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符合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實施素質教育對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陣地,它也必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抓好課堂教學這一環節,開掘課堂教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呢?

一、轉變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

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開拓課堂教學新領域的起點。語文教師首先要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素質教育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等內容。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由此看來,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目標,它是以人類自身的身心素質為對象進行開發和重塑,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方式。它要求教育者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麵進行有序的組合和重構,全麵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

素質教育是相對於應試教育而提出的,它與應試教育有著本質不同。它注重基礎性教育,強調發展功能,注重全麵發展。應試教育無視人的身心發展個性,教育過分僵化、統一,分數至上;素質教育是以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前提,實施全麵、和諧的發展教育,主張人才的多樣化、多層次、多規格,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應試教育強調的是能否升學,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素質教育則以適應社會需要、人的發展需要為目的,立足未來發展。二者在教育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也有本質區別。

素質教育的特點有:強調學生是唯一的主體;提高所有學生的各種素質的全麵性;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人才的多樣性層次性;注重學生做人的基礎,又是強國富民的基礎;促進受教育者的和諧發展、全麵發展、終生教育;要求學以致用,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當地經濟;保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層麵獲得成功;在個人發展教育實施過程各自協調一致。

根據以上特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就必須貫徹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和諧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個別性原則、成功性原則,盡可能的實現學生全麵素質提高。

二、建立體現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體係

以素質教育的思想為指導,以課程教學計劃的教學大綱為依據,建立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體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建立素質教育的目標體係,可以糾正應試教育目標的局限性,減少教學的隨意性,真正的把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要求具體化,通過分步實施若幹個子目標,最終達到語文素質教育的總要求。

語文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分別建立各階段的訓練目標,確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以總目標為出發點和歸結點,有效地培養學生正確的觀點、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審美觀念、辯證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具備相應的文化修養和文藝鑒賞水平。語文教學點多麵廣,這無疑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困難。如果教學沒有目標,就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建立並實施與語文教學相適應的目標體係。

語文教學目標是多方麵的,它包括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同時語文教學的目標又是多層次的。根據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現狀和要求,一般可劃分為總目標、高中階段目標,初中階段目標,一學年目標、一冊書的目標、一個單元的目標、一篇課文的目標、一個課時的目標。各個目標之間緊密相聯。依據目標的層次,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又可以把聽說讀寫的目標具體化。例如,把三年初中聽話訓練目標,具體分解到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