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手空拳打天下 獨辟蹊徑發現“自我”
劉香麗從一個下崗紡織女工,一躍成為收藏行家,並在省城開了一家生寶齋,響譽收藏界,成為女中豪傑,商界精英。
1打工不願當三陪,再度失業
1996年夏季,紡織女子劉香麗下崗了,由於丈夫單位也不景氣,工資太少,9歲的女兒正在上學,她決定先找一份工作貼補家用。剛開始,她在一家飯店打工做了幾天前台服務員,人家嫌她普通話講得不太好。雖然身材勻稱,麵容漂亮,但也不頂用。她隻好找到經理,央求著另給一份工作。經理心軟了,便安排她到飯店的中餐部幹洗碗工,雖然苦點,但每個月也有四五百元的收入,這對於本來就勤勞的劉香麗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她每天8點上班、打掃洗刷房間,等到午後,才能洗碗,晚上往往要幹到十一二點。幹了近兩個月,劉香麗發現腰常常疼,有時幹不了多久,便疼得隻好直起腰來活動幾下。回到家,上床脫衣服都很困難,丈夫勸她辭職算了,劉香麗不幹,說吃點苦算什麼。說來也巧,有天下午,劉香麗洗了一個鍾頭的碗,腰又疼了起來,在搬送一摞碗時,不小心腳下一滑,摔了一跤,碗全摔碎了。而中餐部的小老板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大訓一通,扣除半個月的工資後,把她辭退了。
劉香麗又氣又委屈,一連在家裏躺了幾天,最後,還是幾個小姐妹開導她,她終於想通了,誰叫咱在人家屋簷下呢!
有家廣告公司招人,她去應聘,經理見她雖然年齡大點,但氣質好、人也漂亮、有成熟感,便以每月500元的工資聘用了她。公司經理姓趙,對劉香麗很器重,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有些業務要去應酬,她便常常陪客戶下館子,去舞場,上歌廳。有些客戶不地道,便常借著酒勁企圖非禮。她很氣憤,要辭職。經理不停地說好話,為了公司的利益,忍著點,不過以後碰到這種場合,她少去或借故走開。
但有一次,一個大客戶實在太無禮,劉香麗氣憤地狠狠打了他一耳光。這次她下定決心,回到家死活也不去公司了。經理請了幾次都沒成。為了尊嚴,她再一次失業了。
2重新尋出路,發現收藏新市場
劉香麗失去工作後,又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轉了起來,無意中發現郵局門前的轉彎處,有一位老人在擺地攤。她走上前一看是些古銅鏡、麻錢、銅元等各類古董。她問老人,“老伯,這些東西能賣嗎?”老頭看了她幾眼,沒有言語。她不好意思地走了。晚上她想起家中櫃子裏有許多麻(銅)錢,就問丈夫,丈夫說,少見多怪,那銅錢是咱媽藏的,這叫古幣,現在時興收藏,搞收藏一樣掙錢。
劉香麗像忽然開竅一樣,不顧腰疼的毛病,每天做完家務後,都要到郵局門前老人的地攤看上一會兒,不停地問這問那。老人很熱心地告訴她,目前,收藏的範圍很廣泛,有千百種之多。中國盛行的十大藏品有:郵票、火花、字畫、煙標、錢幣、參觀券、紀念章、報紙、磁卡、小人書等。收藏可積累知識,陶冶性情,開擴眼界。但收藏要有目的,講究效用,不宜湊“熱”。收藏也是一種科學,要有一定的知識,方法要講究,分類應係統,藏用需結合。搞收藏致富的人也不少。一席話使劉香麗長了不少見識,漸漸地,兩人熟悉起來,老人叫尚有法,原在北京一家古董行工作,對古董十分在行,現退休在家,無事擺擺地攤,安度晚年。
回到家裏,劉香麗像著了魔似的,在家裏翻箱倒櫃,整理出舊糧票、舊布票、毛澤東像章、古錢幣,連女兒小時候的尿布她都翻出來,說可以當藏品。逗得丈夫哈哈大笑,說:“家裏能有什麼,要收藏得走出去廣泛搜集。”劉香麗眼前一亮,說道:何不開間古玩店,試一試。丈夫見她當真起來,就說:“好吧,你打聽一下,開這樣的店得什麼手續,能不能開。再者,你明天可以回鄉下去一次,咱媽手上可能有很多古玩,名人字畫之類的。”真的!劉香麗高興地打了丈夫一拳:“你們家怎麼會有這東西?”丈夫笑著說:“不懂了吧,實話告訴你,我可是名門之後,我爺爺是清朝末代的舉人,家裏古董字畫多得是,前段時間說要把東西交給我,我想也沒用,就沒急著去,剛好你用得著,回去一來看看咱媽,二來把東西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