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股市大勢的技巧(1 / 3)

觀察股市大勢的技巧

股票長期或短期操作,首先應談到“勢”。股市盤局裏,此起彼落,漲跌難分,大勢太平,直到風雲際會,對於未來股市展望,看好與看壞者各持己見。多空對峙形勢初立,股價則隨趨勢波動;多頭市場裏,買方資金充足,新多不斷進場接棒,行情便一波比一波高,漲勢形成,軋空勢在必行,一觸即發,造成暴漲行情。此時投資人盡量買進者,正好順勢者昌,放空的投資人則如逆勢為之,鈔票盡被吞噬,空頭市場裏,恰巧相反,碰股票者十有九輸。

看大勢,就是看整個股市的發展情況。看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看政府的政策導向,看市場的總體走勢。

很多投資者包括一些專家,時常提出這樣的觀點,即“輕大盤、重個股”。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它屬於一種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行為。大盤和個股的關係,就像森林與樹木的關係一樣,隻有茂盛的森林才能長出參天大樹。在大勢向好,人氣旺盛,在連連的漲勢中,大部分的股票都在上漲,而下跌的隻是極少數。這樣,投資者賺錢的機會就會非常大,可供選擇的牛股也非常多。相反,在熊市中,人心散淡,爭相出逃,再好的股票也沒有人敢炒作,這樣要選擇好股票就非常難,隻有在矮子當中拔將軍了。因此說研究大勢比選擇個股重要得多。

視察股勢行情

股勢的形成

股票市場中的漲勢與跌勢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是投資者從事短期、中長期或長期操作所迫切需要研究與掌握的課題。原始多頭市場裏,經過長期的盤局,籌碼均有適當的歸宿,強有力且持續下去的買盤使股價脫離長久低迷不振的價位,頻頻出現新高價,偶爾因獲利回吐壓力使股價下跌,隱約可見或逐漸明朗的利多因素緩和投資人拋售持有股票的賣壓,成交量快速萎縮,股價又得向上波動,如此適度的膨脹與慢縮,使個別股價位不斷向上調整,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漲勢盡頭,股價波動方向改變,趨於橫向發展。高價位整理不再誘使投資人買進,較大幅度的振蕩配合利空消息,股價終於下跌,形成高價套牢圈,投資環境改變,上檔壓力加重,投資者不再向上比價,向下比價心理將高價位股票拉下來,跌勢因此形成。

原始空頭市場形成時,股價脫離高價圈,一路下跌,投資人心理不平衡,接手薄弱,而且多短線操作,賺得蠅頭小利,立即將股票拋出,即使賠錢,唯恐股價繼續下跌,長痛不如短痛,也不顧損失而殺出,市場不景氣氛隨著經濟蕭條,逐漸明朗化,股價下跌太快,太深(偏離率太大)時,賣方惜售,形成短暫供需不平衡現象,得以回升,卻擋不住原始波動趨勢,買方力量衰弱時,股價再向低價波動,新低價又出現。跌勢中,個別股各行業不景氣程度與本身財務結構調整股價,遭受不景氣打擊,嚴重的發行公司減產、停工是必然步驟,甚至有倒閉之虞,股價自是下跌,尤其是事態公諸於股市時,更是狂瀉。遭受打擊輕微的公司繼續受主力與長期投資者青睞,股價雖下跌,賣壓較輕,跌幅淺,等待不景氣跌至穀底而回升時,此類股票便是帶領股價回升的原動力。

如何判斷股價趨勢,與掌握它一直是技術分析的重要工作,借著過去股價波動軌跡所建立的法則與理論來預測股市的源頭與終點,並從經驗法則隨時修正錯誤判斷,使原本抽象的觀念具體化、數字化與圖形化。投資者可從技術分析方法了解不同期間內股價走勢強與弱,個別股則加上人為炒作因素而顯示某段期間內走勢特別強勁,可以在回檔時買進,某段期間內賣壓沉重,主力出脫,股價下跌難以避免,可以賣出持有股票,等待低價時再予買進。因此技術分析乃是彌補基本分析缺點,靈活運用,在高價時賣出股票,低價時買進股票,而不似基本分析方法呆滯而反應遲鈍。因為大多數股票等待公布業績,確定營運狀況改善或轉趨惡劣,股價多已上升或下降一段行情。

