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有良好的心態(1 / 3)

葆有良好的心態

從健康的身心開始如果你想要有良好心態,一定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健康欠佳將會減弱你的決策能力,使你作出種種判斷和不正確的決定。一切成就,一切財富,都始於健康的身心。

一、心靈強大者必定最強

任何人的強大都必須從自己的心靈強大開始,否則他依舊是一個脆弱的人,不可能真正成功。

有這樣一個很生動的小故事:

有個人心裏潛藏著一個惡魔。因為心裏隻有一個鬼獨自居住,覺得很孤單,所以就出去找朋友。他來來去去徘徊不已,覺得累了,就說:“我要回家去。”他把那個人的身體作為自己的家,好像他在那裏做事似的。可是當他再回到那個人的身體裏去時,他發現原來住的地方已經打掃過,清潔過,一切都是空空的了。因為獨自一個人住太無聊,所以他又出去,繞圈子,找了7個比他還要壞的惡魔,合成一夥,再搬進去,就在那裏定居了。

一個人如果心胸空空,便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因為這對於惡魔是最大的誘惑。

假使一個人的心中有8個惡魔在那裏玩捉迷藏遊戲,該是怎麼樣的呢?那他就太忙了,由於自己管不住,他的心就一無防備了。可是這個人不一定是個壞人,他也許是一個有用的能幹的人,也許他還在從事著好幾種促進人類幸福的事業。

哈佛大學教務長勃裏格是大家最敬愛的人物。可是據為他寫傳記的作者說,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因為心裏過於緊張而受苦。每天終了,他要為已做的、或沒有做的事而痛楚。因為工作太多,他就高高地懸浮在這些事的上層,心中不免煩躁,因此常常會同人家鬧翻。就因為心境毫無戒備,所以有許多芝麻綠豆無關緊要的小事,往往使他弄得精疲力盡。所以每天黃昏,原本可以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的,可是他卻仍在折磨自己。假使他覺得對某一個新生責罰太重了,就會整夜都睡不好。假使他竟一時想不起舊生的姓名,晚上就會吃不下飯。原來一個完美、機靈、可愛的人物,因為受惡鬼的作弄,因而破壞了後半生的生活。

創造進化論的達爾文,在他的傳記中說,因為他漠視自己的心,所以也曾遭受慘痛的損失。年輕時,他愛好音樂,也愛莎士比亞的燦爛詩篇。可是因為要寫科學論文,長期鑽研事理,因此無暇兼顧早年所愛好的音樂和詩。他認為這是一項損失,因為直到晚年,僅僅從事科學研究使他心靈空虛貧乏。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更好的東西,而把許多美好的事物放棄,那是很不明智的。

另有一種我們早已熟悉的恐懼,是怕這個世界有一天會瓦解。有一個科學家曾以《無處藏身》為書名,來描寫這種慘狀,把我們嚇得麵色蒼白。以往宗教家也常以此嚇唬人,希望借此把人們帶進天堂去。我們大多是在這種恐嚇的環境下長大的,因為這是使用起來最為方便的武器。

人生愈來愈枯燥,愈艱難,所以我們雖還未老邁,便飽嚐憂患。如果我們不花些功夫,在精神上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充沛活躍的信心,那麼我們的心便毫無隱蔽戒備。所以至少我們該把身心兩者同樣看重才是。

我們對飲食往往非常考究,可是靈性的糧食卻取之於垃圾箱,隻讀一些肮髒腐敗的書籍。所以保羅對青年朋友說:“你要保守你的心。”要謹防會歪曲人生的惡劣影響,因為我們心裏怎麼想,都表現在人格上。

二、不要陷入自卑的泥淖

據統計,世上有92%的人是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不能走出生存的困境。這種人就像一棵脆弱的小草一樣,毫無信心去經曆風雨。這就是說,缺乏自信,而在自卑的陷阱中爬來爬去,是這些人最大的生存危機,自然就會導致挫敗。如果不能從自卑中掙脫出來,那麼就成不了一個能克服危機的人。

