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
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與旅遊
一、大洋洲的自然景觀與旅遊
大洋洲,是“大洋中的陸地”,位處亞洲、美洲、南極洲和印度洋之間,包括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和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幾內亞島、新西蘭的南島和北島,共計有2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麵積897萬平方公裏,占全世界陸地麵積的6%,在各大洲中,是陸地麵積最小的一洲,但其範圍卻最大。
大洋洲是亞洲與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間空中和海上航線所經之地,也是海底電纜所經之地。同時也是艦船的淡水和燃料供應地,不僅在國際交通上和戰略上居重要地位,而且也為其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優越的條件。例如大洋洲有些在地理上比較孤立的島嶼,正是由於地處重要的航線上,其旅遊資源優勢才得以發揮,其旅遊業才能得到發展。
大洋洲的地形,總的特點是地勢低緩,除了少數山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外,一般都在海拔600米以下。該洲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地形區,在澳大利亞大陸上有南北縱列的西部高原、中部低地和東部山地三個地形區,此外還有大陸型島嶼和海洋型島嶼兩個地形區。
澳大利亞西部高原,麵積約占該大陸的60%,以平均海拔450~600米的低高原為主。中部和東部有大片沙漠,包括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維多利亞大沙漠,為探險和觀光旅遊提供了較理想的條件。在東西走向馬斯格雷夫嶺附近的沙海之上,分布著一些由寒武紀紅色砂岩構成的巨大柱狀或塊狀岩石,如艾爾斯巨石、奧爾加山等,形成獨特、罕見的壯麗景觀。岩洞內珍藏著當地居民創作的藝術品。這些世界著名的旅遊點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高原南部的納拉伯博平原,部分地區分布著石灰岩,在長期的喀斯特地質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溶蝕窪地和溶洞。溶洞和洞內的石荀、石鍾乳和石柱都是重要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
中部低地,地勢在海拔200米以下。其中南部有著名的埃爾湖,湖麵低於海平麵15米,其周圍相當大麵積也在海麵以下,形成澳大利亞的窪地中心。
東部山地,亦稱澳大利亞科迪勒拿山係,由北向南包括大分水嶺、新英格蘭山地、藍山脈、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脈和塔斯馬尼亞高原等。由於地勢較高,一些地方冬季積雪,成為冬季運動中心。塔斯馬尼亞島地勢較高,由於在地質史上曾遭受第四紀冰川三次侵蝕,形成U形穀、懸穀和瀑布等自然景觀資源。現在在較高處仍然有冰川分布。島西南部的維德港,因受冰川侵蝕,形成了美麗的峽灣海岸。東部海岸地區有大片的潔淨沙灘分布,許多地方成為旅遊區和度假區,如著名的黃金海岸。東北部沿海形成了長達2000餘公裏的大堡礁。大堡礁是世界級的著名旅遊區。每年世界各地有許多旅遊者來此觀賞和旅遊。
澳大利亞的氣候以炎熱幹燥為主要特征,但同時也具有多樣性,沿海分布著熱帶幹濕季氣候、熱帶海洋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和亞熱帶夏幹氣候,向內陸演變為熱帶幹濕季氣候、熱帶幹旱和半幹旱氣候。在旅遊區和旅遊點集中分布的沿海地帶,多數地方的氣候比較優越,而在大陸中部的幹旱、半幹旱地帶,雖然地表水比較缺乏,但是地下水資源,尤其是承壓地下水豐富。該國擁有大自流井盆地、墨累河盆地、巴克利盆地、尤克拉盆地、荒漠盆地等自流泉盆地20多處,總共麵積達270萬平方公裏。其中大部分位於幹旱、半幹旱地區。該地區的大自流井盆地麵積達173.5萬平方公裏,擁有自流井1.8萬眼。豐富的地下水不僅為當地的畜牧業生產提供水源,而且也為發展旅遊業在水源方麵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澳大利亞具有許多特有的動植物資源,珍禽異獸有鴯鶓、鶴駝、琴鳥、營塚鳥、大袋鼠、針鼴和鴨嘴獸等。而其他大陸上的獅、虎、豹等,在這裏是見不到的。這主要是該大陸環境具有孤立性,長期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距離其他大陸較遠所形成的。由於同樣的原因,該大陸的植物有許多特有種。該國植物共有1.2萬種,其中有9000多種為特有種,尤以桉樹(有數百種之多)和金合歡最有代表性。這些特有的動植物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旅遊資源。
