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閩中勝景
福建閩中仙遊縣城東北三十裏地,有一個風景名勝—九鯉湖。這九鯉湖有三奇:一是整個湖底與湖岸由一整塊花崗石構成
,這可能是普天之下絕無僅有的。二是湖上遊一段河床也是由花崗岩組成,河床中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園孔,大的口徑有幾米,小的隻有十幾公分,園的象園規畫線,人工鑿打而成。但他們卻是天然的。現代科學解釋有說是河水切割,有說是冰川切割而成。宋朝興化縣『治在今仙遊遊洋鎮』知縣梁錄曾命人探測這些園孔深度,“試之以篙續之百丈之繩而不能知其窮者”。於是都說這裏的水直通東海龍宮。傳說這些是九仙的鍋灶臉盆。如果天氣適宜,真的還可以看到蒸汽嫋嫋升起。三奇是這湖上下有九道瀑布。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說;“匡廬三疊,雁蕩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俱具。”他稱讚第一道雷轟漈:“如萬馬初發,誠有雷霆之勢。”梁錄道“如錢塘八月之潮,衝山掠岸勢不可擋。第二道瀑布漈,擦石懸空,飛瀉一百多公尺,雄偉壯觀。第三道珠簾漈,在麗日當空的午後一、二點,站在白龍潭畔仰視,水流象萬串珍珠無窮無盡地飛滾而下,紅橙青紫如五釆繽紛多彩的珠簾懸桂在幾十米高的懸崖絕壁之上。第四道玉箸漈就在珠簾右側如一雙白玉箸直插入白龍潭中。以下還有石門漈、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將軍漈五道瀑布群,鬥折蛇行二十幾裏。九漈各有千秋相映増色。山穀之中,水花飛濺,或雲或霧翻騰飄蕩,釆虹穩現,遊人至此往往流連忘返。
九鯉湖畔,有座九仙祠,祠**奉九仙及範候。傳說漢武大帝元狩年間,何氏兄弟九人在此修煉。丹成,湖中九條鯉魚呑下仙丹跳出湖麵,九兄弟乘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此得名。湖畔的金雞灘、煉丹爐、仙人床、以及上麵提到的鍋碗瓢盆、棋盤、都是九仙的遺跡。九仙的靈應遠近聞名,從閩南僑鄉至全球華僑到九鯉湖祈夢者絡繹不絕。唐伯虎曾來九鯉湖祈夢,夢見仙人贈送一塊墨,從此文思大進,中了解元,成為江南才子。每年春節這裏人山人海,早來晚歸的遊人不算,單是留下過夜盼望仙人指點迷津的每天都有二千人。
福清的石竹山是九仙春天的行宮,福州於山有口九仙井,那是九仙煉丹井。九仙曾是淮南王劉安的門客,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嗎?那請看這部《九鯉九仙傳》。
第一章湖畔激戰
大洋溪蜿蜒流過鍾山高原,在莆田仙遊交界的群山中切開一條深穀,沿穀上下十幾裏形成了九道雄偉壯觀的瀑布,在這個瀑布群的開始點有個湖ˉˉˉˉˉ九鯉湖。群山環繞,懸崖峭壁,林深草茂,鳥鳴猿啼。湖畔幾間茅屋,屋外古樹參天巨石當桌,石旁站立一個二十多歲少年,腳踏草鞋,身穿粗布短衫,卷起袖子的雙臂露出健壯的肌肉,被南國驕陽曬成古銅色的臉上,劍眉高挑,緊閉嘴巴,臉上線條透出剛毅沉穩,他揮毫疾書:“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
陽光穿過濃厚的樹冠灑下點點斑斕的園圈。一位白發老道背負雙手從茅屋裏緩緩踱出,站在小青年對麵細細端祥,大概是覺得徒弟的字大有長進,他滿意地捋須微笑。
驟然間,山下深穀中傳來幾聲暴喝,還有兵器撞擊聲。奇怪,這深山古道,行人甚少哪來這麼多人在此撕殺。聽,這聲音越來越近,還有女子的怒罵聲,鳥飛獸走剛才那和平寧靜的氣氛全破壞了。
樹下老少二人卻聞若未聞置之不理,小青年穩如泰山繼續揮亳寫道:
“動極而靜,靜極而動,陽變陰合,含天地日月風雲之妙,合鬼神人仙變化之機。”
唰一支流矢直朝太陽穴射來,他身體微微前斜,挐箭擦著發梢飛過,勁風吹起束發飄帶,象兩隻飛舞的蝴蝶,煞是好看,手上不停繼續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