自卑是害人的毒藥,甚至是殺人的利器。請看下麵的例子:

有一次,鬆下電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層管理人員,采取筆試與麵試相結合的方法。計劃招聘10人,報考的卻有幾百人。經過一周的考試和麵試之後,通過電子計算機計分,選出了10位佼佼者。當鬆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個個過目時,發現有一位成績特別出色、麵試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人未在10人之列。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於是,鬆下幸之助當即叫人複查考試情況。結果發現,神田三郎的綜合成績名列第二,隻因電子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導致神田三郎落選。鬆下立即吩咐糾正錯誤,給神田三郎發錄用通知書。第二天鬆下先生卻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取而一下自卑起來,於是跳樓自殺了。錄用通知書送到時,他已死了。

聽到這一消息,鬆下沉默了好長時間,一位助手在旁也自言自語:“多可惜,這麼一位有才幹的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

“不”,鬆下搖搖頭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意誌如此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為求職未被錄取而拿死亡來解脫自卑的情緒,是非常可惜的。成功根源於堅韌不拔的意誌,這正是有些自卑者所缺少的。當我們看到鮮花和榮譽環繞之下的成功之士時,不要僅僅將其歸功於機遇與環境,應當牢記:意誌是克服自卑的墊腳石。

“成功者”與“普通者”的性格區別在於,成功者充滿自信、洋溢活力;而普通人即使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內心卻往往灰暗而脆弱。

那麼,他們的共同點又是什麼呢?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卑感。

自卑是許多人身上明顯存在的生存危機,因為這些人在自信者麵前都是脆弱的軟體動物。自卑是一種消極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是一種危機心態。自卑感就是個體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貶低的一種危機的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A·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出了富有創見性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自於“自卑感” 以及對於“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說,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一個人欲求的這種改進是無止境的,因為一個人的需要是無止境的。所以人類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與永恒,也無法掙脫自然法則的製約,也許這就是人類自卑的最終根源。當然,從哲學角度對人類整體狀況分析,人類產生自卑是無條件的,不過,對於具體的個人,自卑的形成則是有條件的。

阿德勒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會:他念書時有好幾年數學成績不好,在教師和同學的消極反饋下,強化了他數學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發現自己會做一道難倒老師的題目,才成功地改變了他對自己數學低能的認識,這是對自己曾經挫敗的糾正。可見,環境對人的自卑危機產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積極鼓勵、扶持寬容的氣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令人驚奇的是,一個人自卑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環境和童年。從主體角度來看,自卑危機的形成雖與環境因素有關,但其最終形成還受到個體的生理狀況、能力、性格、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及生活經曆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其童年經曆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童年經曆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仍將頑固地保存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持久的影響力。所以,童年經曆不幸的人更易產生自卑。

良好的個人因素對自卑的危機克服有重大的影響,同時它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礎。麵麵俱到的優秀者、強者肯定與自卑無緣,問題是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識、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麵都是一個強者、優秀者,即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從理論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自卑危機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產生,幾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隻是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拿破侖·希爾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自卑感的表現形式和行為模式大致有如下幾種:

1.孤僻怯懦型

深感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謹小慎微”成了這類人的座右銘。他們像蝸牛一樣潛藏在“貝殼”裏,不參與任何競爭,不肯冒半點風險。即便是遭到侵犯也聽之任之,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或在絕望中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2.咄咄逼人型

當一個人的自卑感在最強烈的時候,采用屈從怯懦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則轉為好爭好鬥方式:脾氣暴躁,動輒發怒,即便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尋求各種借口挑釁鬧事。

3.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聲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這也是常見的一種自卑的表現形式。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費麗絲·蒂勒相貌醜陋,她為此而羞怯、孤獨、自卑,於是她運用笑聲,尤其是開懷大笑,以掩飾內心的自卑。

4.否認現實型

這種行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願意思考自卑情緒產生的根源,而采取否認現實的行為來擺脫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暫時解脫等方法。

