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和人性的異化與複歸(1 / 1)

信息技術和人性的異化與複歸

1、先民的信息技術

在新石器及農業時代,古人的信息技術表現為追求天命的占卜和甲骨文字的創造與使用。《尚書堯典》載古人曆象、日月星辰,敬授天時之春夏秋冬,食哉唯時、播時百穀,以阻民饑,使神人以和,時亮天功。此信息技術導致農曆之完成,使中國以農立國。因中國以農為本,以商為末,才有5千年悠久之曆史。農業時代之觀念,乃天地人之全息網絡。天道無為而治,地道生態保護,人道順應自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自從中國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以後,歐洲的信息技術才開始有大的發展。司南促進航海探險,使人類各地有聯係,並改變了以北鬥七星指方向的世界觀;火藥導致封建製度之崩潰;印刷術與紙張的發明加速和擴大了思想的交流,促進了歐洲的宗教革命,歐洲因而進入啟蒙時代,促進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產生。直到今日,人類已經會創造生命之遺傳基因,核子兵器危機和環境生態之汙染、農業危機,引發人們對傳統價值觀的反思。

3、高科技信息網絡的發展,與中國古代易經之陰陽相配的無窮變化有密切聯係。以零代陰、以一代陽,即0與1兩個數字的二進製。這是電腦運用之基本原理。從高速的角度說,新經濟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此網絡經濟是WT·的必經之路。其快速將使人類失去人性自然的靜修與反思,造成自我意識形態之異化。高科技不但代替不了不少就業的職工,也導致一些高科技工作人員,特別是西方所謂高科技明星,由於泡沫經濟的一時成功,錢太多、工作時間太長,壓力太重,使網絡與吸毒現象正比同步增加,個別高科技領域甚至增加40%。這是令人擔憂的。

4、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若大自然和人性,就不是穩定的進步。在發展中應當注意中庸,即以德為本、才為末,農本商末。本與末要相輔相成。道常無為而無所不為,道法自然。人類應當順應自然之性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應當是全息技術,所謂全息,應當包括道德規範。人工知識並非隻是人工生命和智能,而應該有人性和道德以及自然與盛會的信息交換與反饋。這樣才能保護可持續性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