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立意與角度

作文切忌蹈襲陳言,立意一定要新,要借助於求異思維的三種形式,去開拓作文的立意。

客觀事物是豐富多采的,蘊含在事物中的道理也應該從多角度去理解。蘇軾《題西林壁》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如果從遠近高低各個角度去看,就可能認識事物的真麵貌。落實到創作上,有時同一題材,會出現不同的創作現象。

我們曾把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讓學生改寫成散文。教師提供背景材料,通過多方麵的啟發、引導,有的學生以《李白的情懷》為題抒寫朋友間真摯友情;有的以《真意盎然話揚州》為題,借助杜牧、薑白石的詩詞,給孟浩然以各種預卜,把李白的憂思與期待熔鑄於字裏行間;有的則以《天地漂泊一詩人》為題,寫出封建時代正直的知識分子種種遭遇,以揭露和鞭笞封建社會的醜惡。

實踐證明,從什麼角度認識事物,就會有什麼樣的文章立意:選擇角度新,文章立意就新;選擇角度好,文章立意就好。

要立意新,選擇角度就要出奇製勝,也即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就要借助於求異思維。作文的求異思維大體有三種形式。

1.相反相成

如果對事物深刻認識,有獨到的見解,對某些現成的結論作大膽的質疑,或對現成材料從含義上向相反方向作出新的發掘,那麼就可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如王安石的《讀孟嚐君傳》一文,作者給孟嚐君下“雞鳴狗盜之雄”的結論,一反“孟嚐君能得士”的傳統觀點,給人耳目一新,玩味無窮。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從治國的角度認定,雞鳴狗盜之輩出入其門,此是治國之士“所以不至”的真正原因,因而落得不能“南麵而製秦”的被動局麵,孟嚐君能得士也隻是一種假象。文章言簡意賅,立意別出新裁。

2.相輔相成

事物的對立統一和相依相附的關係,給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提供了客觀依據。比如荷花,從《詩經》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中間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頌過它,描繪過它,並且把許多美麗的名字賦予它,什麼菡萏、芙蓉、水芸、水旦、水華等等。無庸置疑,荷花是值得歌頌的。但如果沒有荷葉,隻有光杆荷花,那又會怎麼樣呢?荷花還能那麼美嗎?還那麼迷人嗎?所以鄭伯琛同誌選擇了荷葉,通過歌頌荷葉“樸實無華”把荷花襯托得更為鮮豔美麗(《荷葉詠》見1979年3月3日《中國青年報》)。

3.推陳出新

有時我們可對已成定論甚至流傳千古的說法或雋永的形象,從新的角度作出新的思考,或延伸,或聯想,或擴展,或提高,使思維軌跡不再是沿著直線延伸,而是以你思考的角度為中心向四方輻射。陸遊有首《卜算子.詠梅》詞,作者從潔身自好角度讚頌了梅花冰清玉潔的品性,表達封建文人在汙濁環境中追求清高的一種思想境界。而毛澤東同誌卻“反其意見而用之”,推出了全新的藝術意境:“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把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清高,升華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地。

這樣,推陳出新不僅擴大了意境而且豐富了藝術內涵,深化了主題。

選擇最佳角度的關鍵是提高自身素質,求異思維同樣要受到作者自身條件的製約。

據說賀敬之他們創作的《白毛女》演出之前,有人已經以同樣題材寫了以反對封建迷信為主題的作品,因後者沒有真正把握事物本質,主題挖掘不深,沒有代表性,所以最終被《白毛女》所替代。

當前在市場經濟指導下,湧現了許多先進人物,他們跟五六十年代的先進人物有著很多差異,應怎樣看待他們?如果站在曆史角度,用陳舊觀點去看待他們,顯然是錯誤的。可見作文立意要好,選擇角度要佳,不是一件容易事,還得受作者自身諸如文化修養、理論水平、觀察力、生活經驗等多方麵因素的製約。因此我們隻有不斷加強思想磨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選擇好角度,奏出時代最強音。

一言以蔽之,文章的立意與最佳角度的選擇,是主觀與客觀相互製約的結果。四、語文複習考試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