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動"小胖子殲滅戰"(1 / 1)

香港發動“小胖子殲滅戰“

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顯示,香港肥胖兒童所占的比率有上升趨勢。今個學年截至4月為止,在參加學生健康運動的學生之中,有14%是肥胖,上個學年的比率為13%,而男生的肥胖比率較女生高。專家指出過肥會加重身體各器官的工作量及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為了改善兒童日趨肥胖的情況,衛生署推出了一個名為"小胖子健體計劃"的活動,希望透過提倡帶氧運動來教育公眾關於過肥的害處。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高級醫生唐雅穎指出,在98至99學年在參加學生健康計劃的學生之中,有近4萬2千位過肥,約占學生人數的一成三,而本學年截至4月比率上升至一成四。她更進一步指出,兒童過肥對生理、社會及心理方麵有極大的影響。例如身體過重會加重各器官的工作量,容易疲倦,引致疾病及縮短壽命。

她認為要改善香港學童肥胖的情況,家長應替小朋友培養出良好的飲食習慣。此外,在日常生活方麵父母應鼓勵小朋友多做運動,爭取機會走路,避免"養尊處優"。

衛生署有見及此,推出了一個名為"小胖子健體計劃"的活動,以鼓勵過胖的兒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均衡飲食。香港體適能總會社區服務主任阮佰仁向記者表示,低衝擊性的帶氧運動對減肥有極大的幫助。他指出新一代的小朋友沉迷於打機、看電視、上網等"靜態活動"嚴重缺乏運動量,所以這個活動對小朋友有很大的益處。

運動消耗體內脂肪的方式,是靠體內原來貯藏的脂肪為原料的,而要使這些脂肪達到理想的"燃燒"情況,每次的運動量應使心跳達到極限次數(220減年齡)65%-70%,通常運動的時間越長、越慢,消耗的脂肪就越多。例如,運動30分鍾,能利用35%的脂肪燃料;40分鍾,即可利用50%以上,而慢跑可以燃燒45%的脂肪,45%的糖類和30%的蛋白質;快跑消耗掉的幾乎全部是糖類,隻消耗少數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