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語感訓練拾零

遵循中學階段語言訓練內容的安排,對課文中語言的學習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分析詞語色彩

詞語色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形象色彩三個方麵。感情色彩特別要注意褒詞貶用和貶詞褒用。

例1我那時真是聰明極了。《背影》

例2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我的老師》

例3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包身工》

例1中,“聰明”本是褒義詞,這裏卻是作者幼稚無知,自以為是的情態托出。例2中,“狡猾”本是貶義詞,用在這裏卻寫活了兒童的天真調皮與機靈。例3中,“慈祥”作反語。揭露了帶工老板假仁慈真狠毒的嘴臉;“佳肴”則強調包身工飲食的惡劣。

語體色彩主要是指書麵語和口語的區別。

例:“突然,一隻野兔跑出來,那樣近,差一點沒有踩到它,它,可是來不及注意……”《獵戶》

這裏的“差一點沒有”的說法,如果用在“他還差半年沒有中學畢業”這樣的句子裏,顯然感到別扭。如果學生不理解例句中是口語的恰好運用,還以為有語病呢。正如“救人”與“救火”一樣,前者是口語,“把人救活”之意;後者是書麵語,“把火滅掉”之意。不了解詞的語體色彩就會鬧出“把火越救越旺”的笑話。

詞語的形象色彩也不容忽視。如平日裏運用的“跌跤”、“垮台”、“黨八股”等詞都有鮮明的形象色彩,那種約定俗成的比喻意已通過形象的說法再現出來。

2.分析同義詞、近義詞

這一內容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常常以選詞填空或判斷題的形式出現,課文中也有大量的練習。

如:(1)立刻,人群像平靜的水麵上(刮過、吹過、掠過、卷過)——了陣風,成為一個整體朝前湧去。(《揮手之間》)

(2)一個老農捧起(拿起)泥土,仔細端詳。(《土地》)

(3)這隻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故鄉》)

這方麵的訓練加強,可以培養學生用詞的準確性,表意的嚴密性,語言的豐富性。

3.分析關鍵性的詞語

關鍵性的詞語分直接表達思想內容的詞語和含蓄表達思想意義的詞語。

例1.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進行鬥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

例2.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例1中的“熱烈”、“頑強”、“卓有成效”、“很少見”這些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作出的最直接的高度評價和熱情讚段。例2中的“不寧靜”向來被稱為本篇的“文眼”,作者複雜的內心活動濃縮在裏麵。理解它,就能把握作者的全部感情活動。

4.分析修飾、限製性詞語(成分)

句子的附加成分有時對句意的表達起著極大的作用。修飾、限製可以從不同的方麵進行,有的屬量的限製,有的屬質的限製,有的屬態度的限製,有的屬時間的限製,有的屬地點的限製,有的屬條件的限製。把握住它們,句意的理解更準確。

例1.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例2.眼睛是人和動物的重要感覺器官。(《眼睛與仿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