股價走勢的綜合判斷

可以從三個方麵進行“勢”的研究,然後綜合判斷股價走勢;

(1)多空強、弱勢:買方與賣方在戰鬥過程裏,照理說,股價漲便是強,股價跌便是弱,K線理論加以修正,不但注意股價漲或跌,尚需注重開盤與收盤的價位,用圖形揭示多頭與空頭誰占上風,也就是雙方誰占先機有利位置,更能洞悉買賣雙方力量趨於絕對強勢而轉向均衡,再趨於絕對弱勢的轉換過程,長陽線代表買方勢力強大,帶有上影線之陽線,跳空上升而未漲停之小陽線,開低盤而股價小跌或持平之陽線,開高盤而股價小漲持平或下跌之間陰線表示多頭力量受阻,多頭隨時均有可能遭受一根長陽線壓製而從主動轉為被動。同樣的,K陽線表示賣方勢力強大,帶有下影線之陰線,跳空下跌而未跌大幅之小陰線、開高盤而股價小跌或持平之陰線、開低盤而股價雖然小跌但收盤價卻高於開盤價之陽線、開低盤而股價持平甚或小漲之陽線均顯示空頭力量受考驗。上升行情裏,不斷出現新高價是特征,無力之小陰線單獨或連續出現,隻能使股價調升暫時受到阻力,即便長陰線出現,也隻能解釋將進入整理階段,長陽線再反映多頭力量時,下跌陰霾一掃而空,漲勢又起。直到連續陰線出現,陽線反擊力量轉弱,多空力量方轉變,使漲勢變為跌勢。下跌行情裏,不斷出現新底價,無力之小陽線單獨或連續出現,隻能表示多頭掙紮,跌勢緩和下來,長陰線再出現時,空頭再度采取主動,跌勢又起。

周K線與月K線更能充分反映多空力量轉變,漲勢與跌勢發動與結束,均可以多頭或空頭長期戰鬥中肯定而準確地用完戰圖形顯示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形成與轉換的過程。

(2)股價趨勢:道瓊斯理論中它依據不同長短期間平均數,來判斷不同期股價波動方向,移動平均線理論從道瓊斯理論蛻變而來,對於股價原始波動、次級波動均做深入探討,掌握長期與短期股價變動趨向。

各種移動平均線隨不同期間股價變動而浮沉,因此可說是股價變動的結果,由於股價忽兒劇漲忽兒劇跌,使平均線扭曲,摸不清股價變動的方向。

各種移動平均線向右上方移動,是大多頭市場表征,依照當日股價,5日平均線,10日平均線,30日平均線,73日平均線由上而下依次排列,買氣旺盛,後市自然繼續看好,各種移動平均線上升角度均會隨股價變動而轉變,短期移動平均線最敏感,扭曲次數多,對於股價趨勢自是不易掌握,因此它的轉點效力也降低。中長期移動平均線是技術操作者的法寶,當30日線迅速上移,逐漸趨於緩和時,買方力量受到挑戰,進入整理階段,30日線趨於走平甚或緩跌,但並非意味著行情必將反轉。買方再度主動,股價又上升一段時,30日線又向右上方移動。73日線動向更決定一季股價變動趨向。當73日線由急速向右上升而減緩移動速度,甚且有持平趨勢時,股價大勢顯然進入盤局而麵臨關鍵。隻要73日線能逐漸抬頭,顯然地,另一段多頭行情即將展開,73日線重又擔負助漲作用;走勢若反向而行情跌落73日線,73日線又有向右下方加速移動的可能,它將迫使行情低迷,股價隨賣勢而向低價運行,直至季線向上轉點形成,才有確定脫離苦海之可能。

