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發展曆史(1 / 1)

交通銀行發展曆史

交通銀行成立於1908年3月4日,經曆了清王朝、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是我國解放前四大銀行之一。

全國解放前夕,交通銀行已在國內(包括鄭州)設有12家分行、180個辦事處,全行職工達3414人。上海解放後,交通銀行被改造成為一家服務於人民建設事業的銀行。不久,交通銀行成為我國監督公私合營企業財務的專業銀行,並具體辦理公私合營企業中公股股權的清理工作。

1949年12月交通銀行總管理處由滬遷京。1958年以後,交通銀行內地業務實行合並,但香港分行仍作為總管理處的直屬分行,繼續營業。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需要,1986年7月,國務院批準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交通銀行正式開業,目前交通銀行是中國五大商業銀行之一,業績卓著,1998年第7期世界權威金融雜誌《歐洲貨幣》點評全球金融機構,交通銀行被評為中國最佳銀行。

一、交通銀行的曆史沿革(1907-1958)

交通銀行成立於1908年3月4日,是我國現有銀行中成立最早的一家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在近代中國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全國解放後,交通銀行成為一家服務於人民建設事業的銀行,1958年除香港分行繼續營業外,其內地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人民銀行和建設銀行,國內機構不再存在。交通銀行的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交通銀行董事會是股東大會的執行機構,設常務董事會。交通銀行設監事會。交通銀行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製。行長是交通銀行法定代表人。交通銀行谘詢委員會是總行的智囊團。交通銀行實行總分行製,實行全行一個法人兩級管理的體製。

二、交通銀行的重新組建(1986-1998)

1986年7月25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重新組建交通銀行的通知》,交通銀行由此重獲新生。在1986年至1998年的12年時間裏,交通銀行的改革與發展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6-1989)

主要是籌建、成立和艱苦創業時期,經曆了重建時資本、機構和人才從無到有的嚴峻考驗。

第二階段(1989-1992)

在國內實行“雙緊”方針、治理整頓金融秩序的前提下,堅持走綜合性銀行發展之路,從而初步形成一家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的基本框架。

第三階段(1992-1993)

學習貫徹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明確提出辦規範化商業銀行的目標和措施,為交通銀行新的飛躍奠定基礎。

第四階段(1994-1998)

實現統一法人體製改革,推行行員製度改革,對子公司即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和上海海通證券公司的管理體製改革等改革目標,為實現到2000年把交通銀行辦成國內比較規範的國際性股份製商業銀行的發展總目標而努力。

三、交通銀行的性質和組織機構

交通銀行全稱為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OFCOMMUNICATIONSLTD)。交通銀行是國務院領導下的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其注冊資本為120億元,每股麵值1元。

四、為順應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

1988年10月,交行徐州分行應運而生。經過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拚搏,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股份製商業銀行,截止99年12月,營業機構已達26個,員工四佰餘人,業務發展立足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完善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分險,自求平衡,自我發展”經營機製,堅持“一流的服務質量,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銀行信譽”的辦行宗旨,穩步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業務範圍已經發展成為經營人民幣存貸款,個人小額質押貸款,人民幣,外幣儲蓄,辦理信用卡,國際貿易結算,外幣兌收,旅行支票,外幣存貸,代理個人外彙買賣,外彙擔保,征信調查,谘詢見證等。目前,交行徐州分行已開通本外幣儲蓄通存通兌,完善了電話銀行服務,拓寬了代理業務(包括代發工資,銀證轉帳,代收費用),自助銀行24小時存取款服務,太平洋卡“全國通”“一卡通”。交行徐州分行正在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不斷改善服務環境,並努力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高效,快捷,周到,超前的金融服務,真正成為客戶理財的好幫手。交通銀行被評為中國最佳銀行1999年,世界著名金融雜誌《歐洲貨幣》對全球金融機構進行了點評,評出各地區、各行業中的最佳金融機構。其中,交通銀行被評為中國最佳銀行。評論中提到,交通銀行是中國第五大銀行,實行股份製,股東類型多樣。該行較早實行資產負債管理,以存款量定放款量。這一審慎的經營方式也同樣反映在該行有較高的呆帳準備和資產質量上。該雜誌稱讚交通銀行是中國銀行界的一顆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