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不堪回首月明中(1 / 3)

第三十五章 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歸降以後,被軟禁於汴京。他孤孤寂寂寫出了“往事隻堪哀”的淒涼新詞。誰知這時,汴京城中還有一個人,懷著同樣不堪回首憶當年的哀痛,正對月長歎。這人是誰?竟然是那威名赫赫、英雄蓋世的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短短的十餘天休整,使戰雲密布殺聲震地的江南,暫時出現了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盡管曹彬知道江南兵馬們完全沒有力量來襲擊宋軍。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鬆戒備。除夕晚上,他帶了衛兵,親自巡邏一個通宵。

新年一過,曹彬便下令各將,分兵去奪取金陵外圍的溧水,句容等縣,和秣陵關等戰略要地,以阻止江南各路援兵。隨後,便引大軍直逼金陵,屯兵於秦淮河畔。

這金陵城中,陳喬和張洎二人,在宋師大敗鄭彥華和杜真時,為李煜出主意,讓各地堅壁清野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已彰”。又以為客觀事物雖無,固守城池,不與宋兵交戰,以老宋師,他們久攻不下,糧盡兵疲,自然退兵了。

李煜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即派神衛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為元帥,統一指揮全國兵馬,抵禦宋兵。這皇甫繼勳,乃是過去南唐大將皇甫暉之子,年少驕傲,對李煜並沒有效忠之意。卻盼望李煜早日下令投降,但又不敢直說,隻是對眾將常常說起:“宋軍強勁,誰能敵得過他!”

宋軍一連圍城數月,陳喬和張洎卻不報告給李煜。這李煜日日在宮內和小周後歌舞宴樂,並請了一些僧道在宮內念經祈天,求天保佑江南。那裏知道外邊戰事?

這一天,他偶然想巡城,到城頭一看,隻見城外到處是宋軍寨柵,旗幡遍野篇》、《乾坤衍》、《原儒》等。,刀槍耀日,才大吃一驚,責問皇甫繼勳為什麼敵兵已臨城下,還不報告?一怒之下,斬了皇甫繼勳,兵權歸陳喬、張洎指揮。

陳喬、張洎一方麵加強防守,一方麵派人潛出城去,令留守南都的水師都虞候朱全斌引全部水師十五萬人來救援金陵。誰知來全斌接到救援詔書後,卻把大軍屯於鄱陽湖口,不來救援,並說:“我如出兵東去,宋兵必來攻占此地,斷我歸路。如果此次出兵能戰勝,還可以;如一旦戰敗,就無路可退了。”就是不肯進兵。

這曹彬、潘美包圍了金陵,又分兵去東擊潤州,奪取江南一些戰略要地,打通江南與淮南之間的水上交通,以求軍糧供應和與汴京互通消息的迅速。

不幾日,忽報朝廷下旨,讓曹彬等暫緩攻城,又派了李煜的兄弟李從鎰和使臣李穆從汴京來,執匡胤手詔國學者海克爾的《宇宙之謎——有關一元論哲學的通俗讀,勸李煜歸降入京朝見。

李從鎰和李穆進入金陵,來見李煜。李從鎰哭拜於地,說道:“天朝已統一全國,兵精糧足,江南絕非其敵,不如早日歸降,總比晚日歸降為好。否則一旦聖上發怒怪罪,悔之晚矣!”

李煜也落下眼淚,愣了半晌,才說:“看來,隻有歸降這條路了。”便欲應工入京朝見歸降。

可是那陳喬在一旁厲聲說:“主公此言差矣。宋兵圍困金陵半年之久,未能攻破,可見金陵城池之固。今宋師已老,南都朱全斌大兵指日可到。宋兵馬上就會被迫退走,在此關鍵時刻從此這一名詞被廣泛運用。教育哲學的體係,基本上可分兩,能堅持幾日,則局麵必大改觀。如在此時動搖,祖宗幾十年基業,必將繼送於一旦了。

李煜李是個沒有主見的人,見陳喬如此說法,不由又動搖起來,半天說不出話來。

陳喬、張洎當下便把李穆禮送出城,留李從鎰在城內,對匡胤手詔並不答複。李穆無奈,隻好回汴京複命。

李煜在金陵城中,猶疑了幾天,又覺得不妥,再次派徐鉉往汴京求和。

徐鉉來到汴京,朝見匡胤已畢,又老調重彈地說:“李煜確是因病未能前來朝見,不是故意拒詔,望萬歲以聖人之胸懷,對李煜寬大,暫緩出兵征伐,以保一邦百姓生靈。”

匡胤隻是冷笑道:“李煜既為國主,為何都不懂得憐恤一邦百姓,君輕民重這個道理,卻要保一己之身,不來朝見,而移禍於百姓!”

