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2)

萬世之初,一片混沌。元氣蒙鴻,萌芽滋始,遂孕一神,日盤古。後有盤古發力,天地即分。女媧不甘寂寞,揉泥為人,視為萬物之靈。

人類作為被神仙親手創造的一族,自然飽受眷顧。每逢世遇滅頂之災,必有神仙相佑: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庇護人類度過生死難關,免遭滅族之厄。人類由此得以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未曾斷絕。

盤古創世之前,被囚於混沌之中,動彈不得,不食不睡,不知時間流逝,如此這般往複,不知歲月幾何。盤古手腳終日蜷縮一團,無從施展,心中漸生憤懣不甘,遂於混沌之中滋生出一股暴戾之氣。

終有一日,受此戾氣催使,盤古愈發困惑焦躁,遂憤起發力,越獄而出,開天辟地。混沌由此破裂,而這戾氣也得以釋放,漫遊於天地之間。

盤古貴為創世之神,萬物之父,自然心係天地,胸懷憐憫。他料定這戾氣日後必將為禍世間,不可將其留存於世,便做法將其收回體內,日夜煉化。

豈料這戾氣淩厲不羈,桀驁難馴,可謂是盤古開天辟地的最初機緣,乃是創世始祖於漫長混沌之中的亙古不甘。這戾氣,連天地也要因其而分,豈會甘心就此被煉化作虛無?非但未有所消減,反而在盤古體內日漸堅韌,不肯屈服。待盤古羽化歸仙,身軀化作萬物,這戾氣終於再次得以釋放,分散於天地間人所不知的各處。

世間草木蟲獸,本無心智,放任於天地之間,自由爛漫。其中偶有一二,巧獲機緣,順時應勢,得乾坤之眷顧。或深山密林,或古海深淵,於天地精華彙聚之處,日夜靜守,吸收日月之輝,竟終有所得,開啟心智。得天地間戾氣者,自成一族,日魔;得自然間精華者,又成一族,日妖。

魔族本為戾氣所化,而戾氣由盤古亙古之憤懣不甘而生。故魔族多乖戾桀驁,行事殘忍,蔑視世間一切準則,敢與日月相爭,敢與天地為敵。魔族所過之處,多生靈塗炭,屍橫遍野,為天道所不容。魔族生來狂傲,成魔之初,不屑化為人形。因此世間眾魔,形態各異:或青麵獠牙,集殘暴於利爪;或古靈精怪,彙詭態於一身。

世人隻道是“妖魔”,視妖魔為一伍,談之色變;卻不知妖魔迥異,源宗各不同。妖族乃自然間精華所化,性本向善,初生之時多天真好奇,並無惡念。妖初降於世間,化為人形。雖已有心智,卻不知自身究竟為何物,如何立足於人間。如同三歲孩童,不諳世事,不解萬物因緣。有妖初遇人,則自認為人,雖食人間煙火,亦不知不覺中吸取天地精華;有妖初遇魔,則自認為魔,行事效仿於對方,以上古戾氣為食,終成真魔;亦有妖為知天命,遊曆四方,尋根溯源,或向善,或作惡,全憑機緣。

是故有狐妖為情而癡,卻遭始亂終棄,終因愛生恨,作亂世間;亦有石妖為自然所感,參透四季交替、生死輪回之奧妙,力保一山生靈祥和,化作山神。妖族雖為世間三大族類之一,蓋因本歸自然、不知天命所致,並無宗派意識,如同蒼穹流星散落世間,各自落得逍遙自在,命運全隨因緣。

上古大神有意造人,無意造妖、魔二族。人族雖受古神護佑,萬物之靈,智慧過人,但終究是凡間肉身,與其餘二族相比力量弱小,難逃生死輪回。況且魔族強橫霸道,恣意妄為,性情難以捉摸;更有妖族轉入魔道,使得魔族力量更為壯大,人族自古以來飽受其害。

妖族生而化身為人,人族無法力,不能識其真麵目。但日積月累,卻總可察覺妖之異能,心生向往,誤以為神。然人族之中亦有大智慧者,受妖族異能啟蒙,日觀乾坤,夜觀星象,參萬物變化之玄機,觀天地元氣之流轉,竟有所悟,終得吸取自然精華之法門。於是日夜修習,橫練筋骨,鑽研法術,參悟天地自然,望有朝一日擺脫生死枷鎖,抵禦魔族欺淩。

自人族立世以來,每有天資卓越之人,聰明絕頂,堅毅過人。探得練氣固本之法,或閉關苦修,或遊曆四方,日積月累,終有人得天地循環之道,到達天人合一、大徹大悟之境界。遂自成一派,與其餘各族相抗,維護一方安寧。

北有昆侖穀,南有無極峰,東有射日島,西有火鳳湖,占據四方。各派間表麵和睦,共禦外敵,實則明爭暗鬥,暗流洶湧。人族城鎮均建於各派四周,以求庇護,尋常人家亦以能入各派修行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