大陸島是大洋洲的第四個地形區,包括新幾內亞島、新不列顛島、所羅門群島、新喀裏多尼亞島,以及新西蘭的南島和北島。這類島嶼主要特點是麵積較大,山地多而高峻,平原狹小,特別是地殼不穩定,有火山及與之有關的地熱資源。如新西蘭的北島有眾多的火山和一些秀麗的火山湖,尤其是地熱現象和溫泉,它們都成為重要的旅遊勝地。如羅托魯瓦-陶波、懷拉基等地熱區。新西蘭全國有1000多個溫泉。地勢高峻的南島,山地發育著包括著名的塔斯曼冰川在內的一些冰川。由於冰川侵蝕的結果,形成許多美麗的峽灣。現在在南島西南端建立了占地300萬英畝的“峽灣國家公園”。新西蘭遠離其他大陸,保存了許多古老的動物和特有動物,如斑點楔齒蜥、幾維、啄羊鸚鵡、新西蘭秧雞等。
第五個地形區是海洋型島嶼,它們包括新赫布裏底群島、湯加群島,以及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島群的全部島嶼。這些島嶼的主要特點是遠離大陸,麵積不大。有火山島和珊瑚島兩個類型。火山島地勢險峻,河流短小,多急流和瀑布;常有火山活動,美麗的火山錐和火山湖,形成自然風光旅遊資源。珊瑚島多為環礁,麵積小,地勢低平,一些潟湖常成為水上體育和娛樂活動的理想場所。
二、大洋洲的人文狀況與旅遊
大洋洲不僅是世界上麵積最小的一洲,除了無常住居民的南極洲外,也是人口最少的一洲。目前,該州人口為2600萬,僅占世界人口的0.5%。人口密度不大,每平方公裏僅2.9人。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澳大利亞和一些較大的島嶼上,而且主要分布於它們的邊緣地帶。其內陸地區人口極少,甚至無人居住。太平洋有些小島上至今無人居住。
在種族構成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的白種人占有優勢,但在新西蘭,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毛利人占有一定的比例(9%)。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三個群島上分別分布著美拉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和密克羅尼西亞人。除了白人以外的土著人,屬於兩大語係,即巴布亞語係和馬來-波利尼西亞語係。前者分布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後者可分為密克羅尼西亞語支、美拉尼西亞語支和波利尼西亞語支,它們分布極為廣泛。
由於大洋洲種族和民族構成十分複雜,其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也極為多樣。盡管澳大利亞在總體上講,已成為世界經濟比較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但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和大洋洲一些孤立島嶼上,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處於較為原始的狀態,他們以用簡陋的工具打漁、狩獵為生。大洋洲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特點。斐濟的土著居民通常留著長度達1.5米的長發,而酋長則頭戴“薩拉”(一塊特殊的頭巾),象征權力在握。而紋身也與權力相聯係。紋身者可以下河采摸珍珠,半紋身者隻可以站立一旁觀看,而未紋身連看的資格都沒有。澳大利亞土著人也有紋身的習慣。平時在胸部塗白黃色,參戰時塗紅色,死後則塗白色。婦女不裝飾和梳理頭發,男子卻相反,他們用紅土塗在頭發上,並在頭發上點綴鼠牙、狗尾、羽毛或貝殼。新西蘭的土著毛利人,以揮舞手上長劍和長矛向客人表示敬意。婦女跳“哈卡舞”向客人表示歡迎,而部落中的長者向客人行“碰鼻禮”。大洋洲的土著居民還經常舉行盛大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狂歡節。如斐濟每年8月都要在首都舉行為期7天的紅花節,在節日期間不僅要舉行群眾性的化妝遊行,而且還要選舉“紅花皇後”。土著民族的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和民情是十分獨特的重要人文旅遊資源,對於旅遊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在大洋洲還有不少曆史遺跡,反映了該洲古代人民較高的文化藝術水平。如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波納佩島上有1500年曆史的巨大石建築群——蘭-瑪多爾古跡。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市內有建於1200年前的巨石拱門,重40噸的石製“日晷”和朗基文化遺跡等。
