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
卡爾·弗列德裏奇·高斯(CarlFriedrichGauss,公元1777—1855)是德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的偉大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被譽為曆史上最有才華的數學家之一。在數學上,高斯的貢獻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數論和幾何學上的創新,對後世數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由於他非凡的數學才華和偉大成就,人們把他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同享盛名,並尊稱他為“數學王子”。德國數學家克萊因這樣評價高斯:“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係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使人肅然起敬的頂峰便是高斯——那樣一個在廣大豐富的區域充滿了生命的新元素。”
一、數學神童
在距德國柏林約200公裏處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布倫瑞克(Brunswick)。1777年4月30日,高斯誕生在這個城中的一個農民家。父親格布哈特·迪特裏希·高斯是一個地道的農夫。早年,他曾從其父那裏學得一手好農活,不到20歲便在附近莊園從事園藝。他先後做過護堤人、泥水匠和噴泉技師等。據布倫瑞克教堂記事簿中高斯誕生記錄的記載,他父親的職業是屠夫。高斯父親和第一個妻子共同生活了10多年,未生孩子就因病去世了。1776年,高斯的父親同石匠赫裏斯托夫·賓澤的女兒結婚,也就是高斯的母親羅捷娜。高斯的母親讀過幾年書,認得一些字,但不能寫信。她結婚時已經34歲,婚後隻生了高斯一個孩子。
高斯的父親性格堅毅而嚴厲,但母親卻溫柔而又聰慧。母親對他備加疼愛,因而高斯喜歡母親勝於父親。
高斯聰敏早慧,他的數學天賦在童年時代就已顯露。高斯的父親雖是個農夫,但有一定的書寫和計算能力。在高斯3歲時,一天,父親聚精會神地算帳。當計算完畢,父親念出數字準備記下時,站在一旁玩耍的高斯用微小的聲音說:“爸爸,算錯了!結果應該是這樣……”父親驚愕地抬起頭,看了看兒子,又複核了一次,果然高斯說的是正確的。
後來高斯回憶這段往事時曾半開玩笑地說:“我在學會說話以前,已經學會計算了。”
在高斯啟蒙教育中,舅舅弗雷德裏希·本茨對他影響較大。本茨是位技術高超的錦緞織工,勤學好思,頭腦機敏。他是高斯家的常客。他十分喜愛高斯,並經常給高斯講故事,同他做遊戲。
一次,高斯與舅舅出去遊玩。走到河邊時,隻見河的上遊漂來一根木頭。
舅舅問:“高斯,你說木頭為什麼不沉下去?”
“木頭輕唄。”高斯回答道。
舅舅彎下腰,撿起一顆石子,又問:“這顆石子重還是那段木頭重?”
“木頭重。”高斯說。
本茨並不吱聲,他用力一扔,撲通一聲,石子沉到了河底。
本茨用這種方法啟發誘導高斯。
為了使高斯更好地成長,舅舅還為他買來不少兒童讀物。高斯十分喜歡書裏的故事,如饑似渴地讀著。父親對兒子的讀書嗜好不以為然。每天,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就催促兒子上頂樓睡覺,以便節約燃料。頂樓又矮又小,而且還沒有燈。高斯急中生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找來一根蕪菁,把裏麵挖空,塞進油脂,再用粗棉搓一根棉條做燈芯。借著微弱的光亮,貪婪地咀嚼著書裏的每一個字。知識的泉水汩汩地滋潤著高斯幼小的心田。
1784年,高斯7歲,父親把他送入耶卡捷林寧國民小學讀書。教師是布倫瑞克小有名氣的“數學家”比納特。當時,這所小學條件相當簡陋,低矮潮濕的平房,地麵凹凸不平。就在這所學校裏,高斯開始了正規學習,並在數學領域裏一顯他的天才。
1787年,高斯三年級。一次,比納特給學生出了道計算題:
1+2+3+…+98+99+100=?