5.隨波逐流型

由於自卑而喪失信心,因此竭盡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惟恐有與眾不同之處。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放棄自己的見解和信念,努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始終表現出一種隨大流的狀態。

上述各種自卑心理的表現形式,都是對自卑的消極適應方法,也稱消極的“自我防衛”。心理學家實驗證實,消極的自我防衛,會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難和挫敗的威脅上,因而往往難以用於“創造性的適應”,使自己有所作為。這是自卑的消極方麵。

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常人,都會在某一些方麵表現出優勢,在另一些方麵表現出危機,也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環境的消極反饋。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危機和挫敗都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導致自卑。一個自覺克服危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們善於運用調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斷消極因素的交互作用。一般情況下,一個自覺克服危機者運用的調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認知法

就是通過全麵、辯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認識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全知全能這樣一種現實。人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通過自身智力,努力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而不是片麵地追求完美無缺。對自己的弱項或遇到的挫折,持理智的態度,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將其視為天塌地陷的事情,而是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現實,這樣便會有效地消除自卑。

2.轉移法

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活動中去,可通過致力於書法、繪畫、寫作、製作、收藏等活動,從而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的自卑陰影,緩解心理的壓力和緊張。

3.領悟法

也叫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醫生幫助實施。其具體方法是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曆的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心態的深層原因,使自卑症結經過心理分析返回意識層,讓求助者領悟到:有自卑感並不意味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於意識深處的症結使然,讓過去的陰影來影響今天的心理狀態,是沒有道理的。從而使人有“頓悟”之感,從自卑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4.作業法

如果自卑感已經產生,自信心正在喪失,可采用作業法。方法是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後便會收獲一份喜悅,然後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盡量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後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目標努力,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複和鞏固。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往往是在持續失敗的挫折下產生的,自信心的恢複和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自信恢複一分,自卑的消極體驗就將減少一分。

5.補償法

即通過努力奮鬥,以某一方麵的突出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危機,就要設法予以補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方麵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是通過補償的方式揚長避短,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耳聾的貝多芬,卻成為了劃時代的“樂聖”;少年坎坷艱辛的霍英東,沒有實現慈母的期望成為一代學子,“不是讀書的材料” 的他,後來卻在商界大展宏圖。許多人都是在這種補償的奮鬥中成為出眾的人的。古人雲“人之才能,自非聖賢,有所長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故從這個角度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通往克服危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為“自卑”而訪徨,隻要把握好自己,克服危機的路就在腳下。

一個自覺克服危機的人當然是強者。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正在於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軟弱。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盡量不要理會那些使你認為你不能成功的疑慮,勇往直前,拚到挫敗也要去做做看,其結果往往並非真的會挫敗。久而久之,你會從緊張、恐懼、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醫治自卑的對症良藥就是:不甘自卑,發憤圖強,予以補償。

再看一個例子:

威爾遜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事務所小職員做起,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辦公樓,並且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這一天,威爾遜先生從他的辦公樓走出來,剛走到街上,就聽見身後傳來“嗒嗒嗒”的聲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麵發出的聲響。威爾遜先生愣了一下,緩緩地轉過身。

那盲人感覺到前麵有人,連忙打起精神,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發現我是一個可憐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點點時間呢?”

威爾遜先生說:“我要去會見一個重要的客戶,你要什麼就快說吧。”

盲人在一個包裏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個打火機,放到威爾遜先生的手裏,說:“先生,這個打火機隻賣二美元,這可是最好的打火機啊。”

威爾遜先生聽了,歎口氣,把手伸進西服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我不抽煙,但我願意幫助你。這個打火機,也許我可以送給開電梯的小夥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這錢,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威爾遜先生笑了笑,正準備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說:“您不知道,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爾頓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爾遜先生一震,問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廠爆炸中失明的嗎?”

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得連連點頭:“是啊是啊,您也知道?這也難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個,傷的人有好幾百,可是頭條新聞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多得到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說了下來:“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呀!”威爾遜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頓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