自從16世紀20年代開始,先後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國殖民者到大洋洲“探險”和入侵,17世紀70年代,荷蘭人塔斯曼在塔斯馬尼亞、新西蘭、湯加等地進行探險活動。18世紀70年代,英國人庫克進入澳大利亞、新喀裏多尼亞探險。1788年,大洋洲絕大部分地區淪為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的殖民地。19世紀中葉又遭到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美國和日本的幾次瓜分。第二次大戰後,美國在大洋洲擴張勢力,取代了英國和日本的地位。
然而20世紀初以來,大洋洲各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許多國家取得了獨立。20世紀初,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獲得獨立。60年代,西薩摩亞和瑙魯兩國獨立。70年代以來,又有湯加、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基裏巴斯、瓦努阿圖等國相繼獨立。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區處於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由於大洋洲具有長期的殖民地曆史和早期探險、考察的曆史,許多地方留下了眾多的遺跡。如悉尼是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的最早流放地之一。現今在該市傑克遜港的單拱海港大橋下的羅克斯岬是早期移民的登陸地點。達爾文市的範尼灣,是流放囚犯的地方,並建有監獄。現已成為居民避暑休憩之所。1893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到此考察。然而保留最多的是伴隨歐洲移民大量湧入而形成的早期城市建築。這些建築物充滿了歐洲色彩和風格,如悉尼市內英國維多利亞式的市大會堂、州議會大廈、文藝複興式的郵政總局、古老的悉尼大學、澳大利亞博物館等。新西蘭奧克蘭的“帕涅爾村”集中了殖民時代的各種住宅。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的發展,許多古老城市在本世紀以來又建設了大量的現代化建築物。如悉尼市內高304.8米的悉尼塔、風帆形的悉尼大歌劇院、圓形的“澳大利亞廣場塔”等等。古老的西歐風格的建築與現代化的新式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反映了城市的發展曆程,成為外國遊客觀光的主要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和美國軍隊曾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和基裏巴斯等地發生激戰。如基裏巴斯首都塔拉瓦就是美、日進行激戰的地方。波利尼西亞島群中的中途島,1903年起成為美國海軍基地,二戰期間,美日兩國軍隊曾在此激戰,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這些昔日的戰場,對於美日兩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旅遊者有巨大的吸引力。
澳大利亞
一、概述
澳大利亞位於亞洲東南麵,地處大洋洲的西南部,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和附近的島嶼。麵積768.2萬平方公裏,是麵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的國家。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人口1746萬(1990)。
