要好。正如該國總統尼亞佐夫所說,“避免了生產的急劇下降”。該國經濟從1996年起止住衰退恢複增長。據該國公布,1996年和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0.1%和0.3%,年通貨膨脹率由1995年的1100%降至1997年的21.4%。1998年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經濟連續第3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①,特別是農業發展形勢較佳。據土官方公布,199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2萬億馬納特,比上年同期增長3%,工業產值2.2萬億馬納特,比上年同期增長5%,工業生產利潤達1萬億馬納特,相當於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4.5%。上半年石油產量28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9%,石油加工業產值增長15%,增幅均較大。天然氣開采量由於暫停向獨聯體國家輸氣而壓產,降為72億立方米。上半年商品零售貿易額為6930億馬納特,比上年同期增長9%,居民貨幣收入和支出分別為2.2萬億和2.1萬億馬納特,分別增長32%和35%,居民貨幣收入超過支出,消費增長41%。1-6月月平均消費價格指數由上年的1.6%降為0.9%,比上年約低一半①。
下半年該國經濟增長超過上半年。據土官方10月公布,1998年1-8月經濟運行情況為:工業產值為3萬億馬納特,比上年同期增長6%。石油產量為360萬噸,增長23%。石油加工產品的產量增至340萬噸,其中汽油、柴油和重油產量分別增長13%、18%和24%,石油瀝青增長1.1倍。電力增長23%,為62億千瓦/小時。輕紡工業增長60%,產值為6940億馬納特,增幅高的原因是皮棉增產1.6倍。輕紡工業中棉紗增產35%,針織品增長8%,襪和地毯製品均增長3%。據土官方說,頭8個月工業生產中除天然氣減產35%(產量為87億立方米)外,其他企業都普遍超產。1998年土農業生產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工業。據土官方公布,頭8個月農業產值為1.844萬億馬納特,比上年增長27%,增長率為工業增長率的4.5倍,其中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產值分別為8470億和9970億馬納特。據統計,1-8月對經濟和社會領域投資2.9萬億馬納特,比上年增長24%,其中2.3萬億馬納特(79.31%)投入生產領域。1-8月商品零售貿易額為9600億馬納特,比上年增長13%,消費品生產增長11%,為9400億馬納特。頭8個月全國交通運輸客運量增長24%,運送旅客6.85億人次,貨運量增長4%,為1.74億噸。在財政方麵,由於企業和組織頭7個月贏利1萬多億馬納特(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7%),比上年增長20%(其中食品工業贏利增長1.6倍,建材業贏利增長1.1倍)以及利潤稅等稅收增加,財政狀況良好,貨幣彙率基本穩定(10月1日馬納特與美元的彙率為5200:1)①。土獨立以來一直是獨聯體中的債權國,僅烏克蘭一國到1998年就積欠土天然氣債款6億美元。
值得指出的是,1998年土庫曼斯坦農業發展形勢甚好,糧棉等農作物大豐收,糧食產量高達124萬噸,比上年翻了一番半,“創曆史最高紀錄”,相當於獨立前1990年的2.76倍(1990年糧食產量為44.9萬噸)②。這使土原定在2000年使糧食自給的計劃提前2年實現。除能滿足本國糧食消費80萬噸自給需要外,可將44萬噸(35.5%)餘糧向外出口,並由此帶動食品工業相應發展。據土官方公布,1998年頭8月食品生產增長18%(產值為4700億馬納特),其中肉製品、奶製品、香腸、植物油和糖果點心製品的產量分別增長7%、4%、6%、8%和4%。罐頭生產增長4.9倍。1998年棉花也獲大豐收,是“十年來最大的收成”,計劃全年收購棉花150萬噸,比上年增長22.3%,首次超過獨立前的水平(1990年棉花產量為145.7萬噸)①。該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由於原蘇聯分工曆來是土經濟最大的薄弱環節。獨立前糧食和食品自給率僅為30%,絕大部分靠其他共和國提供。為此,獨立後土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製定“新農村政策”,采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對農業所有製進行改造(1998年私人生產的土地為10萬公頃,長期租賃承包土地130萬公頃,兩者共占全國農業麵積的76%。