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環節四步遷移單元教學法

以現代教育心理學的遷移理論和我國傳統教學論的進步觀點為指導,建立了“六環節四步遷移”的單元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心理學有一條基本原則——“為遷移而教”的有效教學原則。美國心理學家比格認為:學校的效率,大半依學生所學材料可能遷移的數量和質量而定,因而學習遷移是教學最後必須寄托的基石。”教學過程應該使學生實現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縱向遷移,能使學生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橫向遷移。所以,欲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但要改革教材的單篇拚盤,實行序列分明的單元結合,而且要改革教法的雜亂而施,建立“為遷移而教”的單元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必須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在有規律的相互聯係之中係統地組織教學過程的所有成分,才能切切實實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遷移的數量和質量”。

【基本模式】

這一模式由以下三個係統構成:

1)控製係統包括五條遷移原則及相應的具體教學。五條遷移原則是:①舉一反三、溫故知新的原則;②加強“雙基”,突出結構的原則;③訓練思維,指點學法的原則;④強化動機,培養習慣的原則;⑤文道統一,因材施教的原則。其中①為主導原則。與之相應的具體教法主要有:①一篇多教法;②示範導學法;③指導發現法;④變式比較法;⑤分組研討法;⑥學科滲透法;⑦發表激勵法,等等。

2)操作係統包括六個教學環節:①遷移導向;②講讀示範;③自讀研討;④說寫評改;⑤小結測試;⑥課外調節。

3)效益係統包括四步學習遷移:①溫故——習新遷移;②講讀——自讀遷移;

③讀文——作文遷移;④課內——課外遷移。四步學習遷移呈螺旋式遞進。

概括起來,即:以遷移規律為指導,堅持五項遷移性原則及相應的教學方法,抓住六個訓練遷移的教學環節,落實一個單元內螺旋遞進的四步學習遷移。

【教學實施】

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即一單元內六個訓練遷移的教學環節及依次實現的四步學習遷移。

(1)遷移導向

包括:①目標導向:向學生明確揭示本單元的遷移訓練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訓練目標及政、思、德、美等教育目標;②銜接導向:提示與本單元相關的舊知識、舊課文,為新課學習建立概念、激發興趣、做認識準備;③預習導向:提示本單元預習的重點及具體要求。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溫故知新法、比較歸納法、講解提示法、指導發現法等。

(2)講讀示範

即從單元訓練的遷移目標出發,以“講讀課文”的範例,進行遷移性的示範導讀,重點是教給學生本單元同類文章的讀法和寫法及可遷移的規律性知識。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示範導學法、講解分析法、指導發現法等。

在這一環節實現本單元的第一步遷移——溫故——習新遷移

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縱向遷移。“溫故”即重現舊知識,“習新”即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心向,從舊知識中引出新的與本單元遷移目標一致的知識結論,為新課學習搭起認知遷移的“腳手架”;同時也使舊的知識結構得到改造和分化。如此溫故知新、習新強故,從而實現前後單元之間的漸進式遷移。

(3)自讀研討

即指導學生運用“講讀示範”課上習得的知識、方法和經驗自己研讀“課內自讀課文”。對自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四人為小組的形式組織課堂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啟發解疑,或作個別輔導。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小組研討法、啟發點撥法、講解釋疑法等。

在這一環節中實現本單元的第二步遷移——講讀——自讀遷移。

這是一種典型的舉一反三的橫向遷移。“講讀示範”課“舉一”,“自讀研討”課“反三”。教師借講讀課文為範例,解剖麻雀,揭示規律、指點方法,然後指導學生運用這些規律和方法解決具有共同知識點和自讀課文中的學習疑難,在自讀練習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反三”遷移,提高閱讀能力。

(4)說寫評改

即引導學生將“講讀示範”課和“自讀研討”課習得的文體寫作知識經驗運用於說(口頭作文或複述,朗讀)、寫(書麵作文或作業)、評、改。或仿照範文作文,或就範文寫評析筆記、讀書心得,然後分組交流,互評自改。教師巡視指導,或作代表性講評。或做個別性評點,也做下水文章或示範評改。

常用的教學方法的:示範導學法、分組討論法、發表激勵法 (如選優秀習作宣讀、貼堂、推薦給報刊發表)等。

在這一環節實現本單元的第三步遷移——讀文——作文遷移。

這是一種知能轉化的交互遷移。“讀文”為吸收,“作文”為表達。學生在“讀文”過程中吸收範文的思想觀點、立意構思、表達技巧,然後在“作文”過程中或觸發聯想,或模仿借鑒,或創新運用,從而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或風格鑒賞、互評自改中既深化“讀文”的理解,又提高“作文”的技能,實現讀寫知識技能的交互遷移與促進,提高學生讀寫結合的質量和興趣。

(5)小結測試

即引導學生將本單元的講讀課文、課內自讀課文做綜合性比較歸納、總結規律性知識,並回顧本單元聽、說、讀、寫、評、改全過程,對照單元目標,總結遷移得失,在此基礎上,整理出書麵的“單元學習小結”。然後進行“單元測試,”檢驗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促使學生在自我反饋中明確差距與不足,為下一步鞏固調節作好“經驗概括化”遷移的準備,學會怎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