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分布特征
中國的沙漠
沙漠古稱旱海或大漠,維吾爾語叫“庫姆”。在中國古書上有的又稱沙漠為沙河,也有的稱為大流沙或沙磧。過去人們常常把沙漠和荒漠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其實,在自然地理學上,凡是氣候幹旱、降雨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貧瘠的區域,都叫做荒漠,意為“荒涼之地”。荒漠有石質、礫質和沙質之分,近年習慣稱石質、礫質的荒漠為戈壁;而沙質荒漠才稱為沙漠。此外,在荒漠地帶以外的草原地帶,也有不小麵積被沙丘所覆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沙地。但因其性質與沙質荒漠相近似,一般習慣上也泛稱為“沙漠”。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沙漠廣袤千裏,呈一條弧形帶綿亙於西北、華北和東北的土地上。這一弧形沙漠帶,南北寬600公裏,東西長達4000公裏,麵積有71萬多平方公裏。若連同戈壁,總麵積達128萬多平方公裏,占全國陸地總麵積的13%。在沙漠的麵積中,荒漠、半荒漠地帶(幹旱區)的沙質荒漠約60萬平方公裏,占84.5%,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及內蒙古西部;幹草原地帶(半幹旱區)的沙地為11萬多平方公裏,占15.5%,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陝西北部,以及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西部等地。
中國的沙漠,在分布上具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沙漠多深居內陸盆地和高原
中國沙漠約有75%的麵積分布在烏鞘嶺和賀蘭山以西的大陸腹地,而且絕大部分都在內陸巨大盆地中,如塔裏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準噶爾盆地中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中的沙漠,吐魯番盆地中的庫姆塔格沙漠等等。一部分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內陸高原上,如海拔1200~1800米的阿拉善高原上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海拔1200~1500米的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等;最高可分布到海拔4000米以上,如新疆東部高山河穀中的沙丘,青藏高原上的沙丘,等等。
2.沙漠橫跨多個自然地帶
中國沙漠,西起新疆喀什噶爾,東迄東北平原西部,橫跨經度50度之多,分屬4個不同的自然地帶。賀蘭山(約東經106度)以西的西部沙漠地區,蒸發量大大超過降雨量,幹燥度都在4.0以上,屬溫帶幹旱荒漠地帶,其中塔克拉瑪幹沙漠為暖溫帶幹旱荒漠,柴達木盆地沙漠為高寒幹旱荒漠。中國大部分沙漠都分布在這一地帶,沙漠麵積約占全國沙漠(不包括戈壁)總麵積的80%。賀蘭山與溫都爾廟—鄂托克—定邊一線之間的中國中部沙漠地區,主要包括庫布齊沙漠,寧夏河東沙漠以及毛烏素沙地的西部,幹燥度在2.0~4.0之間,屬於溫帶幹旱半荒漠地帶。這一地帶比較窄,沙漠麵積小,僅占全國沙漠總麵積的3%強。溫都爾廟—鄂托克—定邊一線以東的中國東部沙漠的大部分,包括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小騰格裏)沙地、科爾沁沙地等,幹燥度在1.5~2.0之間,屬溫帶半幹旱幹草原地帶,其沙地麵積占全國沙漠總麵積的15%左右。科爾沁沙地的東部和鬆嫩等地區的沙地,幹燥度小於1.5,屬於溫帶半濕潤的草原地帶,它在中國沙漠中所占的麵積最小,還不到1%。
3.新疆沙漠分布最廣,塔克拉瑪幹沙漠最大
從各省(區)沙漠分布的麵積來說,新疆分布表1中國沙漠、戈壁的分布麵積(單位:萬平方公裏)最廣,約占全國沙漠總麵積的60%左右,其次是內蒙古、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吉林、黑龍江和遼寧(表1)。
表2中國各個主要沙漠的地理位置和麵積
從各個沙漠的麵積來說,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麵積最大的沙漠,包括周圍零星的沙漠在內,麵積共達33.7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沙漠總麵積的1/2。它也是中國沙漠中流沙分布最廣的一個,其麵積為27.7萬平方公裏。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包括周圍零星沙漠在內,麵積共有4.8萬平方公裏,也是中國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內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三大沙漠,也是我國沙丘最高大的一個沙漠。風蝕地分布最多的是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麵積為2.24萬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