在畜牧業方麵,1998年非國有和私有成分擁有牛140多萬頭,羊470萬頭,家禽3300萬隻,生產全國80%的肉、93%的奶和92%的蛋。正如土官方所說,它們的生產“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擴大耕地麵積(由1990年的120萬公頃擴大到1997年的132.9萬公頃,增加10.75%)、增加糧食播種麵積(1998年由1997年的48萬公頃增至63.8萬公頃,年增32.9%)和大力興修農田水利等一係列有效措施,致使農業取得長足的進展,發生“巨大的變化”。1998年首次由糧食進口國一舉變為出口國,這無疑是土經濟發展的一大突出成就,引人注目。
綜觀1998年土經濟,正如該國總統尼亞佐夫所說,“總的經濟情況是積極的”,宏觀經濟穩定,“經濟有很大的成績,可以說有良好的發展趨勢”。②據土國家統計和預測所11月預計,1998年全年經濟可望獲2-3%的增長。
為何1998年土庫曼斯坦經濟能在俄羅斯發生金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土政局穩定是其經濟增長的保障。二是大力增加生產投資。1998年頭8個月國家對的投資就比上年增長24%。三是1998年農業大豐收,糧棉等農作物獲創曆史紀錄的收成。四是引進外資的增加。據尼亞佐夫總統說,獨立後到1998年共引進和利用外資達52億美元,約占全國投資的一半①。這無疑是驅使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五是所有製改造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此外,據土總統尼亞佐夫9月12日與烏克蘭總統電話談話說,俄羅斯經濟危機對烏克蘭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由於土對俄貿易現隻占土外貿總額的5%不到,因而土“免受俄羅斯經濟危機的影響”。②
當然,該國官方也承認經濟也“存在一些消極現象”,如商品嚴重積壓,有一些企業,主要是天然氣企業因暫停向獨聯體國家輸氣而出現嚴重虧損等。此外,土經濟所麵臨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亟需盡快開拓天然氣能源出口的新通道,以充分發揮本國天然氣能源豐富之優勢。
二、對土庫曼斯坦經濟今後發展前景的展望
前瞻土庫曼斯坦的經濟發展,可以預計該國1999年經濟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根據該國政府所製定的至200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綱要,將今後3年經濟年增長速度定為10-12%。如果不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預計農業有可能達到或超過預定的速度,因為該國農業在1997和1998年兩年的增長率均已連續超過原定的增長目標(1997年農業增長率為14%,1998年頭8月農業增長率為27%),特別是1998年農業已發生重大改觀,已由過去長期是糧食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提前兩年達到糧食自給有餘。為此,土總統尼亞佐夫為農業製定了到2000年糧棉生產雙雙躍上200萬噸的新目標。而工業與整個經濟要達到所定的兩位數的增長目標,從目前情況看,尚有相當難度。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兩點:一是要看土能否盡快與烏克蘭談妥償還天然氣債務問題以及與俄盡快談妥天然氣過境費價格,因為這關係到土是否能重新恢複天然氣傳統的出口通道問題。二要看土開拓天然氣能源出口新通道的進展情況(目前土至伊朗的天然氣管道有200公裏已開通使用,1998年輸氣量為30億立方米,尚遠不能滿足土數量巨大的天然氣出口需要)。若這兩個問題經土努力能順利進展,土工業與整個經濟每年以兩位數增長預計有可能達到;反之,土工業與整個經濟近期就隻能保持目前一位數的低速增長,恐難以達到其預定的兩位數的高增長目標。
但是,從長遠看,由於土能源豐富,國小人口少,國內政局一向穩定,其漸進改革路子又較符合其國情實際,因此,尼亞佐夫總統對土庫曼斯坦經濟今後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稱21世紀將是土庫曼斯坦的“黃金時代”。
政治繼續穩定、經濟出現轉機的哈薩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