(3)群眾意向:多頭市場與空頭市場的最大分水嶺便是多頭市場裏,投資者陸續湧入,正如趕市集般,沒有冷場感覺,買賣愈趨興旺,成交總值與個別股成交量不斷擴大,直至購買欲受外界客觀因素或價位偏高而影響,不能再激發買氣時而結束,空頭市場則反之,正如一部上演已久的影片雖是佳片,但因想看此片的人已觀賞過,不想看的大眾也不會因“最後三天,絕不延期”的仁慈舉動而踏入電影院。因此,空頭市場裏,投資人望著落價而毫無購買欲望,甚至加入賣方,減少損失,狠心是有限度的,無法再咬牙殺出血本無歸的股票時,賣方逐漸勢弱,代之而趨的則是一批認為價位已低的多頭勇士。與空頭作戰,有時能,有時卻不能立即扭轉下跌趨勢,但響應而加入多頭陣營的日漸增加,時機成熟,賣方反擊無力時,大勢便改觀。

股票市場是最現實的,個別股尤其如此,經常可看到報紙雜誌老捧吹“今日的明星股”或“最有希望的明星股”。熱門股正如紅得發紫的大明星受人吹捧,有些則認為即將過期而不再好看,買賣雙方的大量換手形成多空決鬥。成長股與小型股最受廣大投資人注目,而且潛力雄厚。一旦氣勢形成,上漲速度是驚人的,正如一夜成名的明星,立刻受人爭寵。空頭市場則反之,昔日的熱門股因“票房”記錄差而受冷漠譏諷,缺乏群眾基礎後,不奈長久的虧損的投資才欲求脫手,自然難逃下跌命運,因此,人潮往來與動向是股市興衰之命脈,不容忽視。

股市判斷的宏觀依據

(1)由經濟形勢判斷股市大勢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的繁榮衰退直接影響股票的走勢。1996年股市之所以能夠走出一波牛市,就是因為當時我國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通貨膨脹率控製在一定的水平之下,物價明顯回落,經濟平衡發展,企業效益顯著提高。可到1998年之後,指數無力再創新高,一直處於震蕩整頓時期,其原因就是我國的經濟形勢受到多方麵的影響,發展速度有所減慢,企業的效益逐步下滑。外有東南亞的經濟危機,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使得出口大幅下滑,影響了經濟的拉動。內有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直接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生活。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股指震蕩下行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我們投資者認清了這樣的大形勢,在操作上就不會犯追高的錯誤,遇暴跌抄底,而會以波段操作,做中短線,獲利了結。

為此,要研究股市必須首先研究經濟。

(2)根據政策導向判斷股市大勢

我國是一個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在我國動作了幾十年,盡管目前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但這種變化的過程和任務非常艱巨複雜,各種經濟矛盾還非常突出。再加上我國的股市發展起步較晚,從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也隻有8年多時間,整個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各種矛盾也較為複雜。我國股民的隊伍也增長過快,素質參差不齊,對股市的認識不足,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不強。對於這樣客觀實際情況,管理層一直抱著扶持培育的態度。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了穩定經濟,為了股市的長遠發展,管理層出台了一係列監管措施,這樣對股指的走勢具有一定的影響。如1996年底,股市單邊大幅上揚,連創新高,市場泡沫越來越大,很多投資者失去了理性,在這樣的非常時期,管理層沒有聽之任之,而多次勸導股民注意風險,並出台了十多次監管措施,希望股市能夠平穩運行。可是市場仍然處於瘋狂狀態,繼續上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管理層果斷發表了《人民日報》社論,結果股市一落千丈,使追高的投機者損失慘重。如果投資者關注政策的導向,分清大勢,及時了結,這種風險完全能夠回避,並獲得大的利潤。

因此,在研究經濟的同時還要看政策導向。

(3)根據市場走勢判斷股市大勢

市場走勢是從技術角度分析的。一切政治、經濟及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反映最終會體現在日K線圖上。最直接影響股指走勢的是投資者對市場的不同認識,或者說多空雙方的交戰結果決定市場的方向。因此說,政治經濟等因素先影響投資者,然後傳導到股市。有時它們步調一致,有時卻背道而馳。這樣我們在研究大勢時,不僅看經濟形勢、政策導向,還要看市場的走勢。

