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在蔣介石到達西安的第五天,即12月9日,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抗日救亡的號召和紅軍長征勝利的鼓舞下,北平學生數千人舉行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示威遊行,示威學生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運動”、“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國民黨政府不僅不同情,不支持,反而竟派軍警鎮壓。這一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北平學生的抗日愛國行動,獲得了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持和聲援,掀起了更加廣泛的抗日救亡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之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起點。在這個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日子裏,西安廣大的愛國青年學生怎麼還能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裏去讀書呢?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對於日寇的侵略,他們不能坐視,而要進行堅決的鬥爭。因此,對於“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他們準備隆重紀念,並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對於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張學良、楊虎城以及省主席邵力子都表示支持,但鑒於當時西安的形勢和蔣介石對學生運動一貫的敵視態度,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做學生們的思想工作,想勸說學生紀念活動從簡,不搞遊行示威,隻開紀念會,規模也宜小不宜大。但學生們不聽,不僅要遊行示威,還準備到臨潼蔣的行轅去請願,要求政府顧及民族的生死存亡,堅決抗日,停止內戰。
那時,無論他們怎樣說怎樣勸,都不起作用,正所謂:一腔熱血似火燒,健兒救亡誌氣高。或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不怕蔣介石恐嚇,仍然決定按原定計劃隆重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屆時舉行有數萬人參加的請願和示威遊行。
學生要遊行的事,蔣介石在事前已經得到報告,他命令西安的軍、警、憲、特加強戒備,嚴密防範,不準學生遊行,更不準接近臨潼,否則,格殺勿論!
但西安的愛國青年學生不怕壓,不信邪,他們組織得很好的紀念活動和遊行,仍然按預定計劃進行了。
令人擔心的事終於發生。原來,蔣介石聞訊,大發雷霆,下令鳴槍警告,以驅散遊行的群眾,更不準學生走出城門一步。
在蔣介石的督促下,當局出動了大批軍警、馬隊,企圖把學生擋往。但學生們既然已經上了大街,還怎能後退,所以出現了推搡、撕打,軍警鳴槍警告,於混亂中,竟存小學一名學生被流彈打傷。消息傳出,群情更為激憤,他們出於愛國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滿,仍然不顧天冷、路遠和危險,冒著凜冽的寒風,繼續前往臨潼請願。
在隨後一段時間內,遊行隊伍無人阻擋,行進也還順利,但如果認為蔣介石已經改變主意,或者會大發慈悲,那就錯了。蔣介石已布置自己的衛隊,在通往臨潼的路上架起了機槍,學生們如再前行,就準備進行大屠殺。所以,別看表麵平靜,實際這是對方窺測方向的間隙,是瘋狂殺戮前的沉寂,稍不留意,問題就嚴重了。
張學良為避免學生無謂的犧牲,急驅車追趕過來,誠懇勸阻學生不要去臨潼請願。學生們悲憤陳詞,欲罷不能,萬眾痛哭,場麵動人心弦。張學良也不禁流下眼淚,並向群眾傾吐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表示堅決支持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他是一定要抗日的,並在一星期內用事實作出回答。學生們這才列隊回城。對於這悲壯豪邁、激動人心的一幕,親身參加過這場鬥爭的李木庵曾作過詳細的記述,他回憶說:
……大隊行至十裏鋪,臨潼蔣介石行營已得到消息。
蔣派侍從室組長乘汽車趕來阻止,請蔣明天進城來答複。
你們不要前往臨潼,如果不聽,到前麵發生了事,我們不能負責。其實,在十裏鋪,蔣介石已布置軍隊,馬隊已排滿街上,高地架設機關槍,在前麵的學生交通隊,已被扣留,形勢至為緊張。正在相持的時候,張學良乘汽車趕至,要求與群眾說話。群眾停止途中。張說:“各位同胞,各位同學,你們的救國熱忱,我是非常欽佩的,但是今天時間已不早,路程尚遠,而臨潼又無餐宿之地,太辛苦了,不如請大家轉行回去,把你們的請願書交給我,由我代你們轉向蔣委員長陳述,比你們自己去還要快些。”群眾說:“蔣委員長是全國黨政軍權最高統攬者,必須他親自答複我們的請願,方能相信。臨潼雖無大隊餐宿的地方,我們寧願不吃飯,寧願集體露立達旦。救國之事,還怕辛苦嗎!”不同意張的提議。張見群眾意誌已決,難以挽回,又對群眾說:“你們的救國誌願,我並不來阻撓,隻是政府不滿學生幹預國事,你們此去必觸動最高主權者之怒,我為愛護你們,不忍見你們去流血犧牲。”站在前列的東北大學生及女學生,聽到要流血犧牲的話,首由東北大學生高呼:“我們願意為救國而流血,願意為救國而犧牲,死在救國路上是光榮的!”放聲大哭。
女學生相繼號哭,由隊頭至隊尾,萬餘人都哭起來了,群眾連哭帶喊著:“我們不願做亡國奴,我們願為國而死,我們前進吧!”一時哭聲喊聲震動山嶽,道旁停觀的行人,都一起流淚。張學良隨從的馬弁也在拭淚。這時情緒的淒慘和哭聲的悲壯,任何鐵石心腸的人,都不能不動於懷,因此張學良也就抑製不了他的情感,也掩麵而泣,不僅感動他的天良,而且激增了他的勇氣,祛除了他的畏懼心理,續向群眾說話,謂“各位同胞、同學,我張學良不是不救國的,我的心情是和你們一樣的,自從失掉東北四省,全國人民無論男女老少,無不罵我張學良,我何嚐不敢打日本強盜呢?上級不許我打,這種隱痛是一時不能對人說的。我不是願做亡國奴的人,我與日寇有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我的最後一滴血,是要流在抗日戰場的,請你們大家相信我,你們的救國心願,我不忍辜負,在一星期內,我準有滿足你們心願的事實答複你們,請你們今天暫行回去,我不欺騙你們。同學們,我是國家的軍人,我不是蔣某人的走狗,如果逾期欺騙你們,我張學良願意你們群眾在任何地方,把我處死。你們可能相信我吧!”群眾見張學良如此懇摯的表示,遂應允張的要求,聽候滿意事實的到來,率隊回城。時天已近黑,群眾自晨六時至午後七時未進粒米,卻都是精神煥發,毫無倦色,而且個個都象得了勝利似的,尤其是小學生及女學生隊伍行列,秩序井然,自晨至晚,無一中途離隊者,大隊入城時,他們臉頰上的救國熱淚,尚未盡幹,在街道的電光掩映下,瑩之發光,見者無不為之感歎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