澳大利亞大陸輪廓略呈6邊形。位處南半球,南回歸線大致橫貫中部。大陸地勢低平,沒有很高大的山嶺,最高峰科西阿斯科山海拔原2230米,而大陸內部的埃爾湖湖麵比海平麵還要低15米。大陸平均高度約海拔300米。地形呈南北縱向排列。西部是最古老的高原,大致在東經136°以西,由於遭受長期風化和侵蝕,現已成為平均海拔僅有450~600米的低高原。中部是低地,多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向東地勢逐漸升高。東部是褶皺山地,北麵從約克角向南越過巴斯海峽直到塔斯馬尼亞島的東南角,南北長約3860公裏,而東西僅寬80~320公裏。從北向南包括大分水嶺、新英格蘭山脈、藍山脈、澳大利亞山脈和塔斯馬尼亞高原。澳大利亞氣候的主要特征,總的來說一是炎熱幹燥,內陸有廣大地區1月平均溫度在35℃以上,而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區占35%。二是氣候類型多樣,呈半環狀分布。除了西岸以外,沿海主要分布熱帶幹濕季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而內陸地區逐漸演變為熱帶幹濕季氣候、熱帶幹旱和半幹旱氣候。
澳大利亞早在歐洲人到來以前就有土著居民在此生活。17世紀開始歐洲人在部分海岸外航行。1770年英國人庫克登上大陸,宣稱大陸東部已為英國占領。1788年1月18日,英國第一批流放犯及管理人員到達,並在悉尼灣海岸建立第一個流放犯殖民地。19世紀中葉,大陸全境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目前,已發展成為經濟發達的國家。居民95%以上是白種人,主要是英國人的後裔。其餘是土著人和中國移民。居民多半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是英語。
二、旅遊資源
澳大利亞是一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它的旅遊資源有一係列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是該國旅遊業相當發達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因為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北半球冬季時,該國卻是夏季,而北半球夏季時,那裏卻是冬季。這一特點有利於吸引北半球的旅遊者。例如,北半球冬季時,某些國家氣候嚴寒,那麼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亞,必然對這些國家的旅遊者產生吸引力。2)許多地區氣候比較優越。雖然澳大利亞總的來說是炎熱幹燥的國家,但是還有好多地方,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旅遊區,氣候條件比較優良。澳大利亞有將近1/3的國土在南回歸線以北,屬於熱帶,而其他地區屬於亞熱帶和溫帶。大陸四周有海洋環繞,沒有大片的高峻的山地,一般來說,靠近海洋的周邊地區氣溫比較適中,而澳大利亞的旅遊區主要就集中在這些地方。該國氣候較為幹燥,即使在比較濕潤的地區,一年中常常有幹燥或相對幹燥的時期,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陽光為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3)有風光秀麗的優質海岸和沙灘。該國的海岸線,包括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長達36735公裏。其中許多地段有氣候適宜、景色極佳的海岸和沙灘。如東北部世界著名的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這裏可以開展遊泳、潛水、衝浪、滑水等多種運動和活動,很受北半球若幹國家和鄰近的新西蘭度假旅遊者的青睞。4)奇異、特有的野生動植物。由於澳大利亞大陸在地質史上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因此形成了許多特有的野生生物。
