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空第一人
過去,曾經有人斷言:人類永遠不可能在太空生存。因為太空沒有空氣。盡管攜帶空氣對現代人來說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宇宙旅行不同於登山或潛水這樣短期的行為,他們的旅程可能長達幾個月或更久。當進行這種長途旅行時,他們不是製造新鮮的氧氣,而是要反複利用自己攜帶的氧氣。還有太空中所有的東西都會失重,人無法站立,必須把自己牢牢地固定住,連吃飯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飄浮在船艙中的物品,有可能把一台儀器毀壞掉,那是相當危險的。更何況太空中的環境與地球上完全不同,黑漆漆的宇宙茫茫無際,像個無底的深淵,寶石似的星星鑲嵌在黑色的天幕上,四周是死一般的沉寂,毫無聲息。
人類真的不能到太空去嗎?不!第一個用親身實踐回答這一問題的人就是尤裏·加加林。
加加林於1934年3月9日出生於前蘇聯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村莊裏。他的父親是個木匠,母親是一位善良的村婦。加加林小的時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一度占領了他的家鄉。村子裏稍大一點的孩子都被德軍抓往德國做苦活去了,由於加加林太小,才幸免於難。在戰爭期間,他經常挨餓。有時餓得睡不著覺,母親就向他講述一些美麗的故事哄他入睡,而講得最多的就是關於天上仙境的傳說。加加林常常望著布滿星星的夜空發呆,“那上麵到底有些什麼?我長大了一定要到星星上去看看。”
前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後,加加林有條件上學了。他聰明好學,刻苦鑽研,成績優秀,很快被送到一所專門學校學習。在那所學校裏,他將被培養成一個科技工作者。但是,年輕的加加林卻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個飛行員。於是,他報名參加了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經過文化知識和體能測試,他被錄取了。
加加林確實具備飛行員所需要的性格,他冷靜、沉著、敏捷、果斷,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表現非常出色。
1959年,前蘇聯根據科羅廖夫的建議,決定在空軍飛行員中征召第一批宇航員。這個消息使加加林激動不已,小時候的願望又浮現在腦際,他從心底裏發出一個聲音:“我一定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宇航員。”加加林立即向空軍指揮部遞交了申請報告,並接受了嚴格的選擇。在一連幾天的檢查中,他每天都必須回答科學家、醫生和軍官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隻有最優秀的年輕人才有可能被選上,而考官們對加加林感到十分滿意。他終於成為第一批6名宇航員中的一個。
成為一個宇航員是榮幸的,但更是艱苦和危險的。
這個職業具有最大的冒險性和挑戰性。宇航員既是優秀的飛行員,又是出色的科學家。他們必須具有頑強的意誌,健壯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和優秀的品德。就連飛行前的訓練都異常艱苦,令常人所不能忍受。
加加林經常被帶到一個絕音室裏。這是一間具有良好隔音係統的小房子,一點聲音都別想從室外鑽進來。絕音室裏隻有一張辦公桌,桌子上放著一個儀表盤,旁邊放著一張沙發床,一個裝食品的冰箱,簾布後麵是廁所。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裏,加加林要獨自生活一段時間。乍看起來,這種考驗並不太難。但是,加加林所要承受的不是幾小時或一兩天的寂寞,而是10天,或更長的時間。加加林一次又一次經受著孤獨的考驗,從來沒有煩躁過。
為了克服宇航員進入太空時對失重和高溫的不適應,加加林還被帶入滾筒內和“蒸箱”中進行訓練。滾筒內有一張固定的坐椅,宇航員就坐在上麵。訓練的時候,滾筒根據教官命令迅速地旋轉起來,滾筒旋轉得越快,加加林就越感到自己在飛速旋轉,開始的一段時間,他感到頭暈目眩,五髒六腑如同翻江倒海般地折騰,全身肌肉緊縮。每次從滾筒裏出來,他都大汗淋漓,臉色蒼白。後來,經過反複艱苦的訓練,他終於可以輕鬆自如地在滾筒中保持平衡了。
如果說坐滾筒的滋味不好受,那麼宇航員進入被稱之為“蒸箱”的人工控溫室裏訓練則更加難熬了。一天,加加林來到“蒸箱”進行測試。起初,那“蒸箱”裏像春天般的溫暖,加加林還沒來得及高興,溫度就開始急劇上升。40℃、50℃……,他劇烈地喘息著,胸口仿佛壓了塊巨大的石頭,汗水大滴大滴地從頭發上、眼皮上滾落下來,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70℃、80℃……,加加林的雙眼被汗水模糊了,耳朵被炙得疼痛難忍,鼻腔和口腔裏的粘液都已全部蒸發了,但他一分鍾一分鍾地挺著,絕不發出要求停止測試的信號。最後,他總算打破了在高溫下忍耐100多分鍾的紀錄,才艱難而驕傲地走出了人工控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