上麵談了看大勢的三個方麵,我們在運用時要通盤考慮。一般來說,股票的走勢要快於經濟對市場的影響,股市會提前做出反應。相反,政策導向要落後於市場走勢,市場走勢要有一個向前的慣性,但終究要與政策的導向相一致。

通脹與利率對股市的影響

通貨膨脹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趨勢的影響比較複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貨幣供應量增加,開始時能刺激生產,扶持物價,增加公司利潤,從而增加可分派的股息。股息增加,使股票更具有吸引力,於是價格將上漲。但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將會推動利率上漲,從而使股票價格下跌。因此,當通貨膨脹的刺激作用大時,股票價格變化的趨勢將與通貨膨脹的趨勢一致;當壓抑作用大時,股票價格變動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相反。

一般而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若通脹上升過快,政府為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首先推出的措施往往就是收縮銀根,對股市而言,這是沉重的一擊。一旦政府收緊資金流出的源頭,限期還貨,就會造成拋股套現壓力,並且這類資金在一定時間內一去不回頭。隨著資金麵的偏緊,公開的拆借市場和民間借貸的利率上升,這種相對穩定且可觀的利息收益,又造成股市中的部分資金流出。資金隻出不進或出多進少必然造成股市的下跌。若政府已經出台的調控措施仍未減緩通脹壓力,政府還會加大力度實施調控,推出更為嚴厲的措施。從股市大的宏觀趨勢而言,當通脹壓力逐步加大到引起政府關注時,首先應考慮到股市的上升空間已經有限,逐步減磅了結方為上策。1993年3月,正逢我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但伴隨而來的是通脹壓力日趨加重,政府開始采取的一些調控措施較為溫和,見效不大,對股市已產生了影響,雖然深滬兩地自368點和1558點回落後整個市場的人氣未散,交投依然活躍,人們對再創新高充滿信心,但股市已無力衝上新高位。隨著政府抑製通脹的調控措施的力度不斷加大,股價呈一波比一波低的下跌趨勢。

反過來,當通脹見頂回落並在合理範圍內,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又會推出如放鬆銀根搞活企業的一係列措施,出現這樣的情況,正是股票買進的時機。

在影響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的諸因素中,利率是一個很敏感的因素,它的升降總要帶來股票價格的變動。一般來說,利率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因為企業經營離不開銀行信貸。利率上升會使消費信貸萎縮,社會購買力下降,企業銷售額減少,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利潤減少,可分配的股息隨之減少,甚至不能分配到股息。這樣的股票自然缺乏吸引力。持有這種股票的人也會把它賣掉,把資金轉到有高利息收入的其他股票或債券等方麵去。由於要賣的人多,想買的人少,致使股票在市場上供過於求,造成價格下降。如果利率下降,則情況正好相反。並且,經驗表明,股票價格通常在利率下跌前夕或開始下跌後不久到達最低點,然後逐漸回升。

如何根據利率走勢選擇股市的買賣時機呢?簡單地說,從大趨勢看,利率走勢與股市走勢呈相反方向運行。當銀行存款利率調高時,也就意味著將錢存在銀行的回報率提高,股票的價值相對降低。反過來,當銀行的存款利率降低,表明存錢收息的回報率降低,股票的投資價值相對提高。從資金流向看,利率的調高會吸引股市中的部分資金流向銀行,存錢收息,而利率下調會使銀行中的存款尋找新的投資渠道,有些資金就會流回股市。所以,一般而言,利率調高則股市下跌,而利率下調股市往往上升。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三:人們樂於選擇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利息上升造成銀根收緊,企業獲利能力降低;利息升高使股票投資成本增加。

