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裏麵沒有別的,是程寅奏的公孫度的這段時間的政績。這公孫度確實是個治理州縣的人才,短短幾日時間就將高句麗殘餘部眾收拾的服服帖帖。
漢靈帝讓張讓看這奏章的意思,想讓也能猜出一二,當下就站出來開口說著:“趙大人知人善用,如今新郡局勢日趨穩定,老奴提議讓公孫度做新郡郡守。”
何進聽到這話,也猜出了奏章上麵的事情,漢靈帝雖然沒有說話但是看樣子已經在心裏默認了,皇帝心中都已經決定的事情,何進就算是再努力為自己爭取,都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還會因為這件事情得罪趙逸。此事已成定局,何進還不如順水推舟。所以何進也開口同意公孫度擔任新郡郡守。
漢靈帝點點頭,讓張讓將奏章上麵的話說了一遍,之後宣布公孫度為東郡郡守。
何進與張讓都知道趙逸在幽州實力極大,所以幽州來報的消息,何進與張讓都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此事的真實程度很低,之所以他們眾口一詞,就是因為皇帝看過奏章後已經先入為主,同意了公孫度任東郡郡守。且不說張讓與何進的手中如今沒有合適的人選,就算是有的話,他們也不會現在說出對公孫度的不滿。
如今趙逸皇恩正寵,而且趙逸剛剛被任命為征西大元帥,且不說其餘事情,單說征討北宮伯玉一件事情,朝廷官員都要讓著趙逸。就算是趙逸在這個期間犯下了什麼罪行,朝廷為了穩定軍心,也會在日後處理。所以這些官員不會說什麼,這些人與何進與張讓一樣,也在等待一個機會。
漢靈帝說待到兵馬齊備後,為趙逸等三軍將士踐行出征,這次朝會就這樣宣布結束。下朝的時候,張讓把趙逸叫到一邊,細說著今日朝堂上的事情,說朱大人早先是給他打過招呼,張讓如此行事並非是針對趙逸,而是為了大漢朝廷,希望趙逸不要怪他。
張讓心中是為了什麼趙逸十分清楚,不過現在還不到雙方撕破臉的時候,趙逸拱手說,自己理解他的苦心,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聽到趙逸這話,張讓臉上露出喜色,誇了趙逸兩句後,說自己事務繁忙離開了這裏。
張讓這一離開,在暗處的何進也從暗處走出來,對趙逸說千萬不要相信張讓的花言巧語,從今日事情可以看出張讓已經有了對付趙逸的心思。何進囑咐趙逸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與張讓這樣的人交手,稍有不慎或許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多謝大將軍提醒,此事伯來已經知曉,伯來過幾日就要前往西涼,日後朝廷有何風吹草動,還要大將軍多加照拂啊。”趙逸說了句客氣話。
何進聽到趙逸這話嘴角露出喜色,說讓趙逸放心安心出征,趙允大人這邊有他何進照顧。
兩個人有說有笑的走出宮門,宮門外等候的典韋看到趙逸出來,往前走了兩步剛想說什麼話,見到趙逸背後的何進,立刻閉上了嘴巴,靜等著趙逸出來。
典韋是個莽漢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看到典韋的樣子,明眼人打眼就能看出典韋心中藏著事情。為了博取何進的信任,趙逸問了句:“典韋將軍有何事稟告?”
聽到趙逸此話,典韋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將事情說了出來:“大人,冀州六萬兵士如今已到城下,冀州牧朱儁大人寫給朝廷的奏書還未上報。”
何進聽到冀州六萬兵士的時候眉頭挑動,看了趙逸一眼:“伯來,這六萬兵馬是?”
“哦。”趙逸好像想到了什麼,“此事昨日我忘與大將軍說了,這六萬兵士是下官自冀州牧朱儁處借調而來。雖說朝廷征調了青徐兩州與揚州的兵馬,然而所部兵馬還是太少,故而我又向朱大人借調了一些,如此可保萬無一失麼。”
“不錯,伯來計劃的十分周詳。”何進讚了一聲,心中卻對趙逸的做法頗為不滿,今次之所以沒有讓幽州官軍入關,一來是為了幽州的穩定,二來是為了讓用兵如神的趙逸,手下無可用的親信兵士。
卻沒有想到朱儁橫插一腳,有了冀州這六萬兵士,趙逸在軍中的實力,生生高出孫堅與曹操一個頭來,這與何進的計劃很不相符。但是如今兵馬已經到了城外,而且已經說明是為了北宮伯玉之事,何進隻能拍著胸口保證說,竭力為趙逸周旋此事。
在何進走後,典韋湊上去在趙逸的耳邊說了一句:“大人,已經問清楚了那壯漢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