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前景
人類超越地球,到太空去,到別的星球去考察、去定居,這已不再是神話或科學幻想,而是即將開始的行動。
開辟通天路,架起星際橋,這是開拓天疆的先行行業。到本世紀末,將有在地球與近地軌道之間航行的新型航天貨運和客運機問世。大載容量、舒適安全的客運和廉價的貨運服務將逐步普及,為人們提供去太空觀光、娛樂和休養的機會。
在近地軌道,圍繞月球和火星的軌道,以及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自由點上,將在今後35年內陸續建成太空港。太空港是空間客貨運的轉運站,其間將有巡天航船常年巡回飛行,又有轉運飛行器像駁船一樣在太空港與巡天航船之間接送貨物和人員。
21世紀初期,近地太空港將建成。到2020年左右,火星太空港有可能建成,形成一個完整的航天運輸網絡。人類的航天活動,到月球、火星的考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再是衝刺式的而是較長期的、係統的考察,並進而在那裏定居。
人類頻繁地進入太空,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定居,將為深入考察太陽係和整個宇宙創造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宇宙的演化,生命的起源,黑洞的假設,重力波的存在,地球以外的生物體,這些困惑著人類的重大科學問題,將會在開拓天疆的道路中找到更加滿意的答案。人類可以離開地球,以旁觀者的身份對地球上的大陸漂移、火山、地震、大氣進行觀測、預報。
由於到更廣闊的太空裏去研究,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一大批學科都會有新的發現和突破,將把科學推向新的前沿。
開辦太空企業,這是更有吸引力的、直接造福人類的事業。在宇宙空間物質結合的方式和地麵上不一樣。在地麵上的實驗室裏,有好些金屬無法相互融合,可是在空間卻辦到了。而且當它們重新被帶回地球時,仍能保持結合的狀態。例如鋁和鎢就是如此。在空間生產的耐火材料既耐高溫又輕巧。
當今,尖端工業的發展急需新的合金。拿製造汽車和飛機為例,隻有減少車身或是機身的重量,才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另外,工業生產還需要新型的電子材料。盡管這些年來,人類在這方麵已取得了極其可觀的進展,但專家們仍不滿足,因為在地麵煉出的晶體還不十全十美。如果在宇宙空間就可做得好得多。
宇宙實驗室有著無可比擬的優點。比如那裏工作條件的特點是高溫和低溫同樣無需代價,在日照的一麵,衛星的溫度可達80℃,而陰影處為—60℃。更理想的是把一件東西放在衛星裏,使它不受地球、月亮或是太陽的任何輻射,它的溫度就可降到接近絕對零度。可是在地球上,創造低溫的費用很昂貴,而且要消耗多少能源啊!
人們常說物質有一個固體狀態,事實上物質有兩種固體狀態。這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固體,在地麵上從來沒有完全實現過。當物質處於液態時,分子在十分混亂的狀況下運動。當這些運動著的分子突然被冷卻,它們就會僵住不動。並保持被突然冷卻時的狀態,這就形成了第一種固體狀態——玻璃體。但人們也可設法使液體分子不僅停止運動,並排列起來,形成有規則的立體結構:梅花形。這就是晶體,固體的第二種形式。
在地球上,我們生產的所有固體是介乎以上兩種固體之間的東西,沒有一塊玻璃或一塊晶體是真正純的。但是在太空,由於人們可以十分精確地控製分子的運動,所以能製造出名符其實的、性能超群的玻璃和水晶。
空間還有另外一個驚人的好處可以利用。在地麵上必須用坩堝來熔煉金屬,但坩堝對金屬的質量會產生影響。堝底的沉澱物會汙染鍋內最末一批產品。但在失重狀態下的太空,坩堝就不需要了,溶煉的物質都飄在空中。因此,在宇宙空間,能煉成完美無缺的合金,像金鍺合金、鉛銻合金、鉛錫銦合金等。它們甚至可以給許多工業部門,包括電子工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隨著新的玻璃問世,可以影響整個光學領域,如照相、電影、電視、望遠鏡、顯微鏡。
利用太空資源的新型企業將大量湧現。太陽能發電衛星將在90年代末發射,這種衛星能晝夜接受陽光,估計供電成本與核發電相當。2000年前將用機器人普查月球表麵,尋找月球極地冰層下的水源。在2005年建立月球前哨站,供航天員休息和補給,然後建立永久性基地,用月球土壤裏的氧製造推進劑;用月麵的天然玻璃製成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造航天器大型部件。2015年前在火星上建立前哨基地,2030年前建成永久性基地。人類將在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上定居,建設工廠,開采礦藏,建立起獨立的工農業。
太空企業得天獨厚,將激勵一代代天才般的事業家去開發,發現新機會,創建新企業,生長出一條從天上向地球輸送資源和財富的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