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離去(1 / 2)

西北苦寒之地,民風彪悍,加之邊關多戰事,領地多匪患,故策馬佩刀之人處處可見,倘若無刀,反倒惹人笑柄!但是在這秦公府周圍持器者則罕見,蓋應秦公於府外設崗哨,進府者下兵,不可免也!以戰成名,以血立威,秦公之命罕有人違抗!不過今日卻是例外,秦公府外戰甲林立,兵士言情肅穆,似大軍整裝,府外有一馬車,儼然候駕,讓人以為要是秦公回府。“盛兒,此去京師,路遙且阻,當多加保重,隨身細軟我已備齊,金銀多聚已交於興之手,倘若路上生寒萬不可強行,離家出走不似家中隨意,在外多聽李將軍話語,待來年父親回府我當去看望盛兒!”正午時分,府內女眷護一公子出門,仔細一看即知其為秦公大公子楊盛,旁邊垂淚叮囑之人是楊李氏無虞。“娘親放心,此去京師之事之重,我心明了,李將軍身經百戰當護我平安,楊興多曆事,當能於我出謀,在外不由己,兒自謙讓不與人多事,倒是家中之事多讓母親費心,兒不能親身事躬,是罪責也!弟弟年幼貪玩,還要母親多加善導!我在異地也當心思生母及弟弟,日日盼父周全,祝母長壽,求弟多福。”楊盛看看這垂淚的母親心有所感,不由得安慰道!“我隻我兒你懂事,勇兒之事我費心本在理,就盼你在京師多周全。為母無能,不能衛兒,想你那父親在外也不多見你,這些年本就苦了你,不想現在連母親都不在身邊,我兒在外多淒苦!”楊李氏本就傷心,聽聞此話更是淚如雨下,神色淒慘,哀道。“母親多慮,盛兒本意願去多觀這盛世之風,結天下文人墨客,吾歲小,但誌不小,秦公之子怎可為豺狼!京師之學,吾求矣!倒是我多自在,苦了母親,母親切勿多悲!”楊盛攙扶著母親,嘴邊露出笑容言道。“我兒之心我豈不知,你雖意在多學,可未曾想過出世之門,此言多是慰我,此去京師多貴人,在家有母關照,出門在外多收斂性格,莫要平白傷了身子。你雖少語,但心性好強,在外行事多思量!家中細軟金銀不缺,京師有難當言,不可自強,兒可曉的?”楊李氏聽聞此言稍有舒眉,但淒慘之色不減,細細叮囑。“兒自曉得,母不必憂,楊興,叮囑李將軍準備啟程。”楊盛看著母親淒慘神色,心中有感,忙忙招來侍童言啟程。“母親多保重,孩兒先行了!”言畢,施禮而行,步履堅定!此去京師本不隨我意,奈何天意如此,吾母多悲傷,可兒心中又何不淒苦,大丈夫行事當雷厲風行,此間之事雖多有勸慰,但我可能忍住悲傷,莫要再哭了母親。楊李氏看兒離去,心中淒意更甚,欲要千言卻不能發,隻能獨自哭泣,望兒乘車離去。及至上了馬車,楊盛心中翻雲覆雨,悲傷之意至濃仿若深深在心口磨刀,但卻強裝笑臉與母辭別,及至收目回室時看見二弟在馬車前方迎來,滿臉開心。“大哥大哥,你要走了呀?”楊勇到的車頭,嬉笑問道。“對啊,大哥要去京師了,在家就不要搗亂了,好好照顧母親,多做學問,莫添是非,不然小心我回來收拾你!”楊盛看見自己的弟弟,心中也是一喜,早間弟弟便不知去了何處,本以為再不能看一眼,卻不想此事得見,滿心的欣慰。“我哪有搗亂,我是在做大事,大哥你誤會了,嘿嘿,大哥要去多久啊?”“很久,你這小子不能數十數,你怎能懂?”“我幹嘛要懂,家裏賬房懂就行了,我隻要會指示他們就好了,嘿嘿。大哥走好,我這邊剛看見了一個好東西。送給你!”楊勇嬉笑道,順手給了楊盛一個瓶子。“你這家夥還知道給我送東西,這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問侍衛說是男人都喜歡的,我想你是男人應該是會喜歡的,嘿嘿,看我聰明吧!”“難得你給我準備了東西,好吧,我收下,在家多照顧母親,我走了!”“恩恩,大哥好走,嘿嘿”說完,楊勇站到車馬旁,看著楊盛進入車廂緩緩離去,楊李氏看著雙子交談雖有疑問但也感到欣慰,看著車架遠去,心中淒苦又甚,不免有掉落金珠。二兒子楊勇年少尚不知,在一旁不知所措,看著長兄遠去似也有些沉悶!楊盛入車,看著二弟送的瓶子陷入癡迷,自己本是秦公首子,但不想出生懵懂之年,父親為了應對邊關急事便遠行,隻留其母及弟在家,歲月如梭,眨眼就是五年戰事,自己已到七歲,帝國有令,年滿七歲之王童當入京從學,名為從學實為人質,秦公本不在此列,但是王上大賞,秦公列土。因此我當是唯一一位公室子弟入學。京師之地,天下人俱往矣!但是與這小童何幹?入塾就學多為權勢,公侯之子反倒是小。稍有不慎便多風險,我又能如何,此去京師當時多忍辱,但我之性格多好強,怕是必有風端,看來此去應多做籌劃。小弟送來此瓶倒是奇怪,我身強體健,不虞疾病,倘有身乏體困,京師之地,王子之塾名醫頗多,當可解也!弟侍臣多紈絝,卻不致此禮,當為奇藥。“楊興,你且進來看看這是何物?”“是!”楊興領命入車看著此瓶也很奇怪,仔細端詳,忽然神色詭異。“稟公子,臣下藥理不精,所以對此物不可確定!”“那就是你知道了,說說看?”“想必是那男女歡好之物”楊興神色詭異的答道。“什麼?楊勇侍從真是亂來,怎可用此物給小勇,速報回府,莫要傷了小勇身子”一聽此物,楊盛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立刻吩咐到。“是,臣下立刻派傳信兵告知夫人,公子不必多慮,此物二公子當是不知,否則不會送給公子的。”“真是成何體統!”楊盛看著楊興告退下了馬車,心中默念道,經此事一鬧倒是忘了那離別之苦。話說楊盛這邊信兵到了秦公府向楊李氏說了緣由,楊李氏大發雷霆,關了楊勇半年禁閉,臣下近侍都被罰去守城門了。兒子楊勇在禁閉室天天哀嚎,宛若受了千般折磨,天天心中多為責怪楊盛。當然家中之事楊盛是不知了,其依舊在行往京師的路上,不過每每思及其弟的用心卻又即喜且悲,當是人生百態先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