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

豬肉是人們通常食用最為普通的一種,其纖維較為細嫩,而且肌間脂肪含量較高,通常每100克瘦豬肉中含水分71克,蛋白質20.3克,脂肪6.2克,糖類1.5克,維生素A44微克,維生素B10.54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尼克酸5.3毫克,維生素E0.34毫克,鈣6毫克,磷189毫克,鐵3毫克,鋅2.99毫克;每100克肥豬肉含水分8.8克,蛋白質2.4克,脂肪90.4克,維生素A29微克,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尼克酸0.9毫克,維生素E0.24毫克,鈣3毫克,磷18毫克,鐵1毫克,鋅0.69毫克。

中國醫學認為豬肉性平,味甘、鹹,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用於熱病傷津、消渴、羸瘦、燥疾、便秘等症。

但多吃豬肉生痰助濕,外感風寒應忌食,同時膽囊炎患者不宜吃肥豬肉,因為脂肪類食物可增加膽囊的收縮次數,使膽囊內壓力增高,加劇疼痛。關節炎的患者每日大量食肉也會使症狀明顯,甚至出現腫脹,活動出現障礙等,停食後症狀會逐漸緩解和消失。

豬的內髒及下水也是人們經常食用的,豬肝,在中醫學食用可促進胎兒生長發育,哺乳期食用亦可提高乳汁質量;同時豬腎性平味鹹,可用於治腎虛腰痛、身麵水腫、遺精、盜汗等症。豬肚亦具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豬肉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菜肴,烹飪方法也是隨之多了起來,幾乎每一種烹調方法都適用於肉類菜肴。

糖醋肉片

主料:去皮豬硬肋肥膘肉300克、雞蛋40克、濕澱粉175克。

調料:醋95克、薑末3.5克、醬油、精鹽適量,白糖115克、蔥花10克、蒜末5克、麵粉少許,菜油125克。

製作方法:(1)在硬肋肥肉連接肉皮的一麵先剞雞冠花刀,然後切4厘米長、2匣米寬、0.3厘米厚的片,置一碗中加料酒、鹽抓拿後醃10分鍾濕澱粉135克、雞蛋、少許麵粉同置一碗中,加少量水調成糊,肉片放入掛糊。

(2)白糖、醋、醬油、鹽、蔥花、薑末同置一碗中,加濕澱粉和適量清水,對成糖醋芡汁。

(3)炒鍋置旺火上,放入多量油,燒至六成熱時,逐個下入肉片,視肉片呈淡黃色時撈出。油燒至八成熱時,再下肉片重炸,視肉片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淨油。

(4)原炒鍋置旺火上,放油30克,油熱倒入糖醋芡汁,汁稠起魚眼泡時,下蒜末,澆入熱油將汁烘起,立即倒入肉片,翻攪均勻,出鍋裝入平盤。

特點:味美可口,健腦益智,消渴羸瘦。

滑燒肉丁

主料:豬肉、油菜、胡蘿卜、蛋清。

調料:油、鹽、醬油、醋、白糖、澱粉、蔥、薑末、蒜片、味精。

製作方法:(1)將豬肉切1厘米厚的大片,剞上井字花刀,再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將油菜洗淨去葉,胡蘿卜洗淨,均切0.7厘米見方的丁。打水焯,撈出控淨水。

(3)將肉丁用蛋清、澱粉漿好。

(4)用碗放醬油、糖、醋、澱粉、鹽、味精對成汁待用。

(5)坐勺,加適量油燒至五六成熱時,倒入肉丁滑透倒在漏勺裏。

(6)原勺留底油,用蔥、薑、蒜熗鍋,放入油菜、胡蘿卜煸炒一下,放入肉丁,倒入對好的混汁,翻勺,淋明油,出勺裝盤即可。

特點:口味稍甜鹹,鮮香可口,生津止渴,豐肌潤膚。

丁香燒肉

主料:帶皮豬五花肉、丁香(中藥店出售)。

調料:油、鹽、醬油、糖色、白糖、醋、澱粉、花椒水、蔥花、薑絲、蒜片,、味精各適量。

製作方法:(1)將皮麵刮洗幹淨,切成2.5厘米見方的塊,放開水鍋內煮2分鍾撈出,洗淨。放盆內,加入糖色、醬油抓勻,醃喂10分鍾。

(2)坐勺,加多量油燒至七成熱,將醃好的肉塊,放入油內炸成火紅色時撈出,控淨油。

(3)原勺留底油,用蔥、薑、蒜熗鍋,放入肉塊、加入丁香(500克肉加5克丁香)、鹽、醬油、花椒水、白糖、醋,添適量湯燒開,微火燒至肉爛湯濃時,揀出丁香不要,點味精,用水澱粉勾薄芡,淋明油,出勺裝盤即可。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酥爛。有特殊的芳香味,養心安神,滋陰養顏。

花生肉丁

主料:豬肉400克、花生米50克、淨冬筍50克、紅椒25克、雞蛋1個。

調料:花生米150克(約耗50克),精鹽、麻油各3茶匙,味精1茶匙,濕澱粉、料酒各0.5湯匙,大蒜1頭。

製作方法:(1)將豬肉去筋,用刀背捶鬆,切成1.5cm見方的丁,用精鹽、料酒拌勻,加蛋清、濕澱粉漿好,拌上一點油。

(2)將花生油用開水泡發,撕去皮,下入油鍋炸熟(或用精鹽炒熟去皮亦可);冬筍切成小塊;紅辣椒切同肉丁大的塊;大蒜切斜片,用湯、味精、香油、濕澱粉調成汁。

(3)將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肉丁,用筷子撥散滑熟,即倒入漏勺瀝油。鍋留油50克,下入冬筍、紅椒,加精鹽煸炒,放入大蒜、肉丁、花生米,衝入調汁,翻炒幾下,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