徐鉉仍是叩頭不止,請求寬大李煜,憐恤江南百姓。

匡胤大怒,拔劍在手,喝道:“你不必多言!江南百姓無罪,朕早已下令曹彬、除持械抵抗者外,決不妄殺江南一人。即使李煜,朕也下令,保護他一家人身安全。但是天下一家,國家必須統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江南必須歸順朝廷!”

徐鉉見匡胤變了臉色,知道匡胤已下決心收複江南,多說也無用,隻好拜辭,惶恐地奔回江南去了。

回到金陵,經過曹彬之營,曹彬見他臉色懊喪,完全猜中他在京中求和必然碰壁,便對他說:“你回去告訴李煜,潤州、蘇州、常州都已被吳越王錢俶和丁德裕所攻破,朱全斌率眾兵來援金陵,也被黃州刺史王明所攔截於江中,朱全斌,想放火燒王明船隊,誰知風向變化,反燒了自家兵馬,連朱全斌也葬身火海了。江南隻剩下金陵一座孤城,早晚必破。你應告訴李煜,讓他當機立斷,立刻來降,尚可多積些陰德,保全一批無辜生命。”

徐鉉回到城中,見了李煜,把趙匡胤和曹彬的話,一一向李煜說明。李煜無法,隻好派人通知曹彬,先派兒子清源郡公李仲寓代替自己入朝。”

曹彬回複說:“隻要你的兒子一到我軍寨內,我軍立即停止攻城。”

李煜得知,便讓李仲寓收拾行裝,準備入朝。卻又被陳喬、張洎勸止。

曹彬等了幾日,不見動靜,派人入城去問,答複是李仲寓行裝尚未準備好。如此一連催了幾次,始終不見李仲寓出城。曹彬這才下決心攻破金陵。

這天,曹彬忽然稱病,不升帳理事,一連幾日不出。眾將聽到紛紛進大帳揮望。

曹彬對他們說道:“我這病不是醫藥能治好的。乃是心病。在出征江南時,萬歲曾向我講,不許傷金陵城中人,尤其李煜一家,即使困獸猶鬥,也要活捉,不能殺一人。我已在萬歲麵前立誓領旨。如果諸公能與我共同信誓,破城時不妄殺一人,則我病即愈矣。”

眾將聽後,都表示答應,於是,曹彬令排下香案,與眾將一齊跪下祭拜上天,宣誓不妄殺一人。第二天,曹彬便稱病愈,升帳理事,布置眾將,對金陵城發起總攻。

這次才是真正的攻城,不過二日,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宋軍攻破金陵,大軍潮水般地湧進城來。

陳喬和張洎是力主不降的人,至此慌作一團。陳喬對張洎道:“你我力主勸主公不降,如今主公反受我等連累。你我隻有一死以謝罪了。”

二人決定一同自盡。便入宮來見李煜,陳喬哭拜於地,說道:“臣有負陛下,合當受死。如宋朝責問陛下為何不奉詔下朝,陛下可說受臣等所阻撓,才未能成行,這樣可減輕陛下責任。”

李煜歎道;“我國氣數已盡,卿死又有何益?”

陳喬道:“縱然陛下不肯殺臣,臣又有何麵目見國人?”

拜了幾拜,辭出別辭,在無人處自縊而死。

那張洎口頭上雖說答應陳喬一同自盡,可是心裏卻並沒打算死。他見陳喬死了,便對李煜說:“臣本與陳喬一同掌管國家軍事機要,國家倫亡,已準備與陳喬一同盡忠死節,可是又想到臣如死去,陛下入朝,又有何人能替陛下辯解?所以臣隻能暫時活著,準備替陛下辯明此事。”

二人正在講著,因見宮門一陣喧嘩,一個太監腳步蹌踉地跑來說:“宋兵已到宮門,朝內大臣也都到了,宋軍將軍催促主上速速出宮,去見元帥,納降認罪。”

李煜沒有辦法,在張洎扶持下,走出宮門。隻是徐鉉等江南大臣,已被宋兵看守在宮門一側。宋朝四方館使田欽祚全副戎裝,按劍而立,見到李煜出得宮來,便道:“李煜!你知罪嗎?”

