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二百四十章 絆馬索(2 / 2)

城牆觀戰的羌渠所部兵士心情可是大起大落,自己剛剛看到了突破重圍的希望,竟然又被拿走。

羌渠看著官軍陣營內倒的重甲兵士目光閃動,尤其是見到南北城門官軍援軍已經來到城外,那晃動的火把連成一片,照亮了方圓百丈的景象,羌渠仰望星空長歎一聲,天亡我也!

如今重甲精銳已死且官軍援軍已到,若是再衝殺下去,自己兵士極有可能會全部死在這裏。羌渠無奈之下,隻得再次下達撤軍的命令。

羌渠所部進攻不到一個時辰,所部兵士就傷亡了兩千人馬,其中還有百名重甲兵士,這讓羌渠心疼不已。

“沒有想到慕容複竟然如此厲害,我們輕敵了。”羌渠歎息了一聲,對於羌渠來說死傷兩千兵士並沒有什麼,在七萬官軍麵前,有無這兩千兵士對羌渠形勢並沒有影響,羌渠在意的是那百名重甲兵士。

自己耗費心血,窮部落之力打造出來的精銳兵士,竟然如此輕而易舉的被官軍斬殺了。官軍斬殺的不僅僅的是這百名兵士,更是斬殺了羌渠所部求生的希望。

官軍就算能再給羌渠三天時間鑄造戰甲,但是三天後想再從那些戰馬內尋找載運兵士的,隻怕是難上加難了。

羌渠所部一觸即潰,這讓官軍兵士歡呼雀躍,太史慈與慕容複等人紛紛進言請趙逸下令攻破廣寧縣城。

“如今匈奴部落士氣大損,且騎兵戰鬥力遠不如以前,正是我部攻殺的大好時機。”太史慈將如今羌渠所部情況說出。

在太史慈等人看來,如今羌渠部落一敗再敗,兵士戰力已經大大減弱,反觀官軍經過這接連幾次打鬥,士氣高漲,內心對匈奴兵士的敬畏之心已經煙消雲散,正是攻城的好機會。

與手下部將群情高漲不同,見到匈奴兵士撤回城內的趙逸,麵部表情頗為平靜,並未因這次勝利同意攻取廣寧縣城,看著廣寧城門上那晃動的火把:“現在時機未到。”

“時機未到?”這四個字猶如一盆涼水,將這些高漲的戰意澆滅。太史慈等人覺得趙逸有些太謹慎了,如今攻城官軍有八成的勝算。但是身為幽州牧的趙逸說出的命令,太史慈等人均不敢有異議。

巴圖是個急性子,且不歸趙逸管轄,聽到趙逸這話,直接問道:“你說那何時才是最佳時機?”等這個機會,巴圖已經等了很長壽時間了。

“我之所以不在現在攻城,並非是怕了羌渠,而是現在匈奴兵士仍有戰力。”趙逸解釋了一下,“我軍攻城勝利是必勝的,但麵對拚死一戰的匈奴兵士,我軍就算將廣寧縣城攻了下來,我部兵士也必定傷亡慘重。”匈奴兵士之所以一退再退,不過是因為人的心理作祟,首次交戰被官軍打敗挫傷了他們的銳氣,之後幾次失敗一是因為他們的進攻鋒芒,多數被前麵抵擋的盾牌真是擋去,二是因為他們如今還有退路,所以稍微遇到官軍頑強抵抗,他們就會一觸即潰。

但是這種僥幸心理,會隨著官軍攻城隨之消散。如今匈奴兵士依仗的就是廣寧縣城,官軍攻打廣寧縣城,就如同攻擊他們棲身的匈奴部落。無路可退的匈奴兵士隻能奮力一戰才能從官軍的馬刀下活命。

除去冀州官軍與烏桓兵士之外,如今幽州本部人馬隻剩下了四萬多人。城內的兩萬多亡命之徒若是運用得當,可相當於數萬大軍,幽州若是再損失些人馬,那可就危險了。

此刻有難樓部落騎兵與冀州官軍,幽州固若金湯,但這畢竟是外力,終究是要離開的,屆時元氣大傷的趙逸如何能與境外各部夷族抗衡。

憑著趙逸如今名聲,振臂一呼召集數萬大軍不是難事,但趙逸也想用老兵,這些經曆過生死曆練的老兵,日後才是幽州的中流砥柱。

這是趙逸遲遲沒有進攻廣寧縣城的重要原因,再者說守衛之戰,對趙逸好處極大。窄小的城門根本不容許匈奴兵士大規模進出,官軍則是可以利用人數優勢,將出城的匈奴兵士盡數誅殺。

如此積小勝為大勝,待到廣寧縣城內羌渠所部兵士缺損嚴重之時,就是趙逸進攻之日。

如今廣寧縣內已經沒有糧草,戰馬衝殺能力大大減弱,羌渠必定會趁著戰馬還有衝殺能力之時再次對趙逸官軍發動衝擊。

這正合趙逸的意思,他就是想將羌渠部落一點點吃掉。

廣寧縣城的的府衙內,匈奴部將將今次的傷亡情況說出後,歎了一口氣:“首領若是再這麼下去,我們部落就危險了。要快些想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