在人文旅遊資源方麵,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風格多樣而獨特的城市建築。既有古典建築,也有現代化的建築。古典建築主要是殖民時期的建築物,如教堂、政府及議會大廈、展覽大樓等。這些建築風格多樣,可以說歐洲文藝複興以後各種建築風格,這裏都可找到。澳大利亞的現代建築藝術和風格也十分著名,如造型新穎、狀如風帆的悉尼歌劇院和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悉尼塔,都是舉世聞名的現代建築代表作。二是奇特悠久的土著文化。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長期以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形成了不同的部落,各個部落有自己的語言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他們的舞蹈、音樂和習俗都充滿了鄉土氣息,對旅遊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澳大利亞按照氣候、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特點可以劃分為北部熱帶地區,東岸和大分水嶺亞熱帶地區,西南部地中海氣候地區和大陸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1.北部熱帶地區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海岸地帶,氣候屬於潮濕熱帶類型,但5~10月為晴朗幹燥季節。
達爾文城是該國北部地方的首府,它是北部較大的城市,也是較著名的旅遊城市。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1839年曾到此考察,故該市以他的名字命名。這裏原來是土著人的居住地,後因於19世紀70年代發現金礦而迅速發展起來。1974年,由於颶風襲擊而受到嚴重破壞。後經過重建,成為具有現代化街道和建築物的美麗城市。氣候炎熱多雨,樹木繁茂,有許多特有的植物種。東、西、北三麵環繞著美麗的金色沙灘,旅遊者在此可參加多種水上活動和運動。市內有中國廟宇列聖宮;南郊有亞羅奧加公園,有該國特有的野狗及鱷魚、野牛等野生動物。東南郊有一溫泉,還有許多高達3米的白蟻塚,每塚可容200萬隻螞蟻,令人歎為觀止。市內有一通往亞洲和歐洲的國際機場。
在達爾文以東不遠處,有卡卡杜國家公園,這是一個重要的旅遊點。該國家公園以其自然景觀和土著人的岩畫藝術,以及沼澤濕地的水牛、鱷魚與多種水烏等野生動物著名於世,現已被列為世界遺產地。為了保護其資源,對旅館的建設進行了嚴格的控製。遊客去公園旅遊交通比較方便,乘船、乘公共汽車、小汽車或乘坐四輪出租馬車都可到達。這裏帶有冒險性質的假日活動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2.東岸和分水嶺亞熱帶地區該地區可分為四個旅遊亞區:
1)北部地區。從羅克漢普頓到約克角城。這裏旅遊上的特色是沿海的熱帶雨林植被、近海的大堡礁和熱帶氣候。該地區較大城市有凱恩斯。7~10月是降水較少、適於旅遊的幹季。上述特色中最突出的是舉世聞名的大堡礁。
大堡礁位於太平洋珊瑚海西部,北麵從托雷斯海峽起,向南直到弗雷澤島附近,沿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線綿延2000餘公裏。大堡礁距海岸約20~350公裏,總麵積達8萬平方公裏。珊瑚礁是珊瑚蟲分泌的石灰性物質和骨骼等殘骸堆積而成。這裏的珊瑚礁沿海岸分布,象堡壘保衛著海岸,所以稱為“堡礁”。大堡礁不利於航行,但是可以開展多項水上運動或活動,還可以在水下觀賞美麗的珊瑚和其他水下生物,因而成為澳大利亞主要的旅遊區之一。大堡礁由600個珊瑚礁組成,水下珊瑚顏色鮮豔,絢麗多姿,形狀各異,還有遊魚、綠海龜、蟹、牡蠣等,宛若海上公園。在17個較大的島嶼中,最著名的是擁有觀賞海洋景色設施的格林島和海倫島。格林島建有水下觀察室,可觀賞海洋中美麗、奇特的魚類和其他生物。1988年在湯斯威爾(Townsville)附近,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飄浮旅館”(實際是常年固定在礁石上的一條船)。在此可以進行一日遊,也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旅遊和潛水探險。據估計,1986年,去大堡礁旅遊的人達50萬人次。由於旅遊者過多,人們已經發現,這個比較敏感的生態係統已經受到巨大威脅。另外,大堡礁還遭到以珊瑚蟲為食物的荊冠類海星的威脅。因此,澳大利亞成立了大堡礁海洋公園對大堡礁進行嚴格的管理。該公園將大堡礁分成若幹地帶,以便進行不同方式和不同層次的管理和利用。有些地區受到十分嚴格的保護,在這裏隻可以進行觀賞性的旅遊,不允許在堡礁上進行行走、采集和垂釣等破壞性活動。在凱恩斯附近地區和較大的島嶼上,有現代化的國際旅館和豪華賓館,也有較簡陋的小旅館,可供旅遊者休息和居住。
在該地區的熱帶雨林中,已建立了幾座國家公園,如白倫登克和特裏不萊辛國家公園。這裏有奔騰咆哮的河流,是飄航的理想地點。