李煜見宋兵劍戟如林,包圍著宮門,嚇了渾身發抖,連聲說:“知罪,知罪。”

田欽祚便道:“既然如此,速隨我去見元帥,聽候分付。”

李煜呼得率領江南一些大臣步行著跟在田欽祚後邊而行,宋兵排成二行,夾道押送。

這時,曹彬、潘美已經乘船由秦淮河經水門,進入城內,停船於夫子廟前。

李煜等人,不一時便來到,田欽祚讓他們都站在岸上等候,自己先上船稟報一番,才出來說:“元帥宣李煜上前看見。”

李煜隻好出列上船,隻見那船邊搭著一塊獨木跳板,悠悠晃晃。李煜不由心慌,生怕踩個不穩,跌入河中,站在岸上畏不前。

曹彬在倉內望見,便叫二個衛士,去扶挾李煜上船。

李煜上了船,隻見潘美立在船頭,慌忙跪倒,拜見行禮。潘美也答禮相還。李煜進了船倉,又向曹彬行禮。曹彬卻坐著不動,說道:“本帥甲胄在身,不答禮了。”

既保持大帥威嚴,卻又對李煜待以客禮,恩威並用。在李煜拜畢之後,曹彬立即讓衛士給李煜看座。請李煜在一側坐下。

曹彬道:“本帥這次出兵下江南,完全是因為萬歲幾次召你進京,你卻不去。隻好派本帥來強請了,耗費了國家不少錢糧,還使中原和江南因此而喪生了不少將士的性命,這都是你作的孽。時至今日,你可知罪?”

李煜連忙欠身道:“李煜見事不明,受到左右臣下挾持,身不由己,如今真正知罪了。”

曹彬道:“知罪就好。一定要認清形勢,我們國家四分五裂,大亂已有五十餘年。自古以來,卻是治久必亂,亂久必治。如今大勢已由是大亂轉向大治、西蜀、南漢、荊南,湘楚等地,都已統歸天朝,決不能容許江南仍然分裂國土,獨立為政。所以,望你認清形勢,納土歸順,這是天心、民心的共同意願,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你可明白嗎?”

李煜道:“明白,明白,李煜自當納土還國,上表請降,進京待罪。”

曹彬點頭道:“如此甚好。納土歸順,便成為一家人,不但無罪,而且有功,入京朝見萬歲後,仍不失封候之位,這點你可放心。”

李煜聽後,才略覺安慰,臉色也平靜了一些。

曹彬又道:“你可回宮收拾行李和家當,一切珍寶,願帶的都可以帶上。歸你所有。你的家屬也同樣要收拾準備。一旦你離開金陵,宮內留下的物資便都要造冊登記,收歸國有。那時,就不再屬於你了。”

李煜隻是唯唯聽命,沒有多講一句話。曹彬便他回宮,按分付準備起程。並又撥一千精兵,守護江南偽宮,宋朝一切將士兵丁,閑雜人等,一律不準入宮。

李煜去後,田欽祚道:“元帥,你不該把李煜放回,如果他自盡,我們如何向萬歲交待。”

曹彬微微一笑,說道:“你沒看見嗎?剛才李煜上船時,連個跳板都不敢過,怕掉到水中。如此膽小怕死的人,如何肯去自殺?你們隻管放心,不會有事。”

當天,曹彬、潘美便寫下捷報飛報進京。不到半個月,匡胤聖旨已到,命令曹彬、潘美繼續留在南,盤點江南官庫物資,開倉救濟金陵城內百姓,安撫江南百姓,招降各州縣。江南各州縣地方行政官員,照舊供職,等待甄別後,正式錄用。江南中樞各部院大臣,一律攜帶家眷與李煜全家,派兵護送來京,限三日內起程。

旨意一下,曹彬即派人通知李煜及大臣徐鉉、張洎等人,告明進京日期。

十二月十二日,李煜清晨起來,匆匆到太廟祭拜一番,向祖宗告別,回到宮來,帶了小周後和寵妃小花蕊夫人,以及批準帶領的二十名宮女和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細軟行李搬上騾車,對自己居住了三十九年的宮殿,看了最後一眼,便走出宮來。

誰知那些江南宮中近千名宮女、太監和教坊樂師、歌妓,聞知李煜要走,都跪在宮門內外的主道兩旁,向李煜送行,樂師們奏著淒涼的樂曲,李煜不由想起昔日的繁華,如今一切都成過去,不由熱淚湧出,失聲痛哭。

出得宮門,隻見宋軍將領田欽祚、郭守文,引著騎兵,早已列隊等待。徐鉉等人,也排為一行,站在一邊等候。田欽祚見李煜攜帶家眷出來,便催李煜上車,連同江南各官員家屬和李行,綿長車隊達二百餘輛,在三幹鐵騎的前呼後擁下,離開金陵,向汴京進發了。

這支行動緩慢的隊伍,雖然起早趁黑的趕路,也足足走了二十天才到達汴京,已是開寶九年正月初三日了。

次日早晨宋太祖趙匡胤,登上明德門上城樓受降。由郭守文帶領兵丁,押了李煜及其大臣共四十三人,都穿著素服跪於明德門下伏罪。按照禮儀製度,首先由郭守文宣讀曹彬寫的獻俘捷報。匡胤卻說:“劉鋹是偽漢皇帝被擒而降。李煜雖然割據一方,但早已削去帝號和國號,改奉大宋年號,自不能與劉鋹同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