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城大自然的野獸派雕塑(1 / 2)

魔鬼城大自然的野獸派雕塑

人們都說大自然是一個藝術大師,大師有時候也喜歡嚐試先鋒派藝術風格,比如野獸派。而聳立在新疆版圖上的雅丹地貌,就是大自然的野獸派雕塑作品展示台。“雅丹”,是維吾爾語,意即“陡壁之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魔鬼城”。沐浴著金色陽光的魔鬼城,展現的不僅僅是蒼涼,更有宏大與震撼,甚至輝煌。

與“魔鬼”失之交臂

第一次去奇台“魔鬼城”,是與向導一同進去的。那一回天不作美,在“魔鬼城”中待了三天,始終不見好天氣,於是索然而歸。照片雖沒拍著,但“魔鬼城”神奇的地貌卻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名為魔鬼城,不僅因為它特殊的地貌形同魔鬼般猙獰,而且刮風時發出的聲音如同魔鬼般令人毛骨悚然,這種特殊的地貌就是雅丹地貌。夜幕降臨,狂風從這裏刮過,就如同魔鬼在穿梭。當然,要欣賞《魔鬼交響曲》必須有膽量才行。

魔鬼城裏都是一座座藝術的“泥塑”,而這些藝術作品的作者卻都是風沙。曆經千年的滄桑,地質的轉變,“泥塑”們經曆了多彩的變換:黃色、紅色、黑色。尤其是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泥塑”們在蒼涼的同時,更顯出氣勢恢宏的堂皇,所以凡是到魔鬼城的遊客都盼望著陽光燦爛的日子。

誘人的“魔鬼身材”

奇台“魔鬼城”在離奇台縣城西北280公裏的荒漠中。從縣城出發,沒有公路,連便道也隻有190公裏,以後就是荒漠了。

有了上次的經驗,我便決定獨自闖一回“魔鬼城”。帶足幹糧和水,一大早就匆匆上路了。車要脫離便道時,我向車外望去,荒灘上遍布著堅硬無比、隨時可能刺破車胎的礫石,饅頭狀的丘陵上雜草叢生,四周一片沉寂。一個人麵對荒漠,我體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和恐懼。

離開便道後,按計劃,每走幾公裏我就尋找一個高地,做上標誌,然後埋上幾瓶水和一些食物,這樣回來時就不會迷路,而且萬一車壞了,也可以靠所埋食品徒步返回。

下午6點左右,前方出現了那些被稱作“雅丹地貌”的小土包。上億年的風蝕雨蛀,使它們看上去像上古時代的城堡,渾厚、原始,色彩斑斕,散發著自然幽古的氣息。我對著這奇異的景色憧憬著,但願這一回能有所收獲。

把車停在一座褐紅色的土包後麵,我背起攝影包四處尋找拍攝點。

爬上一座大土包,朝四下一望,我被眼前的景致驚呆了。溝壑蜿蜒間,紅色的土包層層疊疊,如古塔成群,又似群山巍峨;細看之下,雅丹群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像匍匐的藏獒,有的似戰馬長嘯,恍然如入幻境……我立刻架好相機,等待著合適的光線。

驚魂鬼城之夜

老天爺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下車那會兒,天還是晴朗的,可就在最佳光線就要來臨之際,不知從哪兒湧來大片大片的烏雲,風也起來了。我急忙收起相機,背著包朝停車的方向奔去。

剛鑽進車裏,黃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地落了下來,狂風呼嘯而至。霎時間,“魔鬼城”變成了一座陰森森、淒慘慘、名副其實的鬼堡。雨水落在城堡上,變成醬紅色的泥漿流下,雨點打在水窪上,擊起的水泡像一隻隻灰暗的眼睛,風過溝壑發出喑啞的嘶鳴。傳說“魔鬼城”進去了就出不來,我難道也出不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