這一地區有相當長的海岸地帶尚未進行旅遊開發,但現已建立了一些國家公園。旅遊活動基本上在幹季才能進行。南半球夏季時,這裏常常有大雨,而且沿海水域中會出現有毒的水母,所以主要的旅遊季節隻能在5~10月間。因此,在這期間,昆士蘭北部海岸成了悉尼和墨爾本遊客的“冬季”旅遊勝地,但對於北半球來的旅遊者來說,它們是“夏季”旅遊目的地。來此旅遊的海外遊客相對較少,但凱恩斯機場經過擴建,以便日本、美國和歐洲旅客到此旅遊。實際上,從東京飛到這裏,所花的時間比從東京飛到夏威夷還要短一些。
2)布裏斯班地區。布裏斯班地處澳大利亞東南部,是主要度假地區的中心。雖然屬昆士蘭海岸的這段海岸,全年都能開展旅遊活動,但它主要是以冬季陽光吸引遊客。12~2月間,氣溫高,濕度大,降雨也多,旅遊不太方便。
東部海岸中段的海灘,已進行了較長時期的大規模旅遊開發,特別是布裏斯班以南的黃金海岸和其以北的陽光海岸。黃金海岸是一段長約40公裏的連續、優質沙灘,由於沙灘為金色,而得名。這裏氣候宜人,日照充足,特別是海浪險急,適於進行衝浪和滑水運動。最理想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是所謂“衝浪者樂園”。在早年土著人的聚居之地瑟弗斯佩斯勒舍以及其他地段,有許多豪華旅館和別墅,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和旅遊區,如遊樂場、賭場、酒吧、夜總會、海洋世界和一些主題公園。在庫魯姆濱海海灘,建立了占地20公頃的飛鳥保護區。夢幻遊樂場,占地84公頃,內有包括屏幕達兩層樓高的愛麥克斯戲院等設施。海洋世界是南半球最大的海洋公園,園內有許多海洋動物如海豚的精彩表演。在穆德吉拉巴,有著名的哈韋斯飛鏢工廠,廠內生產一種土著人使用的狩獵工具——投擲出去如未擊中野獸還可自動返回的“去來飛器”。這種工具反映了土著人的智慧。
離黃金海岸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柯朗加塔機場。它位於布裏斯班以南27公裏處,而到陽光海岸去的旅遊者可經由布裏斯班機場進出。陽光海岸的旅遊開發遠不如黃金海岸。例如,努沙(Noosa)是一個環境幽靜的旅遊勝地,附近還有一個國家公園,但目前隻有一些小旅館。該旅遊勝地可開展所有各種水上運動。
日本旅遊者對於昆士蘭海岸地帶的興趣日益增加。1988年,日本人提出希望對昆士蘭黃金海岸大部分土地進行旅遊開發。現已投資8億美元。1987年僅有21.5萬日本人訪問澳大利亞,但到達昆士蘭的日本遊客人數增加的速度是到達夏威夷的日本遊客的兩倍。
3)悉尼和墨爾本地區。這是澳大利亞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裏的氣候冬季較潮濕,但夏季較為幹燥。因此正好可以彌補布裏斯班一帶氣候的不足之處。該地區海岸可進行大多數夏季海濱旅遊活動;當地的海灘全年都可開展一日遊。這裏有比較理想的衝浪條件,但有些海灘有一定危險性,因為有較強的離岸流。該地區各個城市都是重要的旅遊中心。
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也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它位於大陸東南岸,人口約350萬。該城始建於1788年,當時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建立的囚徒流放地。現在是全國重要的經濟、文化、金融和貿易中心。交通也很發達,公路向北可達紐卡斯爾,向南到鋼城伍倫貢,向西通向煤都利斯戈和巴瑟斯特。這裏有重要的國際機場,並有多條國際國內航線。該市氣候溫和,環境美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豐富且極有特色。市內有許多公園和街心花園,綠地遍城,到處繁花似錦。泰隆加動物園內有許多珍禽異獸,如澳大利亞樹熊、鴨嘴獸、袋鼠等。海邊有很多海灣和沙灘,是優良的天然浴場,並可開展滑水、衝浪等水上運動。在眾多的古代和現代建築中,最著名的是悉尼歌劇院和悉尼塔。悉尼歌劇院也稱海上歌劇院,是澳大利亞全國表演藝術中心。該建築物造型奇特,象是一組揚帆出海的船隊,與周圍景色十分和諧統一。這一世界著名的建築於1973年建成,現已成為悉尼的標誌。它的設計者是丹麥的年輕建築師耶爾恩·烏特鬆。悉尼塔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築,高304.8米。管狀塔身達230米。塔樓呈圓錐形,共9層,1層和2層是旋轉式餐廳,3層和4層是了望層,在此可以觀賞整個悉尼城的景色。在悉尼將舉行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1991年,該市接待了150萬外國遊客,平均每人在此逗留13天,每日消費626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