不料,老師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很快就將答案寫在了小石板上:5050。當高斯將小石板送到老師麵前時,比納特不禁大吃一驚。結果,全班隻有高斯一人的答案是對的。
高斯在計算這道題時用了教師未曾教過的等差級數的辦法。即在1至100中,取前後每一對數相加,1+100,2+99,……,其和都是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因此,101×50=5050,結果就這樣很快算出來了。
通過這次計算,比納特老師發現了高斯非凡的數學才能,並開始喜愛這個農家子弟。比納特給高斯找來了許多數學書籍供他閱讀,還特意從漢堡買來數學書送給高斯。高斯在教師的幫助下,讀了很多書籍,開拓了視野。
“他已經超過我了,”比納特不得不承認,“我沒有更多東西可以教他了。”
在這所學校裏,有一位名叫約翰·馬丁·巴蒂爾(1769—1836)的青年。巴蒂爾是比納特的助手,他的工作是教小學生寫字和削鵝翎筆。巴蒂爾後來成了德國數學家。由於對數學有著共同的愛好,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巴蒂爾買來代數分析書籍成了他們共同的課本。高斯不但看書,而且開始對數學大師們的某些“證明”不客氣地提出挑戰。
1788年,高斯小學畢業了,經過比納特和巴蒂爾的再三勸說,高斯的父親才同意兒子繼續升學,學費由比納特和巴蒂爾負擔。這一年,高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布倫瑞克高級文科中學。在這所學校裏,他很快地掌握了古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主要課程。由於他在古典文學上的良好基礎和獨到之處,他一開始就上了二年級。過了兩年,他又升到了高中哲學第一班學習。這時,高斯仍未放棄對數學的愛好。
1788年,高斯11歲時,巴蒂爾買到了他們盼望已久的大數學家歐拉著的《代數的完整介紹》一書。這是公認的代數學的權威著作。高斯對二項式(1+x)n定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歐拉二項式(1+x)n的展開式是這樣敘述的:當n為自然數時,展開式有有限項;當n為非自然數時,展開式有無限項。高斯對這一結論頗感興趣,便嚐試對它作出證明。關於這個證明的詳細內容現在還沒有留下可靠的資料,但即使這個證明是不完善的,至少也反映了高斯治學的嚴謹。高斯是公認的現代數學中第一個嚴格證明論者,他對分析的嚴密性要求影響了整個數學界。
12歲時,高斯對統治了2000多年的歐幾裏得幾何是否是唯一的幾何真理產生了懷疑,到16歲時,他已清楚地看到非歐幾何的曙光。
由於高斯聰明好學,他很快成為布倫瑞克遠近聞名的人物。
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高斯邊走邊看書,不知不覺地走到了斐迪南公爵(?—1806)的門口。在花園裏散步的公爵夫人看見一個小孩捧著一本大書竟如此著迷。於是叫住高斯,問他在看什麼書。當她發現高斯讀的竟是歐拉的《微分學原理》時,十分震驚,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公爵。
1791年,經卡羅琳學院講師馮·齊美爾曼介紹,斐迪南公爵召見了高斯。通過簡單的交談,公爵喜歡上了這個略帶羞澀的孩子,並對他的才華表示讚賞。公爵同意作為高斯的資助人,讓他接受高等教育。
1792年,高斯在公爵的資助下進入了布倫瑞克的卡羅琳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除了閱讀學校規定必修的古代語言、哲學、曆史、自然科學外,還攻讀了牛頓、歐拉和拉格朗日等人的著作。高斯十分推崇這三位前輩,至今還留有他讀牛頓的《普遍的算術》和歐拉的《積分學原理》後的體會筆記。在對這些前輩數學家原著的研究中,高斯了解到當時數學中的一些前沿學科的發展情況。由於受歐拉的影響,高斯對數論特別愛好,在他還不到15歲時,就開始了對數論的研究。從這時起,高斯製定了一個研究數論的程序:確定課題──實踐(計算、製表、或稱實驗)——理論(通過歸納發現有待證明的定律)──實踐(運用定律進一步作經驗研究)──理論(在更高水平上表述更普遍的規律性和發現更深刻的聯係)。盡管開始研究時並不那麼自覺和完善地執行,但高斯始終以極其嚴肅的態度對待他從小就開始的事業。
1795年,高斯結束了卡羅琳學院的學習。10月,進入了哥廷根大學讀書。從此,數學神童開始了對數學的研究。
二、大學生活
哥廷根大學成立於1737年,是當時德國一所著名大學。它以藏書豐富和教授的知名譽滿全國。1795年10月11日,高斯到這所大學報到,開始了大學生活。
18世紀,德國的啟蒙運動波及全國,也影響了哥廷根大學的校內生活。在學校裏,民主思潮和自然科學的交流空前活躍。許多進步教師開辦了講座,如:曾創立歐洲語言學校的古典語言學家海涅開設藝術史和考古史課程;曆史學家施勒策爾發表了批判專製統治體製的專門演說;才華橫溢的物理學家李希騰貝爾舉辦科學講座。這些學術活動吸引著無數的學生,對高斯自然也起著強烈的熏陶作用。