由於利率走勢和股市趨勢呈反向運行,這就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發:研判利率走勢的“頂”或“底”,對尋找股市走勢的底或頂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從宏觀角度捕捉股市大機會的手法。不過,股市相對於利率的反向走勢具有提前或滯後的特性,即利率見底之前,股市有可能先行見頂,或利率見頂之前,股市已提前完成探底過程甚至出現緩慢回升。兩者並不一定是同步運行或同時發生,這就要求我們不可過於機械地根據利率走勢選擇股市的買賣點。

股價漲跌生命周期

在股票市場中,明顯的飆升與下跌均不常見,而股價的走勢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漲跌不定的盤整局麵中,因此,投資人若事先洞悉股價盤局密集區所隱含的意義,必能掌握股價飆漲的先機,同時若能知悉作手動向,便能避開股價崩跌時套牢的厄運。

一般作手炒作股價的步驟,概略可分為進貨、拉抬股價、出貨三階段。若配合股價走勢來看,可分成六個階段。

(1)底部盤整時期:主力在此暗中吸進籌碼,為避免打草驚蛇,主力經常分批進貨,故成交量十分平均,且不突出,以免“驚動”投資者。而股價則在某價位下盤旋,形成一頸線,當價接近頸線時,量會略增,此時因主力貨未進足,為控製股價而調節之量。

(2)尖線與主升段時期:當主力進足貨後,需讓投資者“大家一起來”,否則自拉自唱也不成遊戲,而昭告投資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此股之股價“耀眼”起來,故主力會急拉股價,使其突破頸線,通常約有10%~50%之漲幅。但主力為使搭轎之散戶成本提高,減輕往後拉抬之賣壓,會將股價打回至頸線以上附近。然後再次拉抬股價,低進高出,且再回升之量會超過前次攻擊尖線後之量,成交量也將不斷增加,此時股價日趨活絡,主升段已可確認。

(3)中段整理時期:經過主升段股價已有明顯的漲幅,參與的散戶愈來愈多,而獲利也頗為可觀,主力為使遊戲能繼續下去,此時成交量隨整理形態的進行而遞減,當量縮至尖線時期左右之量,中段整理告完成。

(4)第二主升段時期:在前述中段整理後,主力將再重新掌握市場浮動籌碼,在成交量不斷鋸齒狀擴大的情況下,展開漲勢淩厲的大行情,第二主升段便會出現。此時股價表現強勁,甚至逆勢漲停,但是,在末期時成交量大縮,出現軋空成交量。

(5)反轉下跌時期:股價經主力拉抬炒作後,已有數倍漲幅,作手因持股眾多,故較難在一日內出清,因此常采用震蕩出貨的方式,使散戶摸不清究竟是出貨或調整籌碼之整理。不過反轉形態還是有其特定模式。

a.出現大筆轉賬。

b.股價雖仍處於高檔,但每至高峰成交量非常大。

c.天價配合天量,且短期股價即使回升,但不能創出新高,成交量也不能突破前期天量。

d.股價突破支撐之頸線,成交量隨買氣減弱而減少。

6.逃命線:當股價下跌突破頸線,短期會有一急跌之後的反彈行情,惟股價隻能到達頸線附近。此時投資人宜迅速出脫持股,否則,股價一路往下跌,長者甚至套牢達半年數個月之久,而當股價出現下跌反轉形態時,空倉者不宜貿然介入,必須經盤整確認底部形態完成,才有再次漲升的機會。

不過股票常會有輪作情形出現,接棒的主力,會在前位作手出貨時,吸足籌碼接手炒作,但是因為風險增加,作手炒作不易,因此失敗的作手通常屬於此種類型。

在這些股價炒作的行情中,何處是天價,大概隻有作手本人知道,而散戶若不想長期套牢,又獲得大幅價差之利,移動平均線是最好的分析指標。投資者在低價介入時,可以不管作手中段震蕩盤整,隻要股價未跌破30日均線前,均可握牢持股,而當股價下跌穿破30日均線3日後,若無反彈回升,則應毫不考慮殺出持股,如此雖不能賣到最高價,但已有很大價